一说起2016年的电影《疯狂动物城》,想必很多朋友都会啧啧赞叹,确实,这部电影不仅立意深刻,引人深思,而且还能够让一家老小开怀大笑,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谈到这个,就必然有朋友感叹为什么我们写不出这样的好剧本,拍不出这样的好电影呢?
总是抄袭来,抄袭去的,全是一些旧梗,老包袱。
这一篇文章,并不是和大家探讨国产电影这个稍显沉重的话题。而是由此引出了一个现象:
大多数的人对于创意,创新是有误解的。他们要么认为创意,创新那是聪明人才能够有的,要么认为创意,创新是完全新想的,新发现的,就好像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
就拿刚才提到的《疯狂动物城》来说,虽然这部电影叫好又叫座,但是细细品味后还是可以发现,这部电影的剧情设定依旧是老套路,一个弱小的小兔子一心追求自己的警察梦,有一个一开始互看不顺眼,但最后成为欢喜冤家的好队友,最后在共同的努力下一路打怪升级,走向人生巅峰,皆大欢喜的故事。
我相信,这样的故事,绝对不能说是新故事。要知道,这类剧情设定的电影有太多了,比如电影《终极细胞战》。
但即便剧情是老套路,但依旧能让人们眼前一亮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创意并不是人们突发奇想,完全新的东西。
在我看来,创意只是果实,它的根依旧是过去的事物。说白了,创意只是对过去信息新加工,新解读而已。
正如苹果教父乔布斯说过的一句话:“所谓创意其实只不过是在串联事物,当你问那些有创意的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都会感到些许罪恶感,因为他们并没有凭空创作出什么,只不过是发现了它们而已。”
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是对原有小说的改编或是致敬,可这依然不妨碍它们成为经典。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搞清楚创意的真正含义呢?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不是只有聪明人才能够有创意,做创新,即使你是一个各方面都很普通的人,你也依旧可以成为一个充满创意的人。
要知道,如今公司越来越重视有创意能力的人才,成为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可以让你成为职场上的黑马。
其次,创意的产生并不是单纯灵感迸发,它是有生产条件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要想产生创意的想法,就要从源头入手,学会收集和整理素材,学会从原有的素材中孵化出新的,有价值的想法。
讲到这里,我们的思路就很清晰了,无非就是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如何收集整理素材( 输入)
如何孵化新的,有价值的想法 (输出)
日本畅销书作家奥野宣之是日本有名的“笔记本作家”,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他所著的书籍《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在日本引发了强烈反响,这本书恰好解决了上述问题。
奥野宣之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其实并不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先收集——再阅读——思考的过程:即先按照时间顺序将信息存储在本子上,然后进行阅读,将笔记本记录的内容进行思考,使用。
这本223页的书籍更像是一本行动指南,主要讲解了三部分内容;
收集整理素材的规则
如何收集素材
如何利用原有素材产生创意的想法
一,收集整理素材的规则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提出了一观点,那就是一元化笔记法,即准备一本笔记本,将想要记录的一切都纳入其中。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我觉得,收集信息的话,是需要分类的,而不是将笔记本当成大杂烩,什么种类的信息都往里面扔。
我习惯准备多个本子来进行记录。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放弃了,原因在于我这种做法看似将信息分类,很高效,实则很难坚持,不仅花费的时间长,而且很多信息的边界是模糊的,这样更为加大了整理难度。
奥野宣之提出的一元化笔记法则优点多多。
首先,整理需要花费的时间很短,这样,随意的记录方法就更容易坚持,要知道,坚持不下来是导致大多数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次,当你把各种信息都放到笔记本当中时,虽然看似杂乱,但却并不会丢失信息。这就好像是我们的卧室,妈妈经常会唠叨我们的东西乱放,但我们需要什么时总会直接找到,无序的摆放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根据我的经验,一元化笔记法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更有利于我们日后的思考。要知道,很多创意的想法其实都来源于看似不同领域概念的碰撞和冲突,大杂烩的记录方式,让我们在日后回顾笔记的时候,思路不局限于某个领域,这种来回跳远,天马星空的思考模式更容易赋予我们思考的新视角,获得新的灵感。
当然,肯定有小伙伴儿会担心,一元化笔记法的记录方式过于杂乱,日后不好阅读和索引。
奥野宣之还另外分享了两条一元化笔记的规则。
一个是时序化。
在记录内容的时候要添加日期,分隔使用。时间记录的格式为年份后两位加上月份两位加上日期两位,合计为六位数字。
比如,2018年3月30日就记录作为一个180330。
在记录的时候通过时间顺序进行排序,不仅一目了然,而且我们可以在日后阅读的时候弄清楚资料之间的关系。
本子用完后,可以在本子封面显眼的位置表明序号和使用该笔记本的时间段。
比如,这个本子是我用的第二个,在2017年6月1日到2018年3月1日期间使用。
那么,我就在这个本子的封面注明:[2]170601-180301
这样,日后想要阅读某个时间段的笔记时,直接看封面就可以查找。
一个是索引化。
我们利用软件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快速检索。其实,纸质笔记也可以。
比如,我们可以在笔记本的封面,第一页设置目录,将重要的信息提炼,概括出来,后面注明页码或是日期。
当然,我们也可以效仿上学时做笔记的方式,在重点内容的页面处贴上标签,在标签纸上写上关键词。这样,检索就很方便了。
二,如何收集素材
我们平时应该如何高效的记录素材呢?
奥野宣之在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在这里,我说两个。
我们可以将常用词符号化,用符号表示,这样可以省去不少时间。
电影,简记为M。
计划,简记为P。
会议,简记为会。
素材,简记为素。
奥野宣之还分享了一个“葱鲔火锅式”笔记技巧。
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上“O”后,在进行记录。
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则用“⭐”来标记,然后记录。
这样,我们既能将好的素材记录下来,又能勤于思考,将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
三,如何利用原有的素材输出能力,产生创意
将信息记录整理出来,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将信息有效的输出为能力,成为一个思路灵活,创意丰富的人。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所著的《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就如,铅笔和橡皮既能够独立存在,也能够两者结合,将橡皮粘在铅笔的末端。
又如,电话和相机既能够独立存在,也能够两者结合,成为新的拍照手机。
奥野宣之还将《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提到的获取创意的过程整合成以下5个步骤:
步骤一:收集,积累常识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
步骤二: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步骤三: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步骤四:顿悟,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五: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小伙伴都会遇到很想要写东西,脑子却一片空白的时候。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输出困难。但并不是说,你阅读了很多东西,收集了很多素材后,你就会下笔如有神了。
收集的素材如果不经过思考,消化,没有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碰撞,则依旧不是你的。
你只不过是将其从别处搬运到自己的笔记本当中,通读了一遍,却没有真正的消化。
如何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呢?
方法就是去写。你不可能单纯的写作,而是一边思考,一边写作。这种强迫式的写作,可以让你迫使自己思考。也就是为写而思。
当然,这种写作并不要求你格式完整,可以随意一点,比如,你看到了一篇好的内容,然后打开手机,用自己的话将其复述出来,写写自己对此的感悟,联想一下过去的经历等等。
这种漫无目的的写作方式,可以加深你对素材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新的思考。
也就是说,新旧知识必须要碰撞,对接,才能够新的果实。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哪部分的素材对我们有用。既然这样,我们可以每天拿出一小段时间,就当是休息,拿出之前积累的笔记进行重读。往往就有新的收获。
将收集的素材进行消化后,就到了最后一步,产生创意的时候了。
奥野宣之分享了三个小技巧,分别为:
卡片重组信息法。
重组法。
复印件拼贴法。
我很喜欢卡片重组信息法。自从学会后也一直在用,觉得效果很好,很像是纸牌游戏版本的思维风暴。
在重读笔记的时候,可以将觉得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一张卡片对应着一条信息。背面留出空白。
然后将卡片一张张铺开,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梳理了重点内容,还能够发现不同信息彼此的联系,来场跨界组合,获得新的视角。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学习高效阅读,整理信息,消化信息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成为信息的主人,既不让自己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摸不着头脑,也能加快自我提升的速度,不被社会淘汰。
况且,记录生活本身也是一种美,闲暇之时回顾一下自己过去的经历,想想当时的所思所感,收获的不仅仅只是感动。
我是time,只专注分享两件事:一,自我提升;二,靠知识轻松赚钱。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