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几个月没来省新华书店了,今天又一个人来到了省新华书店,并在店内看了一本加缪的戏剧:《卡利古拉》。整部剧花了一个半小时读完。说来,这才是比较切合自己思维方式的一类书。加缪巧妙地借用卡利古拉这个暴君,将一些超于世俗思考之上思维(想要月亮,反抗死亡,想要生命永恒等)附在了这位暴君的身上,使得这位暴君的暴暴得有出处,而并非是一无是处的无脑昏君(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主观观点)。
看了之后,我不禁想问自己:一个人,如果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达到了巅峰,那么,究竟要怎样他才能彻底得到满足?我的答案是永远不能!其实剧中卡利古拉也说过,哪怕是他的妹妹“德鲁西亚”没有死,他最终也将会厌倦这样的爱情,所以,哪怕是一个人得到了世界的所有,他也会有厌倦的一天。
2024/6/15
2
《艾略特文集》读完,共五卷。
最先开始熟悉艾略特自然是因为他的诗歌,他的诗歌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凭借《荒原》和《四个四重奏》就完全可以比肩国际大师级别诗人里的最高水准了。不过从他的其他文章里,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艾略特,包括他的戏剧、评论文,以及演讲文,其中还涉及到一些国家教育以及西方文学历史的探究。
读完这个全集后,艾略特给我的感觉与朱自清有些想象。在某种意义上,朱自清和艾略特有些类似,朱只需凭借几篇散文,《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就可以确定他在中国散文界大师的地位。不过,我在阅读完《朱自清全集》后,我发现书里朱自清的散文其实也挺少,反而他对中国汉语文化的研究发展以及中国的教育评论与想法更多,这和艾略特多少还是有些相似的。
最后再说一说我在阅读艾略特文集时记住的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三个观点:一,写作者不应只专注于阅读与写作,而应有自己的爱好,因为要想写出好的东西是必须要有实际作为支撑的;二,他对语言的独特看法。他认为,语言是不断更新的,以此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因为有些东西是在之前的时代里所没有的,所以后代的语言需要更新。当然,他指的更新不单单是词句上的,还有思想的,甚至文体格式上(说来,艾略特的诗歌在他当时的那个时代便是一个划时代的存在);三,他认为一个人还是需要多阅读,并且是广泛的阅读。虽然我们不能记住很多,但是在阅读之后,会有各种各样的世界观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哪怕只是会在后期成为一种模糊的印象,但它也会使你的见识面大增,这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个与我之前观点是大不相同的)。
2024/6/20
3
《细雪》已经读完。
这本书是上上个星期在新华书店看到的,书店将其放在了外国文学名著的专栏里。尔后,回家便开始阅读起这部著作。《细雪》的作者,谷崎润一郎,在日本是一个很有分量的文学大师,我喜爱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很推崇这部《细雪》。
小说主要是以四姐妹“鹤子,幸子,雪子,妙子”的生活为主线。她们出生于贵族世家,但家道中落。四姐妹中,鹤子,幸子早早结婚,雪子则因为性格腼腆而一直没能嫁出去(一开始是过于挑剔,家道中落后年龄也大了,就更加不好嫁出去了),妙子则与公子哥“启少爷”一直纠缠不清,她也一直未婚。四姐妹中,鹤子住在东京,与住在大阪的三姐妹有些生远,反而倒是二姐幸子成了雪子、妙子的家长。
当然,四姐妹中最受争议的应该还是妙子。妙子敢爱敢恨,当板仓死后,她出于对启少爷的同情,又重新与之相处,可最后又为了摆脱他,竟然与三好怀上了孩子。个人觉得,妙子的作风是有些问题的。四姐妹中,最为贤惠的应当就是雪子了(这或许就是小说名叫细雪的缘由,雪子的性情应当是符合日本对女性的主流审美要求的),同时她也性格温和,只是她太不爱交流了,以至于她错过了好多次相亲。虽然最后雪子订婚了,不过,小说的结尾似乎没有交代结婚。妙子在生下三好的孩子(可惜没保住)后也与三好结了婚。雪子,妙子虽然都找到归宿,可她们原本可以拥有更好的归宿的。其实,小说讲述的也就是一家家道中落家庭四姐妹的生活。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给我的感觉很一般,也许以后还有机会再读的话会不太一样!
另外再说一点,这部小说的时间线是穿插在日本侵略中国战争期间的,小说中虽然提及了战争,可是我从小说中却并未感觉到作者表达这是一场侵略战争,反而,通过德国人舒尔茨妇人的信中可以感觉到,他所认为的日本侵略战争不过是两国之间的纷争,“德国,日本想要致力于蓬勃发展,维持世界强国所必须要经历的命运”。可是,在期间,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东北731也是那段时间发生,这并非只是纷争,而是一场侵略与屠杀。虽然作者小说的意境,文笔都很唯美,可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这点我的心里却始终有些抵触的。
2024/7/1
4
庆山的《清冽的内在》已读完,这本书同样也是上次去省新华书店中看到的一本想读的书,回来后便在手机上找来阅读。
这本书在新华书店里翻阅的时候是有些厚的,主要是纸张很好以及书中插入了大量的照片。阅读过她的书的人应该知道,她是一个喜欢旅游、拍照的人。但是在阅读电子版本的时候,这本书籍的整体美是难以体现出来的。不过,这并不影响她的文字所给人带来的触动与力量。
说来,《清冽的内在》中,庆山并不像她年轻时有那么多的旅游了,由于孩子的出生,她的生活也有着更多的束缚了。《清冽的内在》更像一位中年妇女在由青年走向中年过程中对自己内心的审视以及反思,当然,同时也伴随着她精神世界里的成长。她的文字中一如既往地有对生命的感悟,并且从她的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得到,她内心的孤独与痛苦。这种痛苦与物质,与现实无关(以她现在的经济条件,她应是早已完全实现了财富自由),而是与自我内心的救赎,精神上的困扰有关。人存在的本质是痛苦的。
但庆山并非一味地沉溺于那种痛苦之中,她找到了她的自我救赎,也找到了她精神上的寄托与道路。她有爱她的女儿,她也会自己寻求求解之道(比如她有从宗教中去寻找),当然,她自身的思索是她最为重要的成长之道。所以,从她的文字里,我能感受到一颗愈来愈心清澄明的灵魂。相较之于精神上追求成长,最终却落入各种极端的修行者来说,她这种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状态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模式。
2024/7/3
5
庆山的《一切境》已读完
这本小书主要讲述的是庆山在创作《夏摩山谷》期间的一些思想记录以及一些生活感悟。
读完这部书,我记住了她在书中说的关于她自己写作的一个观点:她说,她的写作,似乎始终存在一个中心,而她的写作始终在围绕这个中心扩展,她的作品越多,只是代表着这个圆圈越大,她的中心却没有偏离。
其实,从最近阅读的一部分《夏摩山谷》也可以感受得出来。虽然她的阅历在增长,她的见识也在增长,她的思想也越来越成熟,但是,你从她的文字中硬是能够感受得出来,这就是她的文字,不会错的。她的文字,孤傲,冷峻,从她的文字中能够读到很多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哲思。这与其他的流行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而这也是自己一直喜欢她的原因。
庆山给我的感觉是一直处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她高冷,不与世俗为伍。她在这个俗世的某个角落里享受孤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追求自己的人生,但是她也并非全然脱离俗世,不会如同某位大师那般躲在某个深山角落里修行,这也为她的作品能够接地气打下基础,因为一个全然出世的人是很难写出与俗世中的人们那么多人共情的文字来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思想上有精神追求的人都能过上她那中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闲散生活的,因为这需要的一个前提是财富自由,她的文字体现的始终是一种小资情节的生活模式。怎么说呢,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过她的那种小资生活,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她的文字使得我们不被这个俗世中的忙碌给完全吞噬,以至于将自己的灵魂彻底遗失。
这样,也就足够了。
2024/7/10
6
《夏摩山谷》已看完。
我对里面的故事情节并不太感兴趣,庆山的故事大抵都是女主离经叛道,但是又能得到万千宠爱,这是她精神世界里的理想国。我想这也刚好印证了她在《一切境》中所说,她的写作一直在围绕着一个中心在写,她写的作品越多,只是意味着这个圈越大。因此,故事情节于我来说已无太多的吸引力。
不过,当我阅读完,我更在意的是她的文字里所隐含的对人生死这个终极问题的隐射。小说里各式各样的人物,无论他们曾经多么的叛逆,或者经历了多么灰暗的人生,但他们都无一不是在寻找解脱之道。而他们的解脱之道,都或多或少地跟宗教挂上了钩。
其实,人生的终极问题有两个方向可以试着去解决(尽管两个都并非能从本质上去解决),一个是宗教方向,一个哲学方向。很显然,庆山选择的是宗教方向。其实,小说中描述关于宗教的文字,我已在《西藏生死书》看过许多类似的描述,而我想,作为东方人来说,往宗教方面去寻求人生的终极意义,大都注定会落在佛宗里。
可是,在我看来,宗教也终究不过是一个伪命题。这段时间,每当我刷视频看到那些曾经在中国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人回到日本国内后,他们健康长寿,在国内安详地度过晚年,活到寿终正寝的时候,我真的认为哪有什么因果报应之说,佛宗里所谓的因果报应轮回之说终归只是个伪命题。所以,任凭庆山的文笔再好,任凭她在小说中构筑的意境(这部小说确实是一部难得好小说)如何打动我,我都却无法彻底放下自己内心构筑的壁垒而完全融入庆山的故事意境之中。毕竟,庆山引入的是宗教,她想要通过宗教来阐释人生的意义,并且似乎宗教才是人的最终归宿。可显然,这个前提的基础条件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
2024/7/18
7
《儿子与情人》,这是我第二次阅读。
这部小说是劳伦斯的成名作,故事和小说的名字一样。一生经历坎坷的母亲“莫瑞尔”与她的儿子“保罗”似乎有着超越母子的感情(当然,这纯粹是指精神上的)。母亲对常年酗酒的丈夫并没有什么感情,在婚后将她的孩子看成了她的精神寄托。一开始,她对儿子也并无超越一般母亲对儿子的感情,可是,当她的大儿子威廉因病突然去世,她认为与威廉的吉普赛女友有着若干关系,这在她的潜意识当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当后来保罗与他的女友“米莉安”在一起的时候,母亲潜意识里的这种反感就明显地表露出来了。
当然,这种母子之间的感情是相对的,保罗对母亲也有过度的爱恋,使得他不能以一个正常的男人来面对自己的爱情。一,他太过在乎母亲的感受,他对母亲的爱已经有些畸形;二,母亲对他女友的反感。两者汇合到一起,这让保罗最终决定跟他青梅竹马的女友分手。他另外一个追求的女友——克拉拉(一位有夫之妇的年轻妇女),虽然在相貌方面超过他的前女友,但是他们在精神方面完全没有他与前女友之间的那种默契,可有一点,他的这个女友他母亲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反感,再加上她年轻漂亮,拥有成熟女人的魅力。所以,我在小说里看到保罗对他的第二个女友更多的是肉欲。不过,最后,克拉拉还是回到了她的丈夫怀抱里,而那个时候,保罗的母亲也已患癌离世。
《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不是我们通俗的爱情小说,甚至可以说它有悖人伦(儿子与母亲在精神上的过度依恋)。可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这种有悖人伦的母子感情合理化了,如果没有保罗母亲与她丈夫精神上的貌合神离,如果母亲没有经历过丧子之痛,母亲或许便不会对儿子的感情世界进行过多的干扰,而保罗也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在父亲面前所遭受过的暴力,他也感受到了母亲为了他们几个孩子(特别是对保罗自己)所忍受的苦难...而这一切的发生,也就让这对母子的感情最终走向了一个过于复杂的状况了。我想,也正是劳伦斯对这种感情成功的刻画,使得这部小说特别,也让他得以以这部小说成名。
202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