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母亲节,必定是道德的孝场,感恩的高浪。那些用道德绑架的价值输出,会井喷量产。即让母亲们在道德自我标榜中陶醉,又让孩子们套上道德枷锁不敢造次。
母亲吃鱼头、母亲以命换命、母亲关键托举等等故事次第登场,在很多学校和教室,一遍遍回响。我想社会、学校以及家庭能够在感恩这个话题上价值趋同、沆瀣一气,是因为他们有“勾结”的必要:
家庭中,父母用感恩让孩子带着内疚成长,建立一种情感与道德的高地,俯视孩子,从而不让孩子过多偏离自己的掌控,获取父母内心的价值收获。
社会、学校中,也都需要在这样所谓的人伦与社会公德中获得对孩子控制的力量,从而对他们需要维序的管理有必要的保证。不管是古代“举孝廉”还是当下学校的“孝礼之星”,都是在愚蠢甚至有违人性的“廿四孝”中获得穿着道德外衣的公序。
所以,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过于强调感恩教育其实是一种精神控制和利己操作,而没有把生命当作一个真正的个体,去尊重,去塑造。
更为滑稽的是,我们很多父母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反而在这样的感恩道德宣传中,感动自己,期待回报。很多人到了暮年之所以得到了“我养了个白眼狼”的结论,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多么感天动地,不仅给了他的生命,而且还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事业,到头来没有实现“养儿防老”的投资回报。我们在孩子出生到成长,觉得是孩子亏欠我们的,而并非觉得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给他带来生命要么就是荷尔蒙作用的结果,要么就是滥情的必然,抑或是道德惯力让我们无法招架;而少有因为我们对生命的好奇所以造就孩子,很少有因为对夫妻之爱的加持而延续生命。
当父母对孩子有感恩回馈之期,往往也是有所待必会有所失,要么觉得养了个白眼狼,要么觉得孩子孝顺不够。甚至对比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来对比孩子的对自己的回报,而且需要高价回报,典型的投机心态,所以一言以蔽之,凡是过于追求孩子感恩的父母,都是一个精致的、利己的投机主义者。
所以,母亲节,我们要寡言感恩,我们要赞颂母亲的力量,母亲的力量是一种天然的对孩子的呵护之心,是人世间美好之一,一如美食给世界带来美好,没有过于特别,也不应不被赞美。更不能在这样的节日,以反哺之义、跪乳之恩这样的陈词滥调来让孩子背负道德因袭,永世不能抬头。
如果真有感恩,那应该是孩子自己获得生命成长后的自觉行为,所以,感恩不需要宣传,更不可以以此为价值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