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国文学家说过:“如果你还没有读过《小王子》,你的生活将无法获得新的意义。”
在中国,我们习惯把《小王子》列入儿童文学的范畴,把它分类成“童话”。但是在国际上,有一部分文学家建议把它列为哲学名著。因为书中小王子那些看似荒诞和童言无忌的发问其实都是关于人本身的发问,涉及一些基本的哲学命题。而且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诸多哲学理念都渗入故事中,仔细深究,让人耳目一新。
我第一次读《小王子》是在小学六年级。是当做童话来读的。那时候只觉得小王子的旅行是一段有趣的故事。中学再读小王子就开始关注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历,开始慢慢咀嚼小王子那些童言无忌的话。
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生算是传奇了。他大概是唯一一个飞行员出身的作家,而且是全球头几代飞行员——那个航空事业刚刚起步的年代的飞行员好比如今的航天员。
有时候我会很好奇一个参加过二战的中年老兵怎么能写出《小王子》这样童心溢满纸页的作品呢?圣埃克苏佩里通过小王子到底想表达什么?那些在沙漠、大海和战火上空孤独飞行的经历到底给了他什么样的写作灵感呢?(后来观看电影版《小王子》,觉得影片中的白胡子老头就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化身,而且是极好的化身。)如果说《小王子》中玫瑰花的原型真的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妻子康素爱萝,那么那又会是一名怎样的女子?小王子最后是去世了,还是真的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回到了家乡?……
还有好多好多的问号,当我读《小王子》的时候都会在我的脑海中跳跃翻滚。
“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但是很少有大人还记得这一点。”
这一句来自《小王子》的一篇小序章,是作者额外加入。我想,这算作是对本书写作初衷的一种解释吧。总觉得它跟电影中那句对白很像——小女孩儿对白胡子老头说,“我都不想不长大了”,老头回答“问题不在于长大,而是在于忘记”。
《小王子》电影的中文版采用的宣传文案是——“拒绝做无聊的大人”。其实长大不长大不是以年龄为界限,重要的一颗童心,一种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时间这条线上越走越远,有些东西自然而然就遗失了。
人必须长大,但不要太无聊,不要太健忘。
“我那时候还太年轻,还不懂得如何去爱她。”
小王子也有复杂的喜怒哀乐,他也有鲜为人知、无以言表的烦恼,甚或悔恨。比如,在远离家乡,远离了自己的玫瑰花以后,便如是说。
站在作者的角度,圣埃克苏佩里借小王子之口说出这样一句话,想必背后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吧。
年轻的时候,谁不是在爱情里面自以为是、横冲直撞呢?
棱角太多,自以为是的原则太多,能包容的就少了,两个人就难免互相刺伤。这大概是谁都无法摆脱的一个阶段。其实没有什么对和错,都是年轻的我们太在乎对错了——老了以后可能自己都好奇,当年自己哪里来的那么多精力和勇气来追究一些没价值的东西。类似于以卵击石,最后还视死如归,慷慨激昂。
小王子也有烦恼,只是他的烦恼装在一颗晶莹剔透的心脏里,毫无掩饰。所以他活得轻松。这大概也就是他与“无聊的”大人之间的区别。
“这些星星闪闪发亮,是不是为了某一天,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颗呢?”
最初的航空没有卫星导航技术,飞行员只能靠自己的天文地理知识和航标灯的辅助来确定航向。不知道圣埃克苏佩里经历过多少夜航,在高空之上孤单地目睹了多少漫无边际的黑夜和浩渺的星海,才发出这样一句疑问。(圣埃克苏佩里的《夜航》经常与《小王子》合订出版,前者有关于夜航经历的详细描写,读来甚感奇妙。)
“他们被风牵着,四处漂泊,没有自己的根。这让他们很不好过。”
一朵花会如何看待人类呢?圣埃克的答案就是上面这句话。植物无法移动,终生都受到根的禁锢,它们不自由,它们是悲惨的——这只是人类的视角。也许在植物眼中,人类也是同样悲惨的呢?
所以永远不要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有可能会被颠覆。
读到这里,你就应该可以体会为什么有人说《小王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了。
“就好比花儿一样,如果你爱上了某颗星星上的一朵花,那么夜里,仰望天空就会是件甜美的事情。所有的星星都像是开满了鲜花。”
爱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会改变整个世界对你的意义。
这一句大概与“是你为你的玫瑰花所付出的时间让她变得有意义”有相通之处。抛开对唯物世界观的崇拜,有些东西的意义确实根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你爱的,你为之牺牲的,就是弥足珍贵的;你不屑一顾的,即使千金难买,对你也无价值。
你爱,还是不爱——对于价值有无,这很重要。
《小王子》最早出版于二战期间。面对战争,压抑和恐惧笼罩着人心。小王子这一形象也得以在这一背景下迅速传遍全美,为那个时代的人带去了一丝心理慰藉。时过境迁,《小王子》也成为一部经典文学名著。
如果有那么一本书,可以用一辈子来反复品读,终生收藏,我想,那就是《小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