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品德课,以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的一篇《死鸟》为开场,死鸟大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贺道台养了一只八哥,特别机灵,主人说什么就学什么,什么平时大人吉祥、大人请喝茶都会,一次贺道台请直隶总督裕禄来家做客,想让他见识见识这聪明的八哥,一进门,八哥就开始“给大人请安”的叫着,叫的裕禄好个开心,而后更是好词好句不断,不过后来突然一句“裕禄你那王八蛋”,裕禄火冒三丈,多遍之后,道台赶紧阻止,没用,咒骂这八哥“死鸟”,八哥反一句“死鸟”,就飞了。就这样一个故事,八哥说一些喜欢听的话,道台自己清楚,这平时府上上上下下,奉承迎合多了去,但是怎么会突然一句王八蛋,一想原来每每受气回到家,总是会念叨几句埋怨的话,这时间一长,八哥就学去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说的人或许当时还很爽快,自己心中怨气出了,但是到最后倒了大霉,平时或许我们也是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话不加修饰,就这样赤裸裸地出去了,一头扎进孩子的脑袋里,然后你在不经意间发现,孩子在你不在的时候学会了说一些充满负能量的话,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说一些话,投射到另外一个身上,必然会以某种形式反弹回来,虽然这种反弹,有时还是存在一个概率问题,所以我不断在克制不当众批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在众人面前难堪了,而一些听的人也会受一些反弹,比如我也会看到一些我不愿意看到一些场景,一些孩子模仿着老师批评孩子的样子在嘲讽自己的同学,孩子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所以父母别当着孩子吵架,偶尔跟孩子聊天,孩子会说这个周末父母吵架,自己心里很难受,有的还会用父母吵架时使用粗暴的话语。说话时还是想想身边还有一个接收器呢。
现在你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用什么方式回复你,记得自己的邻居,小时候常常被他爸打骂,有一次直接还将其打入河内,早些年回去,听说现在年纪大了,直接和自己老子干架。如果你的身边充满了孩子的身影,有孩子的眼睛在看,有孩子的耳朵在听,那就存在着修行,修炼自己的言与行,也存在着一些克制,在孩子完全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某一个瞬间,你就是他进行价值取向的依据,当然可能不会这么严重,但是总规还是悠着点,用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自己对于生活、未来的态度来感染孩子,有一点做一点吧。
正如我写了开头,王嘉鹏同学走来一看,丁老师这不是你那天给我们讲的故事吗,写这干嘛,我说这个故事对我有启发,试着写写,他立马接来,那我若有思考也可以这样吗,我说可以啊,那等会我写完你看看吧。
另外在我说了诸多《俗世奇人》的故事之后,这本书一下子变成了班级的畅销书,一次我放在讲台,给很多孩子拿去争相看着,所以还是一句话,好东西还是需要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