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草草和武以文养
机缘可遇而不可求。我对太极拳的了解几乎为零,但通过好友赵莉的《太极往事》系列节目,通过崔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开始了解武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说到武式太极拳的传承是:“千金不传浮浪子,十字街头赠故人”。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崔老师的颐萱山房不大,乍看就是一个收拾得特别利索的小院子,但走入之后,就能感觉到不一样的气象,竹林、花草、树木、造型各异的石头和木桩……都可以感受到山房主人的良苦用心和情趣。尤其是小寒当日,一早起来,看到院子里落下的薄薄雪花,更是令人心旷神怡,在院子里走上几圈,顿觉神清气爽。
七日疗愈营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每日的习拳。上午早饭结束,下午打坐之前,晚上弹琴、抄经的间歇,都可以看到大家围着崔老师切磋各种招式。更多的时候,都是崔老师站立不动,其他人轮流和他过手,蹦、蹦……几步退出之后,崔老师再与他们做详细的讲解,在我这个不懂拳的人眼里,这可能就是武式太极拳的“静如处子,动如震雷”的妙法吧。
身材瘦小的刘老师,估计他除了弹琴和斫琴,最喜的就是练拳了。他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可以跟随崔老师学拳。他告诉我,他在20多岁的时候有严重的抑郁症,身为中医的父亲都没有办法治愈他,只能把他送到青城山的道观任其自生自灭。无意中,他读了南怀瑾的书籍,在开始重新看待生命的同时,也开始寻找自己的老师,通过学拳、习琴,他不但逐渐恢复了健康,还有了自己的古琴工作室。这七日当中,我不仅喜欢听刘老师弹琴,更享受他每日的泡茶,耐心和纯净的气质,让他泡的茶汤就是有不一样的味道和能量。
武以文养,是武式太极拳重要的传承。于是,弹奏古琴和临摹书写,都成为学习武式太极拳必修的部分。崔老师说,我在学拳的时候,我的老师姚先生就嘱咐我要每日练习书法,除了可以通过书法体会拳的妙用,也培养了习武之人特殊的气质。
回想这七日在阳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整个活动对每一个人的关怀。这关怀在简单但充满情谊的饭菜中,在随时随地的交流中,在静默的打坐中,在琴声中,在我们发自内心的欢笑中……这些,都将成为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