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明月如霜》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豪放派代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三称“三苏”。
【译文】
这皎洁的月光好似银霜一样,而清爽的秋风就象流水一样清凉无比,清秋的夜色是这样的让人如此沉醉。弯曲的港湾中那跳跃的鱼儿跃出了水面,圆圆荷叶上的露珠是那样的晶莹剔透,这样的美景,其实每天晚上都有,只是看见的人太少了。
已经是三更时分了,鼓已经敲响,秋夜越来越深了。树叶在铿然中掉落,竟然把我从梦中惊醒了。此时此刻夜色茫茫,再也无法去梦里重寻悲欢了,醒来后,只好一个人走遍了小园,心中充满了惆怅。
作为一个流浪天涯的游子,我感到是如此的疲倦。只能看着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着故乡和家园。现在的燕子楼是如此的空空荡荡,佳人早已消失不在了,只剩下那楼中的画堂里,还空留着那呢喃细语的双燕。
自古以来,万事都会成空,又有几个人,能从自己的梦中醒来,剩下的只有难以释怀的各种新愁旧怨。他年之后的后世人,如果也看到这黄楼中的夜色,也一定会为我感到深深的叹息。
【创作背景】
本词是词人在徐州担任知州时所作。
【赏析】
本词是作者在夜晚留宿在燕子楼时,所写的一首感梦抒怀之作。
上片作者釆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游园惊梦,燕子楼无限清幽的景色。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这几句描绘作者在梦醒之后,独自游园时所见到的景色,抒发了他心中澄清、平和而又安宁的心境。
接下来“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则是倒叙了他从梦中惊醒的情况。因为“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中的更鼓,落叶,而自己“惊梦”,此时已经是夜色茫茫,再也无法入睡,因此只能一个人“小园行遍”。
下片作者抒发了自己凭吊燕子楼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迷茫和苦闷之情。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首句中的一个“倦”字,表达了作者苦闷的心情。面对着这夜色中燕子楼,发出了自己的感慨“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仅仅十三个字,道尽了燕子楼的沧桑岁月,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同时还有着人去楼空的人生悲凉、世事无常的叹息之声。
接下来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今一样,世事如梦,而世人却无从知晓,依旧沉迷于新愁旧怨之中的感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末尾一句,表示了作者追求内心高洁,豁达开朗、飘逸旷达的情怀。
本词以景开始,融情于景,寄理于其中,表面上是追怀关盼盼之作,却是略作点染,以燕子楼为名,而抒发自己内心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清新淡雅而又温婉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