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改革,公司重组,涉及岗位调整以及任务转变;一些朋友讲,在入职十来个年头之后,又要面临一场新的进退去留的重大选择了。这难道就是“带上保温杯”“别忘加枸杞”的中年?
语言习惯就是思维习惯,当我们说起中年的时候,脑海中最清晰的一个词大概就是危机。这个年岁,真的有危机吗,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诚然,踏入了社会,接触了世道,承担起家庭、事业、工作、生活的重任,其中的压力必然不轻;但我依然觉得,这些只是表象,更内在的是——说起来很大——但是又很实的——价值观的迷茫与选择,也就是今后的道路怎么走——这时大概有三个层面的选择:
【一】向内,还是向外?
人文大师爱默生先生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处境不满,他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改变,改善外界条件,或者改善自己的灵魂状况;前者不易,而后者随时随他自己掌握。这句话经常被片面理解而熬进我们见到的鸡汤中,那就是,眼睛向内,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是崇尚破旧立新的巴金先生却给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说:那些总是和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与也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主张坚决奋斗永不屈服,通过对外界的改变来达成精神的充实。
在了解与经历了一些超出常识、常理的遭遇之后,一个朋友以豁达的口吻对我说:别总是从自身找原因了,你的作用力有那么大吗,你没有那么重要!
与外界的讲和,其实是内在认知的修正,一直以来,我们不是因为在某一观念的指引下去行动,而是构筑某些称作“价值观”的东西,来使生活不至于那么艰涩。记得小时候不愿穿旧衣服,母亲讲“衣服不在新旧,在干净整洁”,听了这样的说法,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这样的“穿衣价值”,现在想来不就是为了让穿旧衣还依然信心满满吗?
我们不是在价值理念的引导下前行,而是试图调和一种说得过去的逻辑,来匹配我们的生活现实。这个发现,多少有点可怕。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员,人世间所有存在的善恶美丑悲欣以及所有的光明所有的黑暗,这一切,都是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我们共同构筑了这个多彩的世界。
【二】是定,还是趋动?
无论人的一生是有5次还是7次重要选择,30多岁的年纪,大多已经从事了第一个职业、选择了第一家单位,完成了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于是形成了一道心理的裂痕,我们有很多思想的疑惑,主要是无法适应这样一种转变:曾经,你只要为自己负责;而现在,很少有人再会关注你的成长,从单位来说,它要的是你能为它做什么。
《道德情感论》中谈及嫉妒心时,说它越是来自同龄人、越是来自身边人,造成的强度就越大。且不说三四十岁年龄的群体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有的离得较远,所以接受默认;但是当身边的同事,由于各种原因,有的离开去闯荡新的天地,有的转岗尝试别样生活,我们的心里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呈现在眼前的,似乎还有不少的生机变换,但每一步新的选择,似乎又跟随着新的不确定,于是又忐忑了,在走留之间徘徊。
犹如乘车:当你买票上车后,很难说会遇见什么样的旅伴——也就是不知道会有什么特殊遭遇。当你坐上一辆颠簸的汽车时,可以有两种选择——继续忍受,或者换一辆车。但前提是,你无法确定下一辆车是变好还是更坏。这时,你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有答案吗? 有的吧。
【三】月亮,还是便士?
现实主义者毛姆,以法国后印象派作家高更为原型,创作了《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关于追梦的故事,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故事。
迷茫有时不见得不是好事,所谓的迷茫并不是无路可走,而是有很多的方向可供选择,只是不知道该向哪里走去。 理想与现实,永远不会完全重合的,问题的焦点在于,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安身立命的价值追求——矫情一点也可以说是初心,又希望被这世界善良回馈——通俗地讲就是,现实里活得也挺滋润。
这当然是两全其美,也确实有人拥有这样的生活状态。不能兼顾又何妨?所有的疑虑、忧愁、困惑,究其原因,不就是因为目标不够坚定、价值观念不够坚强吗?
是的,一心追求月亮,坚持梦想,初心不改,孜孜以求,不为物议,不为时丧,是一种值得尊敬的选择。
或者
一心追求六便士,一切从实际出发,仔仔细细地生活,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以包容的心态为人做事,也是值得尊敬的选择。
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一切就会为你让路。怕就怕在,自己也不知道要什么。人到中年,是开始构筑(修正)价值观的时候了,是时候按照初心选择新的生活的时候了。我想,经历了信—疑—(新的)信,经过这一次锤炼,人生之路会更坚定开阔。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见了月光(毛姆)。
不要忘记,今天的中年,也是曾经的少年,未来的老年。中年未必要与危机相连,它是一次伟大远征,这场心理的波浪,与职业地位基本没有关系,而是关于寻找自我、创造自我的伟大远征。
《望北集》中有一句诗,大意是:那些能够坚持自我的都是勇士,那些能够获得自我的都是英雄。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