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作为它的几个核心“忠孝理智信,温良谦恭让”,从字面来说是很美好的,从儒家解释的内涵的来说,也是符合社会和人际关系要求的,但是为什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至今中国人也无法逃脱这种思想的束缚,这是为什么?
不说儒家思想在现实社会实施,单从思想角度来说,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字是两个人,也就是两个人的人际关系,引申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妻等等也就是三纲五常。儒家强调的“仁”,其实质是臣对君的“仁”,子对父的“仁”,妻对夫的“仁”,而且是绝对的“仁”,没有相对地提到君对臣要“仁”;父对子要“仁”,夫对妻要“仁”,更没有提及,假如君、父、夫不“仁”时,弱势一方,被统治的(本该是平等的,仁的核心本应该是两个人平等,相互尊重)一方,如何作为?在强势一方不遵守契约时,弱势一方如何付出行动。这是思想指导行为的必然的要求,不然就是不健全的思想。
所以,儒家思想是残缺的思想,违背自身核心思想——“仁”的“不仁”的思想。假如说儒家思想是一种宗教思想,所描述的强势一方是“神”——西方宗教信仰的是“神”,那么,人可以无条件服从,但是儒家阐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原意还是从平等出发的,所以强求弱势一方和被统治一方无条件服从,本身就背离了自身的思想。所以中国人思想历来是混乱的,没有逻辑性的。
儒家思想表面光华美丽,看似结构细致严谨,其实是肮脏丑陋,而且混乱而没有人性。
儒家思想做为宗教它又是作为社会伦理存在,作为社会伦理它又是要绝对服从。
混乱的思想必然导致行为的混乱,言行不一,台上和台下各有一套。
当然,中国人繁衍生息,绵延五千年,不是归功于儒家思想,而是各种思想共存和交融,正因为有其他思想的存在,平衡了儒家思想甚至大多时候颠覆儒家思想,中华文明才得以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