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愁的是不知该吃啥,该穿啥!
晚上,熬点粥,炸个虾片,炸着炸着,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的情形。
记忆中,小时候吃得特别单调,夏天还能吃一点绿色蔬菜,到了冬天,天天烩酸菜,主食除了馒头就是窝头,吃一次饼或花卷算是改善伙食。
到了姥姥家,白面都吃得少,不是酸粥就是酸米饭,吃得牙都要倒了。
小时候,最喜欢过节,因为那时可以吃上肉,吃上饺子。
每年过年,家家户户吃饺子,从除夕半夜,一直到初五早晨,每天早晨吃,吃上饺子,感觉太幸福了。
正月吃饺子这个习俗就奶奶、妈妈继承了下来,现在我家都是,每天包饺子成了大家甜蜜的负担,我们多次要求吃一顿就行,而老妈怎么也不同意,说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
每年冬天家里要杀一口猪,卖一半自己家吃一半,过了腊月二十三,老爸开始做红烧肉和爬肉条,满屋子的肉香味让我们几个小孩垂涏欲滴,做熟了,老爸一人喂上两块,嚼在嘴里都舍不得往下咽。
猪骨头是要留到三十那天中午吃,因为东西少,所以老爸总是先让我们几个小孩吃,等我们吃剩下他再吃,同时要把我们啃不干净的骨头再啃一遍!
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这是做父母的天性,而当时,我们也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无私的爱。
等自己长大了,做了母亲,才更懂了这份深沉的爱!
人总是很聪明的,当时吃不上肉,那就想办法,到了冬天,农村里的麻雀特别多,老爸拿一个筛子,用一根木棒绑上绳子,把筛子支起来,底下洒点谷类,然后拉起绳子躲起来,当麻雀吃食时,拉绳子,麻雀就被罩在筛子底下,收拾收拾便可吃了,麻雀肉虽少,但特别香,在缺肉的年代,能吃上麻雀肉也很知足了。
农村以面食为主,没有大米,每年春节前,城里的大伯会回老家看奶奶,会拿一些大米回来,我家一般在过年时才吃一、两顿,三十中午,吃着骨头汤泡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感觉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
现在每每和女儿说起这些,她都会感觉不可思议,还有那么穷的日子。
我们不能责备孩子不懂事,因为她们没有经历过,所以讲这些,她们像听故事。
现在,每次做饭前问老公和女儿想吃啥,他俩想上半天,也想不出来,确实,对现在人来讲,选择的品类太多,反而不知选哪个为好。
以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现在是巧妇对着大堆食材不知该做哪个?做饭前只要老公和女儿能说出吃啥,我就会很轻松,无论这个菜我是否做过。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度娘、微信、微博还有现在的小程序都会告诉你怎么做,你和大厨1之间就差一个点菜的。
因为经历了那段坚苦的岁月,所以我加倍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人生苦短,幸福转瞬即逝。珍惜现在,美好时光才会牢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