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蒲松龄的《促织》,是在语文课本上,只记得老师分析故事,具体如何就记不清了。前两天偶尔翻到了《促织》,它又一次打动了我。那么今天就一起来听故事吧。
01
背景:宣德年间,宫廷中盛行斗蟋蟀,每年向民间征缴蟋蟀。陕西的华阴令想讨好上级,献上了本不是特产的蟋蟀,得到了赏识。于是,上级让他经常供应,他将这一差事分摊给了里正,里正的差役们让老百姓摊派费用,甚至在民间也出现了这一行。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抓到好的蟋蟀,趁机囤积抬价。几只蟋蟀,常常会弄得个家破人亡。
开端:主人公成名原本是读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他为人拘谨 ,又不善说话,就被他人推上里正的职位。不到一年,微博的家产就没了,又碰上征收蟋蟀,他不敢摊派勒索老百姓,又交不上合格的蟋蟀,一时间陷入困境,想去寻死。妻子提醒他自己捉,他早出晚归,收效甚微。因为这个原因,他被县官打了不下一百班子,双腿脓血,还不得不去捉蟋蟀。
发展:天无绝人之路。这时,村里来了一位驼背巫婆,占卜算卦最为灵验,因此那里挤满了善男信女。成名的妻子听说了,也去求神,得到了一幅画。回去后,成名仔细看,发现和村东大佛阁很像,就去那座寺庙后面的古坟捉。费了一番力气,倒是抓了一只合适的,成名高兴极了,尽心饲养。
高潮:成名的儿子九岁,因为好奇,打开了放蟋蟀的盆。蟋蟀跳了出来,再次被捉到时已是开膛破肚了。儿子小心翼翼地告诉了母亲,母亲大声斥责,孩子哭着离开了。成名回来后,听说了这件事,大怒,找儿子,却发现儿子在井里。捞上来之后,发现孩子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稍微松了口气。半夜儿子醒来,木木呆呆,只想睡觉。但成名看到了空着的蟋蟀笼子,也不再将儿子放在了心上。
第二天早上,成名听到窗外有蟋蟀的叫声,急忙出门,见到了一只小蟋蟀。不管怎么样,先应付过眼前再说。后来,小蟋蟀和村里的“蟹壳青”(村里蟋蟀中的霸王)比试了一下。它先是稳稳地站着,瞅准时机,一发毙命。正在成名高兴的时候,村里来了一只鸡,就要向小蟋蟀啄去。谁知,它一跳,叮住了鸡的鸡冠。成名赶快将它桌回,放入笼中。
之后,他将此事禀名了县官,县官将此事汇报给了巡抚,巡抚用金笼献给了皇帝。这一路,小蟋蟀战胜了数不尽的同类,有蟋蟀,有蝴蝶,有螳螂等等。除此之外,每听到琴音,它还会按照节拍跳舞呢。皇帝大喜,下诏封赏巡抚,巡抚奖赏县令,县令免了成名的差役,并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
结尾:一年后,成名的儿子醒了,说他变成一只蟋蟀,搏斗的故事。不到几年,成名有了一百多倾田地,很多房屋,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甚至每次出门,都能穿着裘衣,骑着大马。
后语:故事情节要求曲折,从成名的经历中可以看到。文章直接叙述情节的的同时,描述成名的痛苦、惊讶、悲伤、高兴。成名的遭遇,也可以看到现实的悲哀:考中秀才是因为蟋蟀,家破人忙也是蟋蟀。虽说是皇上的小爱好,却在社会上影响这么大,确实发人省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