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个文章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写个文章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写文章是真苦呀,一篇不足千字的短文,要想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中心思想表达出来,而且表达清楚,还要具备趣味性,让读者能够读得进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说翻译工作者的最高境界是信、达、雅,即意思准确、表达通顺、语言优雅,这三者是递进的关系,那么用母语写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心思想要突出,切忌形散神也散;遣词造句要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像大诗人白居易一样,让人读懂读通不拗口;最后要幽默感与层次感并存,就像聊天一样,一方面能让人身心愉悦地读下去,另一方面又能启发人的智慧,学到几个新的知识点,精神境界上个档次,知识体系更加丰富。一篇好的文章要做到这三点可真是一件苦差事呀!
要实现“信”,最关键的是作者首先要看懂,作者本身就要对所要表达的事物有一个清醒深刻的认识。有时候一篇文章过于深奥,读者强行读完之后,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了什么,这可能不是读者的问题,而是作者本身对问题的认识就偏于肤浅,又怕被人看出来,只好无病呻吟,往往令人不知所云。
要做到“达”,关键是要站准表达的位置或视角,要考虑受众是哪片人群。如果是专业人群,那就要多些鞭辟入里的分析,把深层次、共性的规律挖掘出来,而如果面对的是外行大众,那就要多举些例子,多说一些故事,多描写一些细节,让读者脑中自然呈现出画面,多一些感性认识,少一些理性思考,把问题表达的深度放浅一点,避免曲高和寡。总而言之,要想到文章是给别人读的,是给其他人看的,不是让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在房间内自鸣得意的,就像聊天一样,要让听众既能听得进去,又能听得懂。
要提升到“雅”,那就是大师级别了,光苦干不行,还要有悟性,这就像暴发户与贵族的区别一样,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不断修炼内功,由内而外自然迸发出来的。艺术高雅有句形容词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文字领域也有一句话叫“文心雕龙”。“雅”就像美食,食材都是新鲜的,加工程序也是科学的,但最后成品的档次却会因为大师傅手艺的差别而相差甚大,香和味可能都具备,但是色,不同水平的人就是不一样。“雅”又像美女,美人与美人之间的骨和相往往差距不大,各有千秋,但语言、涵养、气质的美感却是靠父母靠不来的。我对雅的理解目前就是一个词:舒服,但这个理解层次明显不够,因为表达不通透,所以还是到此为止,不再分析了。
文章如花,好的文章能够把事物美好的一面铸于纸上,让更多的人去分享;文章如米,好的文章能够启发智慧,增长才干,清耳明目;文章如刀,好的文章能够捍卫正义,打击宵小,匡扶正气。愿有心人都能习得一手好文章,让中华象形文明永立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