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排列的逻辑(十八)
——经典美文之图式是怎么形成的
经典之十八:以《富饶的细沙群岛》为例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篇课文。
首先,文章开头扣题紧密,形成了一种顺承关系。请看:
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这是本文的总起段落。这个开头好在哪呢?一是开门见山,一是简洁凝练,且紧扣了文题。两句话,先介绍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什么,然后概括了它的特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的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前两句讲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现象——色彩斑斓,相互交错。然后讲了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一种先果后因的逻辑构段方式。另外,第一句的句号似乎改为省略号更合理些。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展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这一段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共三句话,是一种顺承关系。既突出了风景优美,又体现了物产丰富,印证了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中心词。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里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遥遥;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一段写了海里的鱼。先写了鱼的样子多,然后写了鱼的数量多。
接着从海水里写到海滩,逻辑很清晰:
西沙群岛有拣不完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写海滩,主要抓住了贝壳和海龟来写。一静一动,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在从写贝壳过渡到写海龟时,也有一个过渡句——“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后面的句子也确实写出了童趣。富有童心的读者朋友会喜欢读这样有趣味的文章。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也是非常保贵的肥料。
这里有一个逻辑关系,从写海滩的贝壳、海龟到写鸟的时候,也用了一个过渡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一段从上写到下:树林里栖息着海鸟,地上遍地是鸟蛋、鸟粪。这三句话都是顺承关系。
再来看结尾: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这里是对西沙群岛的展望,同时又不忘紧扣文题,照应开头提到的中心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文章结构显得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