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们与新一代的战士们都狂放起来,左手牵着黄色的大狗,右手上有着凶狠勇猛的猎鹰,身穿用貂皮做的衣服,头戴锦官帽,每一个人都骑着战马,那气势气壮山河,不能让老百姓们白白送行我们啊!为了不让老百姓们白费心思,我一定要亲自射下老虎,像三国时的孙权一样,我虽然喝了酒,我的头发也有些花白,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仿佛身在云中,我何日才能与冯唐一样呢,我会将弓拉的如满月一般圆,在西北眺望,去射那天狼。
这首诗以前面几首不同。他使我看到了苏轼的另一面——奔放。当时的北宋重文轻武,我觉得苏轼可以在这个时候练兵也是很有抱负的,我觉得苏轼可能在想,国家不重武,那到时候如果被人攻打怎么办,我可不能不救吧,所以我要练兵,我要让国家在这方面强大起来,这首诗,我最喜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我觉得他写出了苏轼的扇形。他说,不能让老百姓白费苦心,也写出他伟大的报负,和孙权一样亲自去射杀猛虎,其实他并不一定射中了老虎,但他的心放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是一位全能人才:大诗人写出很多使人可以悟出人生道理的诗句;因为美食大厨做出东坡肉,这样让人一提到就流口水的美食;是一位军事家无论如何都要像孙权一样雄姿英发……其实,北宋末年发生靖康耻和不重用武官有很大关系,可苏轼没想到会发生,但我觉得他肯定知道这么做得不好之处。他也许不会想到,在他去世五年后自己现在身处的这个国家会被一个小小的金给打败,苏轼也很有先见之明,他思考过重文轻武的缺点。我们知道北宋出了很多伟大的文人:欧阳修、晏殊、曾巩、苏辙、范仲淹、王安石、他们也都是地地道道的文官,但他们和苏轼的性格上、才能上都有差别,即使在当时那一段时间内他总是被贬来贬去,但他总能快速地喜欢上这个地方。苏使用他那伟大的心胸迎接了一切,好像从来没有装不下什么,这就是我们说的旷达吧。心怎样人怎样,苏轼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以前我一直以为李白很伟大,但现在我的眼中李白比苏轼若了不少,苏轼有很大的报复,但他总被排挤。李白不一样,他会不开心,写下《将进酒》这样的诗歌。在这首诗中没有了,那种担忧更将他的扩大,展现出来,我们和他一样生活在这土地上、他的精神既然是永恒的,我们又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