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中》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一篇短篇小说,有部电影叫《罗生门》,就是改编自这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武士和妻子出行路上遇到强盗,结果妻子被辱,武士被杀,强盗被抓,然后围绕杀死武士的真凶而在法庭上展开了各当事人及证人的事实陈述。
其中,三位当事人的证词很有些蹊跷,在他们各自的陈述中,他们都承认自己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其中武士的陈述是借由灵魂附体在巫师身上表达出来的,他在陈述中表明他是自杀的,而另两位当事人也都明确表明自己是真凶。
然而,直到故事的结尾,作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到底真正的凶手是谁。也许作者的意思是给读者留下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思考?
小说中,听每个人的证词,那都只是片面之词,他们说的是不是真话,或者说真实内容有多少,或者完全就是编出来的,这都未可知。
作为听者要保持怀疑态度,不能偏听偏信,要综合各方面的证言以及现场勘查,再结合物证,去进一步推理论证,这样也许才可以更加接近真相,但也未必可以得到真相。
回到现实,我们平时看到的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的新闻,社交平台上某些视频片段,似乎这些很容易使人们变得义愤填膺或者欢呼雀跃,可是有些故事的后续却又是各种神转折。
我们怎么就这么容易去相信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我们为什么不去思考一下,这是不是真的?这是不是只是断章取义?或者这是不是某些人为了获取眼球的炒作?
我们是不是应该心存疑虑?是不是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再回到小说这边,从故事中各人的证词来看,人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趋利避害,这是人性使然。
看强盗的陈述,他通过语言的描述,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顶天立地、光明正大的男子汉形象,即使死也要形象高大;那位妻子呢,她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女性地位低下,于是她把自己打造成一位贞洁烈女;武士本人呢,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他把自己描述成一位清高的、不受侮辱的、有武士道精神的武士形象。
人性有软弱的一面,他们不愿意直视事实的真相,于是找来各种说辞来掩饰真相,以捏造另一种事实,来获取身份的认同。
对于这篇小说,真相什么的,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什么。
这也许才是最重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