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探望了一位淋巴癌的长辈,从8月份发现到现在,已经治疗接近4个月。确诊为癌症3期,还不算太坏。经过几个疗程的化疗,目前除了头发都掉光之外,其他没有什么异常,只是有时候会比较疲倦。
治疗费用方面,比较幸运的是从9月份,一些治疗癌症的药品可以报销了,而且这些进口药物的价格从原价已经降低至以前三分之一的价位。这位长辈以前在私企上班,所以社保可以报销63%,每一次一针花费近万元,如果没有社保报销,负担是相当底大。所以,说实话还是要感谢国家。
淋巴癌在早期的时候不易发现,因为根本感觉不到疼。只是他的手臂上出现肿块,被他老婆发现,被强扭去医院的。也许平时经常有游泳,所以在化疗期间能忍受住化疗带来的痛苦,没有出现呕吐的现象(很多病人吃药会呕吐,一颗止吐药就要200余元)。大概还需要一个疗程(21天)的治疗,身上的余瘤会消失掉,万幸万幸。
聊天之中,我们也发现,原来单位里好几个同事,多数是女性,先后查出乳腺癌等癌症。有治疗了几年的,有新发现的,也有发现几个月之后就走的。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大家都感慨为什么近年来癌症发生的机率如此之大。也时刻提醒每一个人要重视身体,工作不能太卖命。
说实话,地球缺了谁都照样转,但一个家庭,尤其是中年人,遇到重疾特别是没有社保没有买商业保险的人就非常麻烦。这些几乎是共识,但是有时候生活习惯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就有可能导致重病。唯有重视健康,善待自己,才能真正享受生活,也不给家人增加负担。
就在几天前,我还阅读到雪球大咖唐朝老师的文章,提及去年过世的2位投资大咖,基本上都是由于过劳(很大部分原因)而分别在30几、50几岁过世。想想现在人类平均寿命是70多岁,这么早就过世,完全没有享受人生就匆匆离世,真是很可惜。
所以,投资与人生的关系再次引起我的反思。普通人的投资终极目标是为生活服务的,无论是实现人生的梦想,比如旅游、购物、买房,或者养老、孩子教育等等,而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大多数人如我,上班族,每天只有下班后以及周末才会有时间投入研究投资。如何衡量投入与产出?和大家交流下心得:
1、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目前,大部分收入来源都是工资收入,少部分是投资收入,在开发副业收入之前,还是做好本职工作,所以上班专注、注重效率是相当重要的。
投资收入方面,积累的资金量不大,除了部分固定收益类投资外,其余参与基金定投和股市。股市投入资金不大,全都是蓝筹股,抗跌,几乎不用管。
而基金定投,由于投资理念的转变,接受根据估值投资指数型基金,也尝试投资长赢计划、理财魔方。在投资理念上,比较推崇价值投资,因此平台上选择且慢,逐步研究其他投资组合,择机而投。
固定收益类主要是网贷,今年监管严控,尤其是某上市公司因为现金贷而出来的言论,引起监管的重视,一方面,收益水平终将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应该会比银行理财高,但差距会越来越小,所以说红利期不长了。另一方面,这个市场被规范,终将是大吃小,留存下来将是业界头部大平台。所以投资的方向相对比较明确了。
2、资产配置
很多人说,我的资金又不多,还谈不上配置。但是这是一个理念问题,始终要相信自己的财富是会增长的,否则为什么要选择投资,不就是为了投资能跑赢甚至超过GDP的增速么?所以,配置仍然需要贯穿到平时的投资当中去的。
所谓的资产配置,简单的说就是现金与可投资资产的配比,然后就是可投资资产里面投资品种的配比。2种配比应该随着年龄以及所处人生的阶段去动态调整的。
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拿到工资很多时候希望尽可能地多拿去投资,哪怕多几十都想,但是其实投资之前需要问问自己,我投资的理由是什么,这笔资金是否在几年之内不用到,还是几个月?什么样的风险我可以承受?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让自己冷静一点。
很多时候,必备的现金(或者货币基金)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意外,就比如哪一天真的生了什么重病,我可以取出来而不影响前期的一些投资。
想一想,投资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持有大量的现金,就是备不时之需,而且还有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各类资产的价格降低至具有非常大的投资价值的时候,可以从容地买入。
我们遇到过2015年地股灾,很多人在那个时候都已经落荒而逃,然后如果有投资头脑,手中又有大量现金地投资人,必定会从中投资的,这就是所谓地“捡烟蒂”。不知道黑犀牛哪一天会冲出来,经济危机地时候,现金是可以救命的。
3、保险
保险的作用不用多说,文中开头实际上就简洁提到保险的重要性。为自己或家人购买一定的商业保险以防意外,也算是人生路上的一种投资吧。目前除了传统的保险公司,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推出很多不错的保险,平时可以关注。
很赞同“投资是一场修行。”这句话,投资是对人心智的磨练,是考察一种平衡能力。这条路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