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读书,读书是一件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事情,社会也很推崇。但是世界上好书那么多,我们读不过来怎么办?所以怎么快速读完一本书就变的很重要,因为有些书不用我们一字一句的细读,只需大概了解就行。这也是为什么网上会有那么多的每天读一本书等栏目。
以前年轻,觉得想做什么就去做,只要认真、努力就会有收获,比如看书,想看就去看,仔细认真的看,专业书、名著、小说等,后来才知道原来“什么都是有套路的”,虽然这句话有点low,用在读书上好像不尊重,但我却把它奉为至理名言。
以看书为例,给大家回顾一下我这几年看书的心路历程,也是一把辛酸泪:
第一阶段:功利性想法。
以前我一直觉得阅读很多时候都是功利性的,当然现在也会这么想,起码大部分时候我还是这样的,总想着在书里得到些什么,可能是十几年应试教育导致的。因为从事文案方面的工作,所以看了大量的相关专业类书籍,就算是艰涩难懂我也会硬逼着自己看完,后来回过头去看并没有记住书里的内容,典型的看完就忘,虽有成就感,但是收获并不大。
第二阶段:记笔记,帮助自己记住书里的内容。
为了克服看完就忘的情况,我就想着那记笔记吧,这样忘了可以翻看笔记,所以在看书的时候逼着自己记笔记。后来去翻笔记看,基本也能想起来些,但还是差点意思,而且很多时候不愿意记笔记,总觉得读书不是这样的。
第三阶段:看那些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是怎么读书的。
看了关于如何读书的书,也买了一些怎样快速阅读的课程,其实在看这些工具类书的时候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去读的,就是通过记笔记帮助记忆。其实牛人的建议是多想,把书里的知识和你已有的知识建立连接,并刻意的去运用那些知识,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
那如何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
首先,摆正心态,不要去仰望。
用平等的心态去看一本书,看作者是怎么构思的等,说不定你的构思比作者更高明,书里可能有作者的偏见等,所以这个心态很重要。
第二是选书,选择对的书,适合你的书。
请厉害的人推荐、看书评、目录等,先了解这本书,然后带着问题再去读。
第三是先速读一遍,看关键信息。
读什么,读主题框架,写作意图和背景。这本书讲了啥,怎么布局,重点,哪里可以省略,章节的逻辑关系等。
可以用视觉输入代替线性输入。阅读阅读,其实阅和读是两个意思,阅是看,是视觉输入,读是听,是听觉输入,是线性的。
以语意单元推进阅读,不要关注细节,可以做标记,记录不甚理解的地方。
通过概念找重点,新概念、你不够重视的旧概念、等待替换的概念(作者想用自己的论证说服你,让你了解自己以前的观念是错的)。
最后是精读,能输出才是精读。记住和输出。
先理解和互动,有感觉的段落和句子记下来,分析哪里好,或者联想到什么,感想都记下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记忆和输出,可借助思维导图、知识卡片、图像等来记忆。输出一个是写作,一个是口语表达。锻炼自己的输出能力,强制表达。写作本身能帮助思考,不管写的好不好,先写出来,写着写着逻辑就清晰了,然后再修改。
想要口语表达出来,可以设置演讲稿的关键词,然后把关键词视觉化的表现出来,这样不容易忘,也可以用幻灯片帮助记忆。
总之就是先绕着书看,然后从内部的整体结构看,用快进的方式浏览一遍,最后是进去书中,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仔细琢磨,和它互动,最后把感想输出成自己的东西。
没有诀窍,坚持练习,时间会给你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