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正念修行
无论正在发生什么,无论何时,只要你愿意,或者你想要如此,就可以让自己沉入当下。你能否保持片刻的安静,吸收内心和外在正在展开的一切?哪怕只有几秒钟,吸气一次,呼气一次。如果你愿意,就可以让它延长得更久。</p><p>这意味着把觉知融人气息进出身体的感受,而非仅仅想着呼吸。
你也可以试着扩大一下觉知,将身体视作一个整体,在觉知呼吸时将之包括进来……注意到身体中那些明显的感受……压力或紧张感……
试着扩展觉知的范围,包括可能升起的念头……认识并接受它们是念头,是觉知范畴中的活动,犹如天空中的云般来了又去。</p><p>同样注意任何可能存在的情感或情绪,无论是愉快的、不愉快的,还是中性的……确认它们……铺上“迎宾毯”,尽量不要评判它们。感受一下,这些情感或情绪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尽你最大努力,温柔地安驻于觉知中,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当你意识到自己被念头或其他事情裹挟时(这会自然且频繁地发生),注意头脑中有什么,觉察它,然后温柔地将注意力重新带回呼吸和身体此刻的体验上。</p><p>与孩子同在的觉知</p><p>不妨在某一天,选择某个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有意识地注意有什么现象出现。可以是早晨唤他们起床时,或是帮他们准备上学时,或是他们刚从学校回家的过渡时间,或是就寝时分,或是换尿布、哺乳时,或任何时候。你可以试验一下,运用你所有的感官在此刻全然地体验孩子。
最重要的是,只是体验与孩子共处的这一刻,全然临在当下,接下来甚至不必有任何事情发生……有的只是这个永恒的瞬间。
如果你迷失在想法中(我们都会这样),永远都可以重复呼吸和整个身体的感受,安驻于此刻,然后将注意力重新放到孩子身上。如果你注意到心念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或是分了神,或是一直想着其他事,请注意它去了哪里,然后温柔地把它带回此刻。如果你愿意,尽量频繁地练习。
练习接纳
你可能会发现,当“评判之心”涌现时,特别留意它的内在景观是有益的——头脑执着于想法和意见,执着于非黑即白的思考,想要守住喜欢的、推开不喜欢的。无论何时,当你注意到你又开始参与评判,稍加留意一下思维的内容,然后温和地把注意力带回呼吸,回到当下,回到它的丰盛,回到孩子、伴侣或是工作,回到一切。
请记住,正念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成:我们有意识、不带评判地关注此时此刻所呈现的觉知。那并不意味着你不会有评判。你当然有,而且有很多!我们都会有。但是,我们可以不对想法做出评判,而是尽可能单纯地视其为念头,不过它们往往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强烈情绪,就像在空中飘浮的云,来来去去,有时徜徉徘徊,但此时不需要去对抗、纠结或评判。
你可以尝试在每一天里选择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努力接纳事物的本来面貌(孩子们、你自己、在那个时刻里发生的事),以此开始培育更广泛的接纳——放下改变事物或想要事物有所不同的想法。试着把怀着开放之心的存在融入这个“接纳”的时刻。
对孩子的自动反应VS回应
孩子做出令你不喜的举止言谈,你又落人了自动反应模式,当你发现这一点时,要特别注意那个时刻正在发生的一切。自动和惯性反应可以包括一系列的想法和情感,从轻微的恼火、不悦到强烈的愤怒、困扰和恐惧。
在这种时候,你可以把觉知带到身体和呼吸上。你也可以把一份好奇、开放、“温情”的关注,带到任何可能影响这一刻的想法和情感上。你可以注意到浮现的任何事物,然后尝试与升起的想法和情感共同呼吸,不迎不拒,也不多想,只是带着善意,以觉知拥抱它们。在情绪激烈的时候,这可能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但随着时间过去,这样的修行可以带来新的领悟和机会。
哪怕你有着强烈的冲动去解决或改变处境,不要立刻那么做可能会大有裨益。在那个时刻里,你可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事情。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是什么?需要从你那儿得到些什么?</p><p>接受这个时刻的情绪强度后,你能看到有什么回应方式会少些自动性,且更合适、更有利于建立信任吗?
如果你困惑而迷茫,不知该做什么,不知该如何应对,在这样的挑战时刻,请考虑什么都不要做——至少现在别做。
如果你发现自己被情绪裹挟,无法改变事情的进程,可以在事后花点时间反思发生的事。身为父母,你会得到很多练习机会打破习惯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