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文
带着问题来读这本书,这些人为什么要写作?以及如何去把他们想表达的东西很好的表达出来?
【原文】据我浏览所及,古今中外就没有哪一位大作家真正靠什么秘诀成名成家的。
我的感想是,如果我想要描写一段生命生长的过程,这本身就是宇宙鬼斧天工的杰作。描写也应该是深层察觉的过程,想想就让我有些特别的感觉。
【原文】古代大家写文章,都不掉以轻心,而是简练揣摩、惨淡经营、句斟字酌、瞻前顾后,然后成篇,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这一点道理,只要你不粗心大意,稍稍留心,就能够悟得。
我觉得这里关键问题不是要去经营文字,而是用什么来经营的问题?如果内心清清楚楚,自然描写的内容会很深刻,骨架、脉络、眼目也自然少不了。
【原文】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这实在是见道之言。这些间架、枢纽、脉络、眼目是从哪里来的呢?回答只有一个:从惨淡经营中来。
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的“生命”发展本身,也有其韵律与节奏。用“心”来感知,用“心”来描写。我想写的就是生命的察觉和生长的过程。
【原文】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悟得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大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节奏和韵律,本来都是诗歌的特点;但是,在优秀的散文中也都可以找到,似乎是不可缺少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间架上。好比谱乐谱,有一个主旋律,其他旋律则围绕着这个主旋律而展开,最后的结果是: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读好散文,真如听好音乐,它的节奏和韵律长久萦绕停留在你的脑海中。
我想这里所说的“韵味”应该是指综合的感受,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都可以很好的描述在文章里。
【原文】细读中国古代优秀散文,甚至读英国的优秀散文,通篇灵气洋溢,清新俊逸,绝不干瘪,这就叫做“韵味”。
我正在想的也是解决这个问题。写作对我而言是辅助的记录,关于描写个人的察觉以及生长的过程。
【原文】我要解决什么样的现实问题呢?就是我认为现在写文章应当怎样写的问题。
我喜欢的也是真实、朴素、深刻的文字。
【原文】但是,统而观之,大体上只有两派:一派平易近人,不求雕饰;一派则是务求雕饰,有时流于做作。我自己是倾向第一派的。我追求的目标是:真情流露,淳朴自然。
这个评价太高了,能一步步的做到这样,写作就像是修行,在察觉、描写出现实的模样。
【原文】渊明所以独步千古者,以其浑然天成,无斧凿痕也。
第4章 文以载道
情感也是“人道”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的文字也应该是能够自然流露出各种真实的情感的。
【原文】而“载道”则颇与此有别。“道”者,多为别人之“道”。古人所谓“代圣人立言”者,立的是圣人之道。自己即使有“道”,如与圣道有违,也是不能立、不敢立的。
第5章 惨淡经营与信手拈来
作者把修行和写作联系了起来,修行是先有为后无为。写作也是,先惨淡经营,后信手拈来。
【原文】孔子晚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他毕生修养的结果。
第7章 漫谈散文
以匠心来生活,记录生活。
【原文】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
真实、朴素、有趣。
【原文】仅就我个人而论,我理想的散文是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
用频率来理解的话,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段段的旋律。文字也是一种表达旋律的方式。
【原文】我甚至于想用谱乐谱的手法来写散文,围绕着一个主旋律,添上一些次要的旋律;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形式稍加改变,目的只想在复杂中见统一,在跌宕中见均衡,从而调动起读者的趣味,得到更深更高的美感享受。有这样有节奏有韵律的文字,再充之以真情实感,必能感人至深,这是我坚定的念。
第9章 散文的两大类
对散文的分类,我好像没什么概念。我想要去描述的是生命的发展过程,可以是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的生命。这样散文各种所谓的分类对我而言似乎没什么意义。
【原文】我认为,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广义的与狭义的。广义的散文就是与诗歌相对立的那种文体。狭义的散文则是接近英国人所说的familiar essay,是以抒情和叙事为主的,叙事也不是干巴巴的事实排列,也必须贯之以抒情。至于议论文,有文采的可以归入我心目中狭义的散文内,报纸上的社论和各种形式的报告等等,则只能纳入广义的散文中,与我所欣赏的抒情散文不能同日而语了。
第11章 没有身边琐事就没有真正好的散文
我比较喜欢写实的样子,现实世界本身偶是最神奇的存在,值得去描写的太多太多了。
【原文】大家都承认,文学艺术的精髓在于真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这应该是细节的力量。同样去表达亲情,很多东西说出来会让人觉得空,但是朱自清的背影,只是描写送别的琐事,却把亲情刻画的让人印象深刻。
【原文】回头再看身边琐事。古今中外都有不少的文章写的确实是一些身边琐事,绝不是国家大事,无关大局。但是,作者的感情真挚、朴素,语言也不故意扭捏做作,因而能感动读者,甚至能让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读者在内心深处起着共鸣。
对自己始终说真心的话,不仅用于文字,还可以用于与人相处。
【原文】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
第16章 做诗与参禅
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写作也可以很好的把禅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因为我想要描写的就是生命的察觉和生长过程。而修禅也就是帮助更好的察觉。
【原文】诗与禅,或者做诗与参禅的关系,是我国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思想史等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悟”可能是指对实相的认知在变的更加的清晰,“悟”到的东西应该是对于实相探寻的方向。
【原文】第一,什么叫“悟”? 第二,“悟”到了什么东西?
佛陀的指教太深刻了。两种障碍,一种是自己住相不能离,另一种是想要离开相。禅宗的于相而离相,则是突破了这两种障碍。
【原文】何等为二?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离。是下劣人无识凡愚,非圣所行,不应道理,非解脱因,非离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盘因。二者不正思维,自苦其身而求出离。过现未来皆受苦报。
文字的魅力也是可以通过形象化,来描述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觉。
【原文】人们常争论的“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归根结蒂,也产生于把人们心中的“意”如何外化,如何形象化的问题。
第18章 日记贵在无雕饰
对自己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生活。
【原文】我写日记,有感即发,文不加点,速度极快,从文字上来看,有时难免有披头散发之感,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与那种峨冠博带式的文章迥异其趣。我爱上了这些粗糙但却自然无雕饰的东西。
第23章 我的处女作
生命的过程不也是频率的振动么。
【原文】我常常有一个想法:写抒情散文(不是政论,不是杂文),可以尝试着像谱乐曲那样写,主要旋律可以多次出现,把散文写成像小夜曲,借以烘托气氛,加深印象,使内容与形式彼此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