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一点关于她的文字,从这个想法萌生到现在已过去一个多月,却迟迟无法动笔。时常在脑海构思应怎么写、如何写,却始终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另一方面,我是如此了解她成长的跌宕起伏,生活的欢喜忧思。可恰恰受到了这份了解的束缚,才让我下笔的时候有诸多顾虑。毕竟她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些事不好写得太直白,有这般市井之人的顾虑,实在是人之常情。可又见莫言先生说“写作时要触及心中最痛的地方,要写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记忆。现在,我觉得还应该写人生中最尴尬的事,写人生中最狼狈的境地。要把自己放在解剖台上,放在显微镜下。”启发颇深,既然要写,那就无需隐晦曲折。
刚下完一场雨。车灯折射在湿漉的马路上好似银河般斑斓,杂货铺零星的微光拉长着行人的身影,只听见寂寥的脚步声和间或孤独的汽笛,雨后小城镇真是冷清。
她从巷道里的一家台球室走出来便贪婪地深深呼吸。我知道她一向喜爱雨后的气息,更何况烟雾弥漫的台球室将这潮湿清香的空气显得更加可爱了。肩膀上隐约几分的酸痛让她开始回味片刻前桌上足球游戏的激烈战事,不知不觉落在了比她的朋友后面。
巷道里、街灯下,她恍然扬起她稚嫩的脸庞,闻着前方飘散来的二手烟,听着她们夹杂着问候爹娘的笑骂,看着她们纵情嬉闹的背影,此番“良辰美景”让她动情地想到:“原来随便在发廊做个小工,一个月拿着不多的薪水,也可以过得这般逍遥快活!我也想像她们一样!我以后也要去发廊工作!我...”
“喂,快点,别掉队。”一个朋友打断了她的遐想,她便加快了脚步跟上这小集体。
如今看来她的“宏图大志”如此可笑,不过,你真能指望一个14岁乳臭未干的学生说出什么伟大理想来吗?倘若早几年问她的理想是什么,她一定会从她仅知道的几个职业”医生、教师、科学家...”中随便选一个作答--“我长大以后想当科学家”。进入初中后,她逐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她的朋友不仅有读圣贤书的好好学生,还有社会上得过且过的碌碌青年。透过她的朋友,她似乎更懂得世事了,对社会有了更多实际的认知,连她的“宏图大志”也变得更加实际起来。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的思想上的高度决定他的视野。可惜此人资质平平,思想上也无过人之处,我们暂且还是不要对她寄予太多厚望吧。
记忆里春季永远不会在这里过多停留,一进入四月太阳依旧不吝啬它的光芒。重庆的夏不同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太阳纵使万般毒辣,但身置绿荫也能感受到一丝凉意;重庆地处四川盆地边缘,热流在群山形成的屏障之间来回打转,不管身至何方亦如同在蒸笼里,更何况这间挤满了71人的教室。
再过两个月就要高考了。她坐在闷热的教室里伏案疾书,“一周写完一支笔芯”是她荣誉的勋章。勋章增强她镜片厚度的同时也为她带来了更多的学识,更成熟的心智(当然只是跟以前比较),自然而然她也遗忘了当年的巷道理想。
不过千万别误以为她是个有悬梁刺股之意的读书先生,高中三年,她依旧保留贪图一时快乐的本性。她未能悟到“读书为何”这个道理,好在她本性乖巧(甚至从未叛逆过),一方面对父母“笃实好学”之令不敢违抗,另一方面,她也享受与好朋友之间分数的博弈。
我的姨父曾教导过她:“墨分浓淡五色,人分上下九流。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人上人,总有人要去充当社会底层角色。高考如筛子一样将人分了层次,想做哪一个层次的人自己看着办吧。”我前面已说过她并非聪颖之人,18岁的她还不能领悟这残酷的人生哲理。夏虫不可语冰,此番教导实属对牛弹琴。
那里的空气是什么味道呢?变质的水果味、香烟味、红酒味、雪碧味、荷尔蒙味,当然还有钱的味道。灯红酒绿里,歌舞升平中,女人对囊中羞涩的男人冷嘲热讽,对财大气粗的男人阿谀谄媚。---她早已习惯注视着这糜烂的夜晚生活。
她坐在椅上,吸吐着烟,注视着绚丽灯光下烟雾飘散的形状,思量着要不要去上明早的课。这时一个穿警服的人就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把音乐关了!你们这里谁是负责的!”这警察态度可不好。
“是我,哥哥什么事呀?”她起身笑脸相迎,看见警察旁边站着一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人,衣服上沾着血迹。“他应该就是报案的人吧。”她想。
“什么事?什么事你自己心里清楚!”他提高了音量,“上车去局里!”
她同脸上挂了花的人一同上了警车,心里嘀咕着:“为什么要开车来呢,明明这里离派出所也就200米的距离...这是第几次坐警车了...这警察上次说话可没有这么凶巴巴的....”
到了局里,警察先同报案人在一间小屋里谈话,说一些“退点钱,这次当买个教训”云云。警察撇开报案人,把她拉到派出所门口,这下周围只有他们两个人了。“你们私下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要闹到这里来,老是这样我们也不好处。”警察的语气也变得平和了,“退点钱给他,这个事就这样算了。”
她同这些警察都已面熟,彼此都心知肚明,但仍免不了每次的逢场作戏。
她回到酒吧的椅子上,吸吐着烟,继续注视着这糜烂的夜晚生活。“明天的课还是不去了,期末不挂科就行。”她想。
“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这个懵懂的人,终于在21岁的时候长大了,希望这个年纪不算太晚。
回望她处于低谷时,身边有些人对她的改变嗤之以鼻,如今看来她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幸好她坚持下来了。
而她现在是一个怎样的人,由于我和她现在处于同一时期,也无法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她,这里就不再多说,几年后我们再做定论。
文末还是勉励一下这个平凡的年轻人吧,那就祝她能成为她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