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80年代的农村,整个的童年都在家乡的村庄里度过。虽然长大以后因为工作从农村走进了城市,但我还是对童年的村庄甚为怀念,而她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然改变了模样。
80年代的喧闹
我生活的村庄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地方,四周的水大约有十米的宽度叫做围沟,两岸种有竹子,周围分布着几条叫做沟坝子的路连通外界供人们进出。家乡的村庄大多都是这样的布局,大概是因为这四周的水既能方便生活又兼有防御的功能。庄子上有十来户人家,每家都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之间又留有通道,人和动物们进进出出都穿梭在这里。
房子都是用土坯筑墙、稻草做顶建成的,墙体很厚,具有很好的隔热功能,冬暖夏凉,居住很舒适。院子里有的种花有的种树,那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玩耍的场所,夏天的晚上一家人经常把饭桌摆在院子里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庄子里的每一条路都被人们踩的寸草不生,晴天的时候留下厚厚的一层灰土,雨天的时候则是陷没脚背的泥巴。
围沟里的水很清,清的可以用来洗衣服、洗菜,也可以满足人们除了饮用以外所有的生活需要。冬天的时候几家人一起把水放干,抓上来的鱼大家分了用来过年,然后再把沟里淤泥清理干净,来年春天再放上鱼苗。
那个时候的村庄格外的热闹。农忙时节人们纷纷出动,牵着牛扛着犁的男人,挑着满满两筐农家肥的女人,赶着一群大白鹅的孩子,个个忙的不亦乐乎,为了来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农闲的时候人们三五成群聚在村头巷尾聊天打牌,孩子们追逐打闹,整个村庄弥漫着一片充满人气的喧嚣。夜深了,村庄一下子静了下来,静的让人心醉。偶尔有两声狗叫从村头传到村尾,之后又是漆黑的沉静,让古老的村庄愈发显得神秘。
我喜欢这样的村庄,我们一帮顽皮的小孩整天混迹在这片熟悉的家园,每一条小巷都是那么熟悉,每一个地方都留有我们的小秘密,每一块泥土散发的芬芳都是家的味道。
90年代的没落
突然有一天,院墙被推倒了,因为邻居家要建新房子。我的内心里是很反感的,因为他推到的不只是一堵墙,而是我心中的一片港湾。而我并不能阻挡这样的趋势,一辆辆拖拉机满载砖头水泥不断刺破村庄的宁静,路过门口时带来的震颤一直传递到我的心里,我知道往日的村庄将一去不复返了。
几年之内,家家户户都推倒了土房,取而代之的是水泥混泥土做的楼房,以前泥土做的门楼子也变成了红的刺眼的大铁门。有的村庄集体规划到交通方便的马路边建房,只剩下一片残余的竹子,似乎在那里证明着这个地方以前被人住过。人们买了摩托车、拖拉机,嘈杂的声音取代了往日人声的喧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已不再安心在村子里种田为生了,青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只等过年的时候带着钞票回来,成就感很足。人们不再在乎围沟里打上来的那点鱼也就不再清理淤泥了,于是沟越来越浅,水越来越浑,人们再也不用它洗衣洗菜了。村里角角落落长满了杂草,后来干脆连路上也长满了草。人们走动的少了,以往那些熟悉的玩伴也一个个不知了去向。
21世纪的空巢
80初的我们进入21世纪陆续开始了工作,为了理想背井离乡。百分之九十九的同龄人都离开了曾经熟悉的村庄,为了事业为了家庭或许连过年也不再回那个曾经的家。有的家里只有老人,有的只有空空如也的房子,如今的景象谁还能想象出这个村庄昔日的繁华。
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从农村走出来的80后一代人的痛,曾经的美好童年如今成了无处安放的记忆。也许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都想改变这样的局面,让家乡的经济好起来,水清起来,人多起来,重回到往日的繁华。也或许,这只是我一人的空想罢了。
虽然早已习惯了城市的喧嚣,但我还是更倾慕于记忆中童年那种乡村的喧嚣,只是责任所在让我仍然在这城市里追名逐利。我想等到退休的时候一定重回乡村,建一座土房,种两块菜地,读读书,写写字,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