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师少年心理分析报告,请远离中国式家庭教养
1
在我们中国,一旦有事发生,无非捧和骂两种,很少有中间商赚差价。
而媒体,也基本就是一个所谓反思。
捧和骂,是情绪的宣泄,道德的高标,而所谓反思,基本也就是一个路子。
道德在中国一向很了不得。
没有道德行不行呢?当然不行。
可是道德难道可以治百病?如果真是这样,那医生早就都该歇业了。
拜托!能不能别什么事都往道德上靠呢?
中国若不是总唯道德论,很多事倒可能好办得多。
2
阿Q先生有两句话很经典。
一句是:“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
一句是:“我的儿子将来比较阔的多。”
这两句合起来,当然就跟“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和“形势一片大好,未来一片光明”基本差不多。
然而悠久而古又怎么样呢?小尼姑的头照样摸不得。
寄希望于未来又怎么样呢?眼前也还是得自称虫豸。
于是厚古而薄今,面子靠老子撑,将来靠儿子续,自己且认命,这又是中国一大特色。
这特色曾使阿Q到了不得不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自欺,义和团好汉到了不得不以“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自嗨,
而到了今天,这就更有意思了。
拼爹拼不成,自己还不行,如今的人最擅长的倒是拼子。
大家从娘胎里就开始拼,一路拼,总之最终目的就是小尼姑的头可以随便摸,不能让别人自称虫豸,至少也不可使自己自称虫豸。
然而结果呢,这条狭窄的成功路上,就总是挤满了破衣烂衫、缺胳膊少腿,甚至是再也爬不起来的少年。
努力对不对呢?成功对不对呢?对啊。
可是努力是不是就只有一条路呢?是不是就只有符合你愿望的路才是路呢?
成功是什么呢?是不是就只有高考状元、马云,那才是成功?
我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
可是你可知道,中国早先就有这样一个数据公布吗?
中国早成为世界自杀大国,中国按照保守估计,每2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中国每年自杀人数至少高达30万。
而且这其中5--24岁的青少年就占了一半以上。
而且仅上海统计,就有近百分之二十五的中小学生,曾有过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看了这个数据,你难道还会觉得这只能是别人家孩子的事吗?
自杀数据已经异常可怖,可是犯罪的也不在少数,这现在竟连杀师的事也出现不少了,你可真能坐得住!
3
湖南一位年近16的学生,只是因为老师批评他,居然就对老师连捅26刀,这是为什么?
很多人在骂学生丧心病狂,反社会人类,很多人在骂老师不近人情,过于严格,可是问题真是在这里吗?
很努力的一个学生,早先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他为什么忽然就会变成这样?
很好的一个老师,老师的职责本就是管学生的,他再怎么样,难道就活该挨这26刀?
按照传统思路,老师没大问题,孩子原本也没什么大问题,没大问题,却突然就弄成了大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却实在不该从单个老师、学生身上去找,
甚至都不该从某个学校、家庭,某种教育制度,某种年龄特征、人格特征去找,
而是应该从社会大环境去找。
是社会大环境造成了这一切,而且这种大环境也完全不是某种社会制度造成的。
4
中国的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以后,甚至出生以前,就已经在准备按照自己的希望打造孩子的。
这跟拜金不拜金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社会崇尚什么,他们就准备打造成什么。
他们从来没有自己,也从没打算让孩子有自己。
总之,中国的孩子从未出生、一出生,就仿佛是带着某种职责来的,
他首先要满足父母的期望,然后就是老师、单位、同事,乃至整个社会的期望。
符合期望的,就是好的,不符合期望的就是坏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泾渭分明,决不考虑孩子本身的活力和独立性,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父母是不是爱他们的孩子呢?爱,当然爱。是不是爱呢?却也只怕不爱。
父母有一大部分的爱,其实是通过孩子的形象和价值体现出来,
比如漂亮、聪明、可爱、勤快、懂事、学习好、性格好等等。
父母每每会因为这些,通过别人的夸赞,感到自豪,感到满足,
究其实际,当然正是通过孩子,得到了自身形象与价值的提高。
这也就是说,从心理学根本来讲,
孩子既然必须违背自己的本性、特征,去力求有利于父母的要求,
那么父母的打造,有多半不过是一种投资,一种利用而已,几等于是在寻求获益。
充满爱意的父母,是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的,
他们更不会去想,孩子的成长,正是依靠这种反馈形成的。
孩子的生存必须依赖于父母,孩子总无不需要父母的关注,
这就决定了孩子会力求去符合父母的需要,去做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孩子”,
以求能得到父母的爱,被他们当回事,于是这样一来,问题便来了。
孩子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当然也是有自己的个性、特征的,
可是他们太小,不清楚自己,他们对自己只能从父母的态度、父母的需要去了解,
他们太弱,也不能够抗争,
所以父母一再这样下去,他们就只能通过一再否定自我,压抑自我,给自己戴上一个面具,
去建立一个虚假、扭曲,甚至于歪曲的自我了。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撒谎,这其实就是一个重大原因。
撒谎如同叛逆,都是一种保护机制,一种抗争的,寻求自我的表现,只不过条件不同,程度不同罢了。
正常成长,健康成长的孩子,很可能是没有叛逆期的。
过分溺爱,过分照料,过分挫折,都会使孩子找不到自我,
而没有自我的孩子,都会盲目地怀疑、忽视、贬低,或者高估自己,
其自我都会更多依赖于环境的态度与期待,
于是环境一旦出现变化,一旦远离期待,
这种孩子就一定会出现极大的不适应,甚至走向完蛋。
没有自我,高度依赖于环境期待,是很多孩子的硬伤,
这种孩子往往不敢跟大人表达自己的意见,表现自己的情绪,不能倾诉,无以排解,
所以就常常会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
强一点的,攻击他人,太弱的,只有攻击自己,自杀就是其终端。
我们却是曾连哭都不让孩子哭的,尤其是男子汉不能哭。
不能哭,那孩子就只有拼命压抑,假装坚强,
装不下去了,承受不了了,就只有不自觉地去做一些另类的选择。
真正的本性是自我,歪曲的本性来自适应,
只有要求,没有解放,只有压抑,没有排解,只有我的需要,没有你的需要,
中国的父母基本是这样做,中国的老师基本是这样做的,中国的各个角落也基本都是这样做的。
到处是扭曲式教育,扭曲式打造,不能不说,中国孩子的抗压能力实在太强,偶尔出现点戾气,就会显得很不得了。
5
我无意为杀师少年辩护,杀人怎么说都不对,都极其恶劣,但是这件事,也要寻根追源。
根源不是那个老师怎么了,而是大环境怎么了,我们将孩子造成什么样了。
我们都看到,刺杀是在老师批评的时候就已经酝酿的,
那个孩子已经承受不了,也已经不愿承受这种环境期待了,
他根本就不在乎考上哪类大学,只想按照自己的本意进行。
而真正的刺杀,却不是发生在批评的时候,而是在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的时候。
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被拿掉面具,这已经是剥光衣服般的难堪,
一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害怕被别人抛弃,被人看做不重要,没有魅力,不可爱的少年,
正是因此受到刺激的。
为了不失去父母,孩子总宁愿牺牲自己的感受,去隐藏,去适应,
这个孩子曾经是被父母揍过的,老师这样一来,就等于在父母面前又将他的面具剥光,
于是这孩子便终于失去理智,发生了攻击行为。
统统是一个扭曲、歪曲的自我,每个外表下都是一颗脆弱的心,
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一切的一切都在拼命加压,
于是老师的这一做法,就终于成了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这个孩子一时崩溃下来。
再重申一次,这怪不得老师,怪不得父母,老师决不该死,
这个结局,只能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惯势,环境惯势造成的,
所以每个人,尤其是每个父母,是真该想想如何给孩子松绑,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我了。
个体自我源于一种成功的最初教养,
是一种真实的幸福、自尊体验,
是一种不依赖于环境的自我人格适应,
一种不随时间变化的结构,
也即人对昨天之我,今天自我,与明天之我,是同一个人的那种深知,
而非对本能和内心感受的扼杀,
这种教育培养,正是每个家长都必须好好学习的。
当然,期待并非都是坏的,它也有积极作用,
问题是要真正区别开合理期待与不合理期待的关系,期待应该用何种方式去实现。
最起码,你不想的,就别非加到孩子身上,
为什么孩子完不成作业是坏,你完不成工作,去喝酒打牌聚会,就完全应该呢?
再说一遍,道德评判是最最要不得的东西,很多事远非好坏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