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啼笑皆非的电影有声片竞争,原来是一场“大双簧”
1926年,有声电影在美国试制成功。
在此之前,电影都是无声的,演员在屏幕上靠形体动作表达剧情,嘴里随便说些什么,并没有声音发出,因此被称为“默片”。
有声电影刚刚诞生4个月,就传到中国来了。
到了1929年,美国有声片大批涌来,一时间垄断了上海电影市场,对国产电影形成了重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美国有声片的需要,上海各大影院纷纷改装有声放映机。而电影公司的老板们更是坐立不安。
他们千方百计,为了免遭淘汰,不惜一切手段力图挤进有声片市场,从而闹出不少笑话。
当时,上海有一家电影院挂出大幅广告,并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宣称公映国产第一部有声影片。一时间群情涌动,观者如云。
进入影院之后,有声电影果然效果不凡,声音清楚,且毫无杂音,演员的表演在生动的语音伴随下,更显得声情并茂,令观众们交口称赞。
良好的效果引起了同行的妒忌和猜疑,有好事者不甘落后,决心打探个究竟。
没成想,当他们偷偷溜入影院台后,才发现这个有声电影竟然是一场“大双簧”:由老板雇人在屏幕后面,根据剧情现场配音,把人们都骗了!
露了马脚的有声片很快就失去了观众,直到明星影业公司张石川与百代公司合作,经过多次试验,花费大量钱财,才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尽管这种蜡盘配音的有声片质量不高,但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