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地方。
学以致用,是学知识的乐趣所在。一句话引发的思考可以多么深入,我来摸索看看。最近正好组织了读书会,读书会也算是一个小型社区,如何能让这个社区发挥知识显性化的作用,并能持续发展,此番探究可以作为对这句话的延伸思考。
如何让个人的知识通过读书会得以显性化?
先说说什么是显性/隐性知识。能够用语言,文字,肢体等表达,并能让别人明白的是显性知识,与之相反,知道怎么做,但不懂得表达的归为隐性知识。从这几次参加读书会的经验看来,要想让知识显性化,有几条途径。
事先进行自我梳理。参与之前,我会事先整理想要分享的内容。书写是我常用的梳理方式,藉由文字,让自己的想法慢慢清晰起来,进而逐渐成形。除了文字的整理,还可以打个腹稿,琢磨琢磨得如何阐述才能让大家听得明白。就在反复咀嚼中,原本没有发现的想法会突然间冒出来,而现存的观点则变得更加深入,这些促进了知识的再次吸收。
在会上尽可能积极地参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表达与聆听是两大法宝,在传达和接收信息的时候,通过一来一往的交流,使得更多知识被锤炼出来。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继而去伪存真。在参加读书会时,听到其他人就我的观点引申出其他想法,我有点意外。哇,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呀!比如在分享《设计中的设计》时,Will提出了再设计和噱头之间的差别,这点的确值得思考,但之前我就没有想到。这种思想碰撞的感觉非常有趣。
会后及时总结并行动起来。作为记录控和强迫症患者,会后的码字是必须的。通过回忆与记录,能将会上碰撞出来的火花呈现出来,给自己也是给他人又提供了一次思考的机会。还有,如果有了灵感,请尽快地去实现它,看着想法慢慢成形,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体会。我也曾担心自己的行动力不够,于是想了个办法,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别人,借住大家的力量一起监督我,颇见成效。
组织者在社区中应起到哪些作用?
把握方向。读书会要往哪个方向发展,组织者得有清晰的愿景。对此,我的确有一些想法。还是从读书的目的出发,想学习技能,想开拓眼界,想排解无聊,所有的活动安排都围绕这些目的来展开。从形式上,打算安排自由分享、主题阅读(为了加深理解,每个主题可能办2-3期)、精读同一本书、甚至可以考虑达人分享等等,几种形式交替开展,以免出现疲累。
收集反馈。参与人员是读书会的组成单位,因此小伙伴们的反馈对于读书会非常重要。比如在第一次问卷调查中,有小伙伴提到了增加读书会议程的建议。非常感谢大家的建议,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路,也对读书会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而这些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一边收集反馈,一边改进,相信这样的良性循环大有益处。
注意节奏。这里的节奏包括两方面,分别是读书会的发展节奏和单次读书会的分享节奏。先说说发展节奏,读书会前期的发展算是缓慢的。万事开头难,在阅读不是主流行为的大环境中,要组织一次读书会着实不容易。目前参与人数不多,对此我也曾着急过。我试图分析,要怎样做才能让读书会的人气旺一些。但仔细想想,不对,人数不应成为读书会发展的指标,衡量关键应该是分享的质量。能让每次参与的人员都有收获,这才是读书会的宗旨。地基打好了才能往上盖房子,看来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因此,比起烟花般的绽放,我更期待读书会的稳步发展。再来谈谈每次分享的节奏,讨论的快慢需要适当控制,目前,我倾向于深度讨论。问题不要太多,但要让讨论深入下去,不要因为急于分享太多方面的内容而让读书会流于形式。但也许以后还可以发现更好的方式来平衡这些问题,有待摸索。
显性/隐性互补。每个人的显性/隐性知识点不同,有些知识对A是显性知识,但对B而言是隐性的。在分享的时候,组织者需要留意这些不同,可以通过A的阐述,让B明白这个知识点,而对A而言,这样的分享和传授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社区促进知识的显性化,而显性化加深了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更愿意参与到社区中来,使得社区能够持续发展。双赢的方式最能持久,但要如何达到这种模式,还需要不断地摸索,读书会距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