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做久了,难免会有换个行业,换换口味的想法。
在我身边,就有很多想转行的朋友,他们很多都是行业里的深耕者,有些功成名就,想到别的领域里刷存在感;有些志不在此,想去别的行业建功立业。
但最终选择了转行的,却寥寥无几。
如果你看到了新的行业有巨大的机会,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意愿也够强,但因为犹豫、担心或者其他什么,还没做出这个勇敢的选择。《转行》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我上学时读的是理工科,毕业后的两年,做的也是互联网行业。直到去年,从北京毅然选择来到上海,从互联网毅然选择进入影视行业。
在改变城市和行业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书里所说的这三点。
一、小步慢跑
很多人转行前,都会要求自己把入行之前的问题想清楚,计划做明白,再去行动。但正是这种先做好准备再行动的思路,导致了绝大多数人没能开始行动。更好的做法是,先行动,再调整,小步慢跑。
最初选择来上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爱人的银行工作调动到了上海,而我的工作相对宽松,于是就来了。来上海之前,觉得要做很多的准备,衣食住行都要有所了解,才有底气来陌生的上海开始生活。
但是,因为各种问题,我必须一个人提前先来上海,把一切都安顿好。当时确实很懵,不知道该去哪找房子,去哪找工作,去哪结交新朋友。可是时间不等人,只能硬着头皮,到上海再说。
到了上海,在一个100多块一天的旅馆住下,就开始找房子、找工作了。当时只知道老婆之后在陆家嘴上班,本着路上少花时间的原则,决定在陆家嘴辐射5公里的范围内开始找,给自己规定5天之内要搞定。
于是,开始找中介,一家一家的看房,当时是7月底,每天都将近40度的高温,晒的不行,每天不到中午,衣服就湿透了并又晒干了。
与此同时,开始在猎聘,boss直聘上开始找工作,也让朋友帮着介绍。有时候在看房的时候接到面试通知,就要马上赶过去,面完回来跟中介继续跑。
就这样,一点点,房子和工作在一周的时间里,都弄好了。回想当初一无所知的担忧和恐惧,发现真正扎进来,做下去并没有那么可怕。
二、刷新社交
我们做的很多决定,都是基于过往的经验和积累。但是对于转行而言,你过往的积累和经验可能对新领域帮助很小,甚至会起反作用。所以,决定转行的时候,一定要结交领域里的新朋友。
选择影视这个行业,是因为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机会,以及未来好的发展趋势。可是不了解的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理工男要跑到影视行业去找机会。
而且我是非常同意“你的价值等于你五位最亲密的朋友价值的平均值”这个观点。所以,在新行业里打拼,要广泛的、深入的结交新行业里的朋友。而且,一定要多从线下找机会认识人,因为这样可以更清晰、高效的了解一个人。
于是,我报名了混沌研习社和workface,不定期参加影视行业的影评会、行业讲座,多跑多动多聊。最开始因为不懂行业的基本常识,不敢多发表看法,主动找人谈也吃了很多闭门羹。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虽然影视我不懂,我懂互联网和创投圈,他们不懂啊,这样就可以相互交换价值和观点,就能有的聊。
现在,我已经有了自己很信任的圈内的导演、制片和经纪人的朋友。
三、描述自我
在转行到影视行业的过程中,虽然当初很坚定,但在做的过程中,伴随着之前朋友怀疑式的关心,和遇到的困难,总有有动摇的时候。
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发展?
每到动摇,怀疑自己的时候,我都会让自己回答当初选择转行的这些问题:
001 中国经济是不是在下行阶段?
是的!
002 经济下行,娱乐行业是不是有向上的发展?
是的!
003 中国的影视行业现状是不是很烂,行业效率是不是很低?
是的!
004 现在是不是一个好的影视创业的时机?
是的(现在但凡制作精良的作品都会受追捧,国家对于明星片酬的限定政策也说明政府开始重视)
005 年轻一代的从业者是不是渴望突破现有的格局和资源配置权力?
是的!
每当回答完这些问题,心就定了,因为当初选择转行的情况没变,下决心行动的理由没变,那自己就没必要动摇。
而且,接触这一行之后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做一款能否覆盖这么大差别人群的产品和服务,是需要不断打磨自己内功的。也会证明自己之前一些想法的初级和不完善,让自己更静下心来了解用户,发现需求,这个过程中,自己有了更充分成长。
总结一下,转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如果发现了巨大的机会,先行动、再调整,小步慢跑。到了新行业,适当的放掉原有的圈子和社交,多认识了解新行业的朋友,线下活动的方式更为深入和有效。当你怀疑自己的时候,问问当初自己做这个决定的理由是否变化,想想进入新行业,自己有哪些收获。
相信这些都能对想转行,刚转行的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