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看新闻甚至买买买都能用得到的小技巧,学会了甚至还能去忽悠别人!
还记得几年前在网上爆火的柴静的演讲《苍穹之下》么?103分钟的演讲,主题是雾霾如何危害我们的生活以及下一代。视频一出,引起一片哗然,网友们争相转发讨论。就在视频发出的第二天,一篇分析演讲中虚假数据的文章同样在网上爆火,人们的态度又纷纷倒戈,甚至开始挖掘柴静演讲背后虚伪的“真实目的”。
在购物或者探店寻找美食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被广告或者软文欺骗过,发现到手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预期的好,然后开始后悔,“哎呀好气,早知道买那个好了。”
我到底应该听谁的?这篇文章就来告诉你答案。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的作者是尼尔.布朗,豆瓣评分8.4分,如果你有时间并且有兴趣,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里面有一些小例子可以帮助你锻炼书中学到的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如果你不想阅读整本书,这篇文章帮大家整理的技巧已经足够我们日常使用了。因为书中反复强调的内容很多,而且精华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所以我把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整理给大家。
如果你连阅读完这篇文章的时间都没有,我也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布朗的观点:多问为什么,对任何事都要有怀疑精神,保持理智,必要的时候把自己的思路用笔写下来。
下面进入正题。
我们接收知识的时候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的获得;一种是淘金式思维,强调和知识积极的互动。这两种方式可以互补长短,为了找到智慧的金子,我们必须先拥有一定的知识。显然,善于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是淘金式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心理评价:我会进行淘金式思维吗?
1.我问过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某件事情吗?
2.当我想到正在讨论的问题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时我会把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吗?
3.我评估过那些正在讨论的问题吗?
4.对某个问题我有自己的见解吗?
如果回答完上面的问题,你发现你很少用到淘金式思维,那么请继续往下看。
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过程可以总结为:
确定论题->找出结论->分析理由(推理过程)->推理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1.确定论题
论题:会话或者讨论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
典型的论题有两种:描述性论题和说明性论题。
描述性论题:针对有关过去、现在、将来的描述是否正确提出的问题。
举例: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到2010年,大学学费将是多少?
说明性论题:针对我们应当怎样做及对与错、好与坏提出的问题
举例:死刑应该被废除吗?对于失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找到结论
为了确定结论,批判性思考者必须问:“作者或演讲者着力证明的是什么”或者“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结论。
结论是由推理产生的,它起源于原因。结论是一种需要其他观点支持的观点。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某人声称某件事是真实的或是应该做的,却提不出任何证据来支持他的观点,那么他的这个观点就不是结论,因为他没有提供可支持的证据。因此,没有支持的言论仅仅是一些观点而非结论。
如果我们认为某个观点得到其他观点强有力的支持,因而就相信这个观点(即结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推理得到的结果就是结论。
3.分析理由
一旦确定了论题和结论,我们就需要理解为什么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而理由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如果作者给出了充足的理由,我们就可能被说服并接受他的结论。
一旦找出了理由,当继续往下读或往下听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回过头重新理解它们。理由的质量对于论证的说服力有决定性的作用。结论依赖于理由的价值。不充分的理由绝对产生不了充分的推理。
4.推理是否合理?
划重点!这里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所在!
书中用大篇幅介绍的内容都可以概括为寻找推理中不合理的地方。寻找的过程中有很多技巧,我把他们概括为:寻找歧义词,推理中是否存在假设,推理中是否存在谬误,判断证据的可信度,分析所有合理结论。
4.1 寻找歧义词
歧义词主要是出现在论题或结论中的关键词。我们常常误解我们所看到、听到的事情,因为我们认为某些词语的含义是明显的。但是有些词语,可能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和定义不同,概念含糊,就会产生歧义。
举个栗子:
广告---幸运牌香烟能满足你所有要求,并且每支只含有3毫克焦油,口感舒适。
论题:你会买哪种香烟?
结论:买幸运牌香烟;
理由:每支香烟只含有3毫克焦油,口感舒适
在这个广告中,“口感舒适”的含义明显么?每个人对口感舒适的感受不同,可能有人会觉得温和的烟草味道是舒适的,但是也有人会觉得浓重、苦涩的烟草味道是舒适的。因此,在这个例子中,“口感舒适”就是一个歧义词。广告中常常充满歧义。做广告的人通过策划来制造歧义,以此说服你相信他们的产品更好。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进行阅读或倾听,就要求自己寻找有歧义的词句;否则,你可能就疏忽了这一点。
一个词越抽象,就越可能有多种解释,因此也越需要作者做出更清晰的定义。
一个词语与特定的事例联系越少,其抽象的程度就越高。
检查一个词是否有歧义的好方法:在推理过程中交替使用某个词语的多种含义,在判断替换之后是否影响理由对结论的支持程度。如果不同的含义会影响理由对结论的支持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它就是歧义词。
4.2 推理中是否存在假设
假设:是在推理过程中作者没有明确表述的思想。为了充分理解一个论证,我们必须确定这些假设。最典型也最常见的假设就是价值观假设。
同样是通情达理的人,为什么一些人指责堕胎是一种谋杀?而另一些人则把堕胎看成是一种慈善的行为?
对于这些不同的结论来说,一个十分重要的理由就是它们之间存在价值观冲突。或者说它们是起源于参照点不同的价值观。对于伦理性或说明性的论证来说,作者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他所提供的理由,从而影响他的结论。
因此,在推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这些隐藏的线索。
4.3 推理中是否存在谬误
谬误:可以理解为推理“骗术”,用一种看似合理的推理来误导读者。
举个栗子:
服务员:哥、还没给钱呢?
宋小宝:什么钱?
服务员:汤面钱!
宋小宝:汤面拿炒面换的给什么钱?
服务员:那炒面你也没给钱呐。
宋小宝:炒面我没吃给什么钱呐!
别笑!我很严肃的!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谬误
人身攻击谬误:不直接阐明原因而对一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
滑坡谬误: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当存在一些方法能阻止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事件发生时,采取某一措施会引发这些事件。
妄求完美谬误:错误的假定,如果使用一种方法不能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就不使用这种方法。
移花接木谬误:一个关键词在一个论证中被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意义,一旦意义被确定转变了,这一论证就没有意义了。
诉诸公众谬误:试图通过偏爱多数人一致赞成的观点使某个观点合理化,错误地认为多数人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诉诸权威谬误:通过引入在一个问题上缺少第一手专业知识的权威来支持结论。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之易于攻击,因此,我们攻击的是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观点。
虚假的两难困境:当可能存在不止两个选择时,就假定仅存在两个选择。
一厢情愿谬误:做出错误的假设,即因为我们希望X是真实的或者错误的,那么X就是真实的或者错误的。
偷梁换柱谬误:提出一个不相关的主题使读者的注意离开原来的议题,读者的注意离开当前的论证而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有助于“赢得”辩论。
小品《吃面》就是一个典型的偷梁换柱谬误。
如果我们找到了一个谬误,也就是发现了拒绝某个论证的合理依据。但是,根据建设性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我们还想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如果是在口头论证中发生的谬误,想继续交流的最佳方法,就是问推理错误的那个人是否有更好的理由来支持结论。
4.4 判断证据的可信度
证据的分类:自觉、个人经验、证人的证词、专家的意见、个人观察、科学研究、案例、类比。
以往经验看来,往往专家的意见、科学研究、案例等证据更加可信,但是在接受这些看似“可信”的证据时,我们需要思考:
对于我们正在讨论的主题,所谓的权威人士具备多少专业知识或接受过多少专门训练?
(一个夸张的栗子:你会相信母猪的产后护理专家给人类生产提出的意见么?)
权威人士在讨论某个论题的时候是否也带有个人情感的偏差?
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否通过严谨的实验来得出结论?实验中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完全控制了变量?其他研究者验证过这些结论么?
统计数据是否可信?统计人群是否具有普遍性?
对于其他个人经验、案例等证据,也不是完全不可信,因为这些证据往往也具有普适性。
4.5 分析所有合理结论
显然,这部分的意思是说,相同的推理过程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有时甚至会得出其他结论。
几乎没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用简单的“是”或者绝对的“否”来回答。当人们用非黑即白、是或否、对与错、恰当与不恰当来思考时,他们就是在进行二元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两种可能的答案,而事实上它可能具有多个潜在的答案。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何时正确?何地正确?为什么正确?
一组理由不大可能只支持一个结论,在评价了一组理由之后,我们必须要决定,在这个争议性问题中哪个结论与理由的一致性最高。为了避免在寻找最合理结论过程中的二元思维,我们需要使用何时、何地、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来为论点提供其他的上下文线索。
5.结语
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模式大致就是这样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你知道在什么时候以及怎样才能提出下面的问题了吗?
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理由是什么?
哪些词句有歧义?
推理中是否存在假设?
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学会了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就知道怎样的信息能够接受,怎样的信息不需要接受了。
读到这里,你问我怎么去“忽悠”别人?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请把这篇文章收藏好;
第二步,在推理中巧妙运用各种漏洞;
第三步,开始忽悠吧!
参考资料:《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美] M.尼尔•布朗、[美] 斯图尔特·基利 / 吴礼敬译 / 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