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绪稳定的父母(第二章)育儿学也是心理学

家人们,早上好

简单回顾第二章第二节的前半部分内容:

第二章《育儿学也是心理学》

——儿童拖延症: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主要是没兴趣、没习惯,没自信。拖延症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是它的严重性或经常性的拖延行为,却通常是一些深层心理问题的行为表现。简单的理解就是它不是心理病,但是它和态度有关系,与心理有关系。拖延症有几两方面因素:生理和环境因素(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客观因素:

1.缺少时间概念。父母本身在生活里面,没有给孩子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或者说没有让孩子意识到时间对于做一件事情的关系。

2.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比如说孩子容易受好奇心、其他事物,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会导致孩子的拖延。

3.缺少明确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没兴趣。

二、主观因素(心理因素)

分为两大面:

1)恐惧

2)隐性逆反

恐惧。在潜意识层面的,不易是不容易被察觉,恐惧心理几乎是所有拖延行为的深层次原因。表现为:

1.害怕失败。简单的说就是预期不能够更好的被预测,不能更好的去评估,可能害怕。

2.畏难情绪。对这个过程不自信,不敢面对自己,不敢直接去做这件事情,导致拖延。

3.完美主义。对真实世界不接纳,就是不敢接纳自己。

恐惧心理是拖延的首要原因,它衍生出来的是缺少自信、低自卑、低自尊、低自我的这种低能效会导致拖延现象。

隐性逆反。口服心不服,我明明是我自己不想干,他被父母控制了,那么他就用拖延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内心不满的情绪,这就是一种反抗行为。

所以,拖延症主要受两大方面影响,一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就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和自身对时间观念的不确定,也不是我自己想要的目标。二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就是我预期,不能更好的评估自身,又缺少一个正面的态度啊。然后追求完美主义,畏难情绪,内心当中有反抗行为,自卑、消极的一种心理。我们如何去能改变孩子的拖延症呢?

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打卡的内容如何做?

P78页,家长的改变。

标注一句话:以生活为主,做榜样,以尊重为核心,给孩子信心。以生活为主,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家长要多做榜样和标杆,我们别拖延,以尊重孩子为核心,因为被尊重的孩子有自信,孩子没有自信,当然他就会拖延。

P78页,很多家长找到心理咨询师,最关心的问题是,我的孩子不好管教,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

每次我们都告诉家长:孩子有病,家长吃药。【我们在直播间讲,孩子有问题,家长一定有问题,家长是问题的根源。】

P78页,虽然这个观念很具冲击性(也就是我们说很扎心)但是它却是一个事实。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身上,不仅有家长的遗传密码,更体现了一个家庭整体的抚养模式。孩子的很多行为(现象),都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P79页,面对有拖延症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做呢?分两大方面:

1.自我察觉:榜样的力量。【自我察觉,自我反省就是改变自己,用我们自己的改变去影响孩子,父母不拖延。很多孩子经常抱怨,有些时候家长都做不到,然后他却要求孩子必须做到。这种“双标”的抚养方式,在很多家长当中都有(我们要反思)

P79页,如果孩子有比较明显的拖延现象,家长首先要察觉自身是否有类似的行为。其实,察觉绝不仅仅是发现自己身上是否有类似行为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家长的需要从自己这种行为上,看到自己行为背后的心理。【我们一直讲,行为背后是情绪,情绪的背后是需求。】只有充分察觉自己拖延行为的原因,才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理解。

P79页,曾经,有一位朋友说:“我的这种方式也很有效,孩子总是不听,我就揍他,最后他就立刻改了。”

对此,我立刻劝说,你的这种粗暴的方式也许会短期有效,但是从长期来看,肯定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创伤,而这种创伤带来的影响会伴随一生,影响他的每一个生活片段。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这里强调自我察觉,做榜样,而不要盲目的用粗暴的控制方式和对暴力方式。行为改变是一时,主要是控制孩子的这个行为会伤害感情,也会激发反抗。

只有我们的心理改变,才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也就是尊重孩子,同频共情,激发孩子的自律。】

总结第一个点,如何改变才能够让孩子改掉拖延症?父母自我察觉:做榜样的力量。改变自己,影响孩子,我们必须要反思,从心理上去改变,而不是从行为上。行为是表面的,心理才是深层次,就是态度决定一切。而这个改变我们切记,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会伤害感情,引发孩子反抗。我们要用尊重的方式,影响孩子内心,实现同频共情,激发孩子自我改变、自我提升、自律。

P80页,“家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这是很多家长的困惑。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有你真的理解他,能说到他心里去,你的话才有价值,否则无论你怎么上火、苦口婆心的管教,在孩子听来都是一堆空洞的大道理。有些家长还会对孩子进行武力镇压,然而从长远看,暴力手段只会让孩子离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远。【这段话告诉我们:说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同频共振,只有良好的亲子感情,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的语言表达,才能够影响孩子的心理。只有我们从孩子的心理上给予肯定和尊重,接纳和包容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改掉自己不好的、不良的、拖延的坏习惯。】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可见孩子的自信不是一瞬间而来的,树立是要扎根到深层次,一点一点长大的,所以孩子的自信也是在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去为孩子培养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父母相信孩子,孩子才会自信,因为我们是孩子生活里面最亲的人,最近的人,我们的语言行为和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只有我们相信孩子,孩子才会更自信。】

P80页,孩子为什么对做某件事会十分恐惧?为什么要追求完美呢?为什么害怕会有失败的可能呢?简单来说,孩子出现在以上心理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而孩子的自信那又如何被打击的呢?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为孩子建立了“行动”与“惩罚”的不良条件反射。【我们要反思,在现实生活当中,父母为孩子制定标准,给孩子制定相应的惩罚奖惩的规范规则,实际上这都是错误的教育。有很多讲家庭教育的乱指挥,你要制定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但是你家长都不遵守,盲目的给孩子制定规则,就会造成孩子的反抗,或者是过度追求完美,或者是害怕恐惧,这都是不对的,在这里面就更好的体现出来,什么才是给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关键】

P80页,一个孩子满心欢喜的帮助家长洗碗,洗完之后,家长发现孩子洗的并不干净,于是家长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

第一,你怎么洗成了这个样子?都长这么大了,连个碗都洗不干净,你还能干什么呢?

2、(首先压着了自己的不满,尽量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你洗的不错,但是呢,还是有小问题,于是挑出一堆毛病。

第三点,哇!我的宝贝都会洗碗了,真是太惊喜了!【强调孩子洗碗的这种行为,但并没有盲目的去评价孩子洗碗的结果】


P81页,以上3种方式是家长的表达态度:

[玫瑰]第1种方式,用评判的语言是居高临下,以长者权威者对孩子进行一个上下级的关系,他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可能会造成孩子以后再也不会主动洗碗的结果。

[玫瑰]第2种方式,虽然没有直接用语言去打击孩子,但是从内心也认为孩子没有洗干净。我们挑剔的情绪会让孩子对结果感受到不满意和嫌弃的心理,这种不满意也可能会透过一些肢体或者语气,比如皱眉、语气中的不耐烦等方式会被孩子察觉。这样一来,孩子也同样会因为家长的不满意而产生自我嫌弃的感觉。

[玫瑰]第3种方式,孩子会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满心的欢喜和接纳。在这种被接纳的美好感受下,孩子可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做的很棒,并愿意继续尝试新鲜事物。【也就是我们讲的评判和挑剔,都会打击孩子信心,造成孩子的心理反抗和恐惧心理。只有第3种,我们用欣赏和接纳的态度,才会增强孩子的信心,让孩子继续做自我提升,做更加优秀的自己。也就是我们说的赏识教育,好心情,有激情,孩子才会努力向前行。】

P81页,所以,不同的方式产生的结果可谓天壤之别。但是家长也许会产生一个困惑:孩子明明没有刷干净,难道不能提醒他吗?

P81页,答案是肯定的,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提醒,但是关于提醒,你要注意以下几点:(就是我们如何提醒孩子不伤害,如何提醒孩子能够给孩子鼓励)

[咖啡]第一,提醒不是挑剔。提醒是在接纳孩子“不完美”的前提下去提醒。换句话说,家长首先要肯定孩子洗碗这个行为,在内心要有一个全然的接纳和满意的态度。【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孩子行为是肯定的,是理解的,是认可的。然后让孩子注意结果,做出自我改变。所以,提醒不是挑剔,而是接纳。接纳不足,肯定付出,孩子才会有信心。】

P81页,孩子第一次洗碗,洗不干净是正常的,如果第一次就能够把活干好的话,那就是奇迹。【人无完人,正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无数次的试错,才会更好的成长。】家长对待这个“瑕疵”的态度,到底是接纳还是不接纳,会直接反馈给孩子,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注意提醒的时机。

是在孩子满心欢喜的寻求认可的时候,就立马对孩子说,“别得意,你洗的并不好”吗?当然不是,在这个时候,保护孩子自信心远比告诉他怎么洗碗更重要。【听好了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肯定孩子远比孩子教会他怎么洗碗更重要。】因为洗碗只是一个简单生活的技能,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那么洗碗次数增加,他自然就能够熟练掌握这个技能。但是孩子的自信心却是支撑孩子人格的最核心的部分,在孩子需要树立自信的时候,泼冷水显然是不好的方式。(这一点非常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

经常讲的有些错误,今天不解决,可以明天解决。孩子犯错,家长学会容错。我们不能因为一次错误打消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对以后孩子的成长和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至关重要,是他人格最核心的部分。所以不要在乎一次对错,我们要更好的是在意的是孩子内心的健康,心理健康。所以多鼓励孩子、赏识孩子、接纳孩子,胜过盲目的评判和控制批评。

第二点注意提醒时机,是恰到好处,先人后事。(可以看《这样表扬孩子进步快,这样批评孩子改正快》)

[咖啡第三,注意提醒的方式。【提醒的方式,不是父母批评,而是孩子自我批评,自我提升。】

P82页,大多数家长的提醒方式,都会带着评判的色彩,让孩子感觉到“被挑剔”,这种直接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告诉孩子“你做的还不够好”,会极大的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P82页,真正的提醒是让孩子自己发现“原来我的碗没洗干净”,让孩子自己发现,而不是由家长直接告诉他。

P82页,所以,如果家长能够以更恰当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当孩子变得更有自信时,他对开始行动前的恐惧心理就会非常少,拖延症也自然就消失了。【再次强调,我们可以去看《这样表扬孩子进步快,这样批评孩子改正快》,那里面比较详细,批评,不打击孩子自尊心。】

P82页,这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拖延症的方法,只有解决了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拖延行为才有可能得到根治,否则家长用打骂的方式只能让孩子暂时往前快几步,但是日后孩子却会渐渐的失去快跑的能力,只能在路上溜溜达达的往前走。

P83页,孩子的表现,往往能够折射出家长的养育方式(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首先应该接纳孩子问题,然后,正确的去面对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去解决它,帮助孩子摆脱他的困扰。自责和责备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摆脱拖延症,反而还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严重。【自责是家长自责,责备是指的是家长批评孩子,这两种方式都是不正确的。

简单总结:孩子有拖延症,怎么办呢?家长的改变

1、我们要改变自己,用做榜样的方式影响孩子,也就是父母雷厉风行,父母做事有态度,孩子也会越来越好。我们先强调,去反思自己的心理,再去解决行为的问题。

2、尊重生命,接纳成长。在直播间经常讲:爱是一种舒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让孩子内心当中有幸福感,有成就感,自信心一点点树立,可以看《自信自律自主》。

3、父母提醒。不是伤害孩子,自省才是爱。

4、先鼓励再批评,好心情才有激情。也就是说,我们父母对于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或者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我们对于孩子努力的过程,要给予先肯定,批评是婉转的。如何批评?我们看《这样表扬孩子进步快,这样批评孩子改正快》。总之,无论是表扬和批评,都是让孩子有好心情,他才会有激情,继续去承担责任,继续去努力成长。

共4点。简单总结:

1.改变自己,做榜样,影响孩子。

2.尊重孩子,接纳孩子成长的过程。

3.父母提醒的方式,不是伤害,孩子自省,自我改变和提升,才是感受到爱的力量。

4.我们要先鼓励,再婉转批评孩子只有好心情,他才会做事有激情。

整体总结:

拖延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没兴趣,对啥没兴趣是对这件事没兴趣。

第二,没信心,是对自己因为我没干过,或者是父母总打击要求高。

第三,没习惯,生活里面都没有习惯,你学习能有习惯吗?父母做事都没习惯,孩子能有习惯吗?这是对行为的认知。

什么原因呢?

客观环境,家庭环境,父母行为会导致孩子没兴趣,主观是心理会造成自己没自信,因为自己没做过或父母打击过多,太苛责。

父母要怎么去做呢?我们简单的理解就是反省、改变自己,欣赏、尊重孩子,榜样影响、借力激励,重视孩子心理,少讲道理。

大家反复的多读几遍,只有把我讲过的内容全都通透了,那么你对于教育孩子认知和自我反思,反躬自省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在未来,无论是你教育孩子,还是我们给孩子的孩子进行教育,我们都会有很强的能力。

在直播间有很多家长说“这孩子拖拖拉拉,不爱学习,没兴趣,总找借口拖延,提醒、催促都不行”这一节重点讲的就是孩子拖延症,拖延症就是没兴趣、没自信、没习惯。为什么呢?两方面因素,一个是客观因素,一个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环境,孩子自己没有时间概念;对外界干扰容易被分心;缺少目标,缺少兴趣。另外一大方面因素就是心理因素,即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一是恐惧,父母太苛责,太严格,孩子恐惧害怕。二是逆反心理。因为孩子口服心不服,不愿意干,就用这种方式来反抗你,所以我也拖延,这是拖延症的深层的原因。

在直播间讲,态度决定一切。10岁之前,孩子的学习动力主要是兴趣。10岁之后,孩子学习动力主要是责任、担当、理想和追求。也就是说,客观的因素对孩子的拖延或者是做事情的行为影响。有,但不是最核心的,核心是态度,是内在。只要他有核心的兴趣,只要他心里重视,只要他心里有目标,他就自己全力以赴了。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拖延症和做事情的态度受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影响,但核心是主观心理因素,因为我自己没兴趣,因为我自己没自信,所以我拖拖拉拉不愿意干。另外一点就是没有好习惯。

我们从本质上内在了解了根本原因,我们才能够通过我们的语、通过我们的行为、通过我们的情绪,去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和孩子共同去面对生活,共同去面对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也就是说,只有我们父母做到良好的榜样和标杆,生活中有好习惯,有好态度,才能让孩子去信服,而不是双标让孩子去反抗。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在自我察觉的过程当中,会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成长的过程,孩子才能够感受到,从而形成自己的自信心,有自信的孩子才更自律。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不要盲目的挑剔,要懂得抓住时机鼓励表扬,要懂得注意方式,让孩子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修正,自我提升。

本节拖延症的内容,有些东西很理论性,都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你只有反复推敲,理解了,深刻了,你才能真的通透。我们说教育孩子从来不是轻松的事,学习孩子教育的知识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成为优秀的父母,合格的父母,你就必须要努力多学习,跟上节奏。我们走点心,希望我们进群的人,都是努力成长改变的人,最终都是收获快乐与幸福的人。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去学,一定要用心去学,相互学习,共同去成长,别拖延。态度决定一切,父母有好态度,才能成为优秀的父母,我们才能给孩子做榜样和标杆,孩子才能成为优秀的栋梁。后期,我会把这一本书的内容整理成笔记的形式发到这个群里面。你只要把这一本书学透,其他的书也都是同理,越学越成体系,越学越有逻辑思维,越学就会更好的去落地,需要一个过程,别着急。

家人们,早上好

今天打卡第二章《育儿学也是心理学》

——第3节  什么样的父母会塑造内心敏感、热衷独处的孩子

内心敏感主要是脆弱和自卑,热衷独处指的是缺少自信,没有安全感,喜欢一个人,也就是比较孤僻型。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内心敏感、热衷独处、自卑,会形成一种精神内耗,会导致孩子抑郁,所以这种状态是不好的。我们要了解在什么状态下会导致孩子抑郁?父母如何改变孩子才能更独立?内容不多,但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反思和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

通过P84页这段话,让我们感觉到:父母的打击和否定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和自我否定的心。

P85页“我很喜欢一个人去旅行,我感觉那才是真正的我。”其实这是一种逃避、回避的表现。

P85页,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会培养出“热衷独处”的孩子呢?简单来说:被干扰太多的孩子一般都有这种特质。【被干扰太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被父母控制、被父母要求、被父母包揽、被父母指责,不能做独立的自己,一直被父母保护着、庇护着、控制着,所以这就是干扰太多,就会导致孩子内心敏感,导致孩子热衷独处,缺少独立、不自信。】

P85页,我们常用一个人“是否拥有内心力量”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内心力量其实包含两种能力:一种是实现并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以及一个人能够排除干扰做自己的能力。【简单用四个字、两个词来概括,就是内心力量,一种是能担当的能力,一种是抗挫的能力。P85页顶部我标注:担当能力+抗挫能力=自强=精神独立。如果不具备就会变成精神内耗。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凡是亲子关系不好的,凡是父母对孩子要求多、控制多的状态下,都会有精神内耗,都会有孩子逃避家长,比如关上门不说话、你问一句我回复一句、敷衍父母、撒谎转移话题等,其实这都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好好学。】

P85页,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喜欢独处的人,多数是无法排解外界干扰的人。或者说,他们对于来自外界干扰的抗锁能力是比较脆弱,所以,不得不选择独处的方式来回避干扰。【说到这里,讲的就是内心力量。一个是担当的能力,一个是抗挫的能力,这也是我在直播间经常讲为什么让孩子看励志的书,尤其是我们这个群里的家长,一定要重视,一定要让孩子、引导孩子、激发孩子、陪伴孩子,去形成对励志的书籍的热爱和阅读,会大大提升他自己的内在力量。】

P85页,那什么叫“被干扰”?

P85页,所以干扰无处不在,主要来源一是“自然”,一是“人为”两种,【我们总结为1.客观,孩子以外的,客观自然状态下的;2.主观,人为的。所以说这个只是干扰的重要来源。但现实生活当中,对孩子进行主要干扰的是人为的,这种状态下会导致孩子独处,但他并不是独立。】

P86页,在家庭中,如果家长总是有意无意的干扰孩子,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带来弥散性的挫折感。(弥散性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就是层出不穷的、持续性的对孩子造成一种影响。这个弥散性会给孩子带来挫折感,这种感受很难被察觉,更多的会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比如说你不耐烦,但是你又不想说出来,慢慢的就会影响你的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表现出对挫折不耐受的特点,比如说没有耐心、会易怒、消极、悲观、孤僻等。

P86页,所以,挫折感是来自外界对我们自身秩序的干扰而产生的感觉,它层出不穷,但是难以察觉。【这就是弥散性。我也特意标注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也有一个说法,叫做“成为你自己”(be yourself)。这两个概念的本质都是遵循一个关于“自我”的认知,即“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你自己。”

【这段话通过两个心理学家来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做自己,让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被父母所控制。这也是我一直讲的,听话的是废物,懂事的是人物,只有我们尊重孩子,让孩子做自己,他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精神独立这一点太重要了,也就是他才能抗压、抗挫、自律、自信、自强。】

P86页,所以,能够按照自己的成长秩序去生活,而不是遭受外界的干扰,对人的成长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也正是家庭教育中主张家长放手、给予孩子自由的原因。【但这句话你别被曲解了,别断章取义了。家长放手指的是给孩子独立的自尊,给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但并不等于放纵,要有一定的边界感。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你可以去看一下《成长让孩子当主角》那本书。

P86页,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控制欲强的父母、自恋型父母、防御性人格的父母等,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干扰,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漂泊感”,由于他们的内心力量不足,便过上了随遇而安的生活,热爱独处,热爱旅游。

[爱心]在这里面我们要着重的去反思我们是哪一个类型的?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控制欲比较强,野蛮粗暴,自恋型父母,就是完美主义或者是强迫症的父母,还有就是防御性人格,可以理解为内心安全感缺失。其实这也反映出一种投射就是控制,因为他内心安全感缺失,他一旦不了解这个问题,他就会恐惧、焦虑,这样的家长都会给孩子带来干扰,那么我们要知道看我们自己要远离这几个类型的家长。

[爱心]P87上面标注:父母控制孩子就没有自我。也就是父母对孩子干扰过多,孩子就不能做自己。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父母必须反躬自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独立,适当的放手,让孩子成为自己。

P87页,“我很喜欢一个人去旅行,我感觉那才是真正的我”,为什么案例中的青年会觉得一个人旅行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己呢?正是因为只有逃离现实(外出旅游),不被外界干扰的时候,他才能真正的活出自己。【也就是渴望自由,自我掌控。这是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需求。】

P87页,青年这样描述他的妈妈,“我妈妈经常误会我,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分裂、很虚伪的人,他说的话常常让我感觉我很对不起她,很丢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的用自己的情绪反应去绑架孩子,(比如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我和你爸爸这么辛苦等道德绑架,情感绑架)让孩子感觉自己在犯错,并啊因此产生自责和羞耻感,进而产生对内攻击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抑郁的状态。【对内攻击,向内反抗。孩子抑郁改变的不是吃药,而是父母的反省与放手。】

通过这段话的分析,会让我们知道我们所谓的抑郁症,它并不是心理疾病,而是由于父母控制孩子对内反抗的一种需求,我们说了解、理解,才能给到孩子内心更好的帮助,不了解、不教育,所以孩子抑郁了,要想改变孩子,并不是吃药,而是我们父母要反躬自省,与放手尊重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也会这么认为,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懂事,觉得自己的孩子现在太脆弱,觉得自己的孩子抗压能力弱,其实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内心状态,是否是在逃避,是否是在反抗?

P87页,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养育者不能给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心理上的支持,反而对孩子消极的心理状态进行否定、嘲笑或者表现出愤怒,那么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绝望,而这种“绝望”是一种深切的习得性无助状态。【我们说深切的习得说明啥意思?就是一直以来从父母那里学习获得来的,感受到的。所以说父母持续性的失望会让孩子绝望。总结一句话:父母失望,孩子绝望,心态不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P87页,孩子这种心理状态会使得他们要么发展出强烈的对外攻击,会变得暴躁、易怒。【你看很多玩手机玩游戏的孩子,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易愤怒、任性、狂躁,来去表现自己的内在需求,以此来保护自己。因为你和他生气了,你不就不控制他了吗?这是一种反抗,要么发展为深切的对内攻击,显得抑郁、消极、我有病,然后他也不给你攻击,说“我不行了,不想活了……”各种方式,显得消极悲观,自罪自责,这是两种状态。总结:父母控制过度,孩子就会出现对外攻击易怒,对内攻击抑郁。

[爱心]所以在这里你就可以了解抑郁的原因是孩子正在反抗父母的控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我们要理解和尊重,先顺应、再教育,给孩子心理支撑。大于我们现在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控制去做事情,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做成为他自己。

P88页,也许会有人对此产生疑问:给孩子自由,那孩子不就没人管了吗?那不就长“歪”了吗?【标注:父母自以为是,孩子就会自暴自弃。我们在现实中,包括我们在连麦中,包括我们在直播间里面的家庭教育过程当中,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沉迷手机、厌学的孩子,父母都有这种心理,我能放纵他吗?孩子不就废了吗?这样的父母就是自以为是的,才会最终导致孩子自暴自弃,痛的时候改变不了了。】

P88页,如果孩子在这时候没有及时的回应,妈妈就被激怒了,于是乎就强行的去把孩子带吃饭去,同时把孩子的玩具收起来,并说出一些狠话,威胁,恐吓。其实这种方式会给孩子造成进一步的心理创伤【所以我们盲目的干扰会让孩子有挫折感,盲目的打击会让孩子内心受伤,也就是主观控制孩子内心当中受到挫折和挫败感。】

P88页,作者给他解释,为孩子树立吃饭的规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就在于树立规则的方式和树立规则的时间。【我们在前面也讲到了抱持和引导,爱与原则,在这一节又再一步的深化。

这本书里面讲的每一个问题都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心理、父母的教育方式,整本书都始终这样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都受哪些影响,怎么去改变,怎么影响,怎么带动,怎么培养?】

[玫瑰]第一,最好的树立规则的方式是引导,而不是强行灌输、讲大道理或者硬执行。比如在孩子的注意力全部放在玩具上时,你是强行打乱孩子的专注力,用家长的权威为他树立“吃饭时间应该规律”的规则,还是对他做出提醒,然后让他做出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就决定了是否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也就是你到底是解决问题重要,还是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其实我在直播间讲过:孩子任性,父母理性;孩子犯错,父母要容错,给孩子成长时间,孩子的改变,需要过程,先顺应、再教育。】

[玫瑰]第二,让树立“吃饭应该规律”的规则可以有很多机会,不一定非得在当下,任何一段吃饭的时间都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这个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家长在平时吃饭的时候都是有规律的,那本身就是对孩子“吃饭规律”最好的教导。【你为什么非得现在在孩子玩上游戏的时候去教育他呢?就像孩子起床似的,孩子本身就一直都是这样懒惰,没有良好的上学的规律,你突然间在这一天早上愤怒和批判打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并不能给孩子树立规则,也并不能起到帮到孩子自律按时上学的这个好的方式。】

P89页,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不好、拖延,都跟家长平时在孩子注意力集中进行一件事情的时候,进行过多的干扰和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标注:梳理规则,一,引导和尊重,不是控制打击,这种方式不可取。二,是自律,是习惯,不是双标,不是一瞬间形成的。自律和习惯是什么意思?是孩子自我形成的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是形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一种习惯,习以为常有惯性,从无到有形成依赖。不是父母盲目的对孩子进行双标,要求孩子做自己,做不到,然后是一种居高临下,是一种主体对待客体的要求。其实这是不对的,同时也不要急功近利,因为孩子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是需要时间的。】

P89页,所以,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在临近吃饭的时候玩一些消耗时间很长,需要专注和集中的游戏,最好在吃饭之前就让孩子进入到吃饭的氛围中(引导)比如让孩子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融入生活了!这就带入了】如果想要树立吃饭的规则,更多是在日常对孩子吃饭的问题进行言传身教。【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引导和带入更有效。】

P89页,心理学家科胡特,曾用一句富有诗意的话来表达家庭教育的真谛:“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我们经常讲: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爱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感受到舒服,尊重生命、接纳成长,真诚的信任、慈悲的原则,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爱的温暖。】

P89页,不管是敌意还是诱惑,都会让孩子迷失自己的心灵。【因为你诱惑不就相当于条件是控制吗?你敌意不就是野蛮粗暴的要求吗?所以家长在释放爱的时候,最高的境界是“不含诱惑的深情”:关注但不求回报,【就是我们关注你学习,但我不指责你取得的成绩】既不释放诱饵,也不附带条件。【比如说你这次考好了,我就给你买鞋,这次考好了以后,我就让你玩手机,让孩子感觉到我爱你,没有理由,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也就是我们说的接纳孩子是无条件的,爱孩子也是没有条件的,但是要有底线和原则,这个并不冲突。】

P89页,家长在为孩子树立规则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不带敌意的坚决”:我对你没有敌意,没有威胁,没有伤害,但是立场鲜明,态度坚定。让孩子相信他是自己的主人,孩子拥有了足够的自由,才能够有足够的自律——因为他需要、也能够为自己负责。同时在恰当的时候、关键的节点,温和而坚定的为孩子树立规则,引领孩子看到更多可能。【旁敲侧击讲故事,事后再教育没问题。不要因为一时的强迫和父母的任性和以及贪婪对孩子心理造成控制、干扰以及迎来孩子的反抗,这是不正确的,也是愚蠢的教育。】

[爱心]P89页底部总结:

爱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感觉舒服,尊重生命,接纳成长。尊重生命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他的付出,他的优点,不要总盯着缺点,接纳成长。即便孩子有缺点也很正常,因为他第一次做,因为他在成长以后他越大,他就会越优秀,以后他认知越富足,他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相信孩子,相信相信的力量。同时呢,我们父母的教育孩子过程中,是先重视人,再解决事,先重视孩子心理,再传达道理,这就表明立场,也就是亲子感情最重要,这个一定要理解透了,才能更好的去落地。

[爱心]本节总结:

[玫瑰]第一个点,孩子为什么不独立而独处呢?独立是一种担当,独处是一种回避,为什么呢?原因:第一,父母干扰、控制的多。第二,孩子不自信、缺少抗挫的能力。就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控制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说,他没有抗挫的能力,内心比较脆弱。父母干扰过多,还会导致孩子内心脆弱,这两者之间是个因果关系。同时父母过度控制,会导致孩子对外反抗和对内反抗,对外反抗是易怒,对内反抗是抑郁。孩子不自信,缺少抗挫能力,就会导致他抑郁和独处。

[玫瑰]第二个点,孩子渴望自由、自信和独立,是孩子成长生命的需要,是孩子成长心理健康的需要。自由是孩子成长自我掌控的一个开始。自信是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态度,也就是成就感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一种能力。独立是他有能力去担当,并且通过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意识去进行独立承担一件事情的能力和结果。其实孩子是渴望自由、渴望自信、渴望独立的,我们父母在教育过程当中,我们相信孩子,孩子会自信,有了自信的孩子才会更加有自由的空间去独立完成事情,进而成为一个独立担当的人。

[玫瑰]第三个点,被信任的孩子更自信,自信的孩子更自律,对自己负责,有责任的孩子才会有担当,更自强。实际上也是对第二个点的讲解,再次的强调。被信任的孩子才会更自信,相信相信的力量,自信的孩子才会更自律、自强,对自己负责,有责任心的孩子才会有担当,才会更要强。这个点我们一直希望孩子有担当,更自强,可是父母都不相信孩子,孩子怎么自信?孩子都不自信,怎么形成自律呢?一个不自信、不自律的孩子,他怎么能够对自己负责呢?他会形成自我怀疑、恐惧、逃避、找借口,找到原因了。所以在生活里面和在学习里面都是一样的,我们相信孩子,孩子才会更自信、更自律。

[玫瑰]第四个点,如何培养孩子内心的力量?前面我们讲了内心的力量,一个是担当,一个是抗挫,这是孩子的内心力量。最重要的一个点是抗挫的能力,我们说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你内心很脆弱,一片树叶就把你压弯,即便你有高学历走向工作岗位,那么发生团队之间矛盾呢?社交之间的矛盾呢?或者是工作上的一些压力,就会造成你瞬间内心崩溃,甚至会做出极端的行为。所以说内心力量太重要了,也是我们家庭教育、亲子教育、孩子成长教育缺失而最重要、最应该提倡的一个部分。

[爱心]第4个点我再次强调,培养孩子内心力量,让孩子做自己,父母必须改变。怎么改变呢?1、在精神上做孩子的支撑。也就是我们说真正的爱,在行为上给孩子引导,坚守原则,爱与原则,先人后事。父母改变,在精神上给到孩子支撑,这是爱。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支持。在行为上去引导,是引领和指导,而不是盲目的控制和打压,这是坚持原则,就是爱。与坚持原则并不矛盾,也就是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先人后事。让孩子内心有富足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他才会更自强,他才会更自信,他才会有幸福感,他才会努力去成为栋梁的人才。

[爱心]系统的讲解了第三节,孩子内心敏感,热衷独处,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抑郁,是由于父母的控制和干扰,要想去让孩子内心独立,就必须接纳孩子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就必须给予理解和尊重,同时慢慢的引导孩子、相信孩子,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先闭嘴,如果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做,先转移话题,来日方长,再慢慢引导和帮助,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爱心]这本书非常好,我这是第二遍打卡读了4遍,每一遍都像有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感觉,每一遍都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有很多知识学完以后又忘记了,每个人都会有,只有反复的推敲、反复的咀嚼、反复的思考、反复的去学习,你才会更通透。你把这本书学透了,其他所有的事,所有的书籍就都能串联起来了,你的内心就会更加平静、更加稳定。一定要学好这本书,这本书很重要,因为作者是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三位一体,和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认知极为相似。也就是高度的同频,所以我希望我们此时此刻打卡的每一个人都和我高度同频,和这本书的作者高度同频,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升自己的教育思维和教育认知,我们才能更好的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才能更好的、理性的去反思家庭教育的生活影响,提升家庭教育的生活质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519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4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544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42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46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27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3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69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2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68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9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9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91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1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88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71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