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辩手黄执中说,沟通是他一辈子最好奇的领域,也是一辈子投身其中的领域。
他在不同的场合也有分享过自己的思考,下面的分享主要来自他在混沌学园的公开讲座《情绪沟通—改变看法与自我认知》。
这三个沟通底层逻辑也可以说是说服他人的逻辑,它们分别是:
没有人喜欢被改变、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所有人都希望有退路。
接下来结合自己的理解,一个一个说一下。
一、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这句话是说服别人最重要的一点
每个人内心的观念想法,都是他过去的生活工作经验中,无数偏好与选择的结果。
你的一番话就让别人对自己的观点看法产生动摇和改变,无论任何人被说服了,内心多少会有一些抵触和挫败感。
理智上可能想的是:“他说得对,我之前错了,我被说服了。”
但情感上可能是:“我的想法被否定了,我被打败了。”
所以,在面临需要说服别人的场景时,尽可能地考虑到没有人喜欢被改变这个前提。
营造一种让对方意识不到自己被说服和改变了,而是这个看法他也早就有了的感觉。
举个例子,可以在沟通的句式上做一些改变,多用选择权的句式,比如:
1、把“你应该”变成“我需要”
想象一下,你和一个舍友合租,而他经常在客厅乱丢东西,下面哪种表述会更好一些呢?
“你应该把袜子放好不要乱丢,我们的客厅太乱了!”
“我需要一个干净的房间,这对我们的生活质量都有很大提升,你能把袜子放好吗?”
如果仔细看的话,第一种是有些强硬的在命令别人做什么,而第二种是首先表达完自己的需要,然后说明了希望对方具体要做的事情,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别人,让别人占据掌控地位。
成功率应该比第一种会高一些。
仔细看这个其实跟非暴力沟通模式很像,提出观察、表达感受、陈述需要、提出请求。我以前详细地写过,感兴趣可以看看:
一个核心、四个要点解决沟通难题 |《非暴力沟通》读后
2、把“你为什么不”变成“你为什么要”
想像一个场景,爸爸年纪大了,为了他的健康着想,你希望他戒烟。
很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你问他,“你为什么不戒烟呢?吸烟非常有害健康!”
但你爸爸可能会想,吸烟多舒坦啊,吸烟可以缓解压力,吸烟也是一种社交啊,他可能在脑海里闪过各种吸烟的好处。
劝烟不成,可能他还会想当场来一根。
如果换成:
“爸爸,如果在1-10数字来表达你想戒烟的程度,你会选择几呢?”
当爸爸给出一个数字,只要大于1,你都可以说,竟然这么高?我以为只有1呢,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然后爸爸就有可能会想,吸烟还是对自己身体有害的,而且让家人吸了二手烟,他也许会想到一些戒烟的理由,不断地去深挖。
这样也许你很难一下子就让爸爸去戒烟,但至少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有一天可能会不断被滋养壮大,直到有一天某个契机,真的戒掉了。
这个原理其实是,当用“你为什么不”时,别人内心容易会生出一个逆反的心理,而用“你为什么要”时,别人会为自己的这个行为想法去寻找理由进而捍卫它,然后我们可以再寻求破绽去成功说服。
事实上,是基于“没有人喜欢被说服”延伸出的两个句式,仍然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发掘。
二、没有人喜欢不知情
第二条底层逻辑没有人喜欢不知情,其实也算是没有人喜欢被改变这一条的延伸。
我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总想着让他们知道的越少越好,这样自己会有更多主动权;
但是,没有人喜欢不知情,而且往往他不知情的时候是知道的,又或者在事后知道了,事情可能会更糟。
比如,坐飞机出行时,大家都上了飞机之后,又延误了很久都不起飞。
有人就很生气,质问空乘,为什么延误了,既然知道延误就不要让我们上飞机,现在这里坐着动都不能动。
如果你是空乘的话,会怎样应对呢?
有一种标准答复可以是:“不好意思因为现在是航空管制,这是规定,马上就起飞了。”
但这样,也许并不能很好地稳定住乘客的情绪,反而会更生气,他会觉得这太官方。
如果换一种说法:“对不起,飞机都得排队起飞,我们必须登机之后才能在排队序列里;我们也希望尽快地起飞,但现在因为不知道天气管制什么时候变好,我们就在这里排队,如果大家都下飞机了,那么就会排到队尾,管制结束不能立即起飞了。”
这样,也许乘客依然会不满,但可能不会那么愤怒了。
三、所有人都希望有退路
要说服一个人,除了让他有选择权,知道完整的事实之外,还有最棒的一个点,就是让别人知道他随时可以反悔,这个被黄执中称为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一句话。
最常用的例子就是很多店铺宣传的:7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提前为顾客想好了退路,即使买到了不合适的,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就去极大地提高下单的概率。
在沟通说服别人时同样可以用这个。
以上,是三个沟通说服的底层逻辑,应用场景很多,通过不断灵活的变通练习和思考,相信对于说服这一块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