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里的人有自己的精彩和无奈,围城外的人同样也有。无论是在围城里避雨,还是围城外冲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突破围城的能力,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一旦失去了那道保护的屏障,自己也能全身而退,张开翅膀,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林晓被分配到H集团下属子公司—Y公司,与集团项目组同步完成相关工作,Y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杨华热情接待了林晓。杨经理比林晓大两岁,典型的东北女汉子风格,快人快语,雷厉风行,而且责任心强,聪明机智,集团领导非常赏识她,想把她调到集团,作为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林晓很欣赏这位能吃苦,敢闯敢干的大姐姐。这样一位巾帼英雄,却与这个懒散安逸的环境倒是有些格格不入了。
Y公司的总经理邓总很年轻,机缘巧合,在H集团董事长突然发病的时候,邓总正好在现场,把董事长送到医院,并悉心照料了一个多月,董事长很感动,Y公司总经理刚空缺的时候,就把他从业务经理直接晋升为总经理。很难有人有这么好的运气,Y公司副总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斗的头破血流都没争得这样的机会。邓总没业绩,没人气,却轻松的坐上宝座。
为激活组织,邓总上任一年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走在了集团改革的前面。杨经理作为改革的辅佐者,同样被集团寄予众望。林晓刚到Y公司,杨经理就兴奋的介绍到,“我们邓总年轻有为,敢想敢干,能和他一起共事非常开心,我也非常看好这次改革,非常有信心能够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使Y公司尽快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早日实现转型。”
在与邓总的访谈中,林晓感觉邓总并不像杨经理介绍的那样,他闪烁的眼神中似乎让人觉得话中有话,不够清澈。他提拔的总会计师,才30岁,性感漂亮,专业却是一般,很多业务都不了解,与其他子公司50多岁才熬到总会计师的情况相比,很让人怀疑他提拔的意图和公允性。
这天林晓正在写PPT,杨经理过来找林晓聊天,“我刚才和邓总吵起来了,因为一个员工的晋升问题,我不同意,他非要做。我一着急,跟他拍了桌子。”
“啊?跟领导拍桌子不太好吧。”林晓有些惊讶杨经理的莽撞。
“这倒没事,我也不是第一次和他拍桌子了。我们年纪差不多,我一直拿他当大哥,他也不在乎这些小节,我就是想和你讨论下这个人该不该晋升……”杨经理显然是一个结果导向的人,不会对这些小事上心。
两个星期后,林晓被调到集团参与其他项目的工作,Y公司的竞聘结果出来了,杨经理居然落选了。当选人力资源经理的是一个40多岁不爱说话的中年男士,邓总之前的下属,做销售的,对人力资源一窍不通。集团领导、Y公司员工上下一片哗然。在这个体制内,能力出众固然重要,听话顺从才是第一位,否则能干,只会更早的成为眼中钉肉中刺,被踩在脚下,永无机会。
管理岗竞聘结束,邓总又开始了减员增效的改革。这个消息一公布,员工人心惶惶,请客送礼的活动起来。有位部门领导自告奋勇,带头优化本部门员工,选来选去,选中了一个全国劳模,说,“这个人工作勤奋努力,部门其他人都是老幼病残,没有市场竞争力,只有她去了市场可以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就这样,一位曾经荣获全国劳模,多次荣获市劳模的优秀员工,或许因为没有给领导送礼,或许因为太优秀了,稀里糊涂做了改革的第一个刀下鬼。
Y公司这次的改革还没怎么触动民众利益,就被集团领导紧急叫停了,因为政府门前请愿上访的员工越来越多,他们害怕失去饭碗,要力抗到底,阻止这样的改革蔓延,董事长还有两年退休,需要平稳过渡,决不允许晚节不保,乌纱坠落。
改革又陷入僵局,大家都在自保。项目组也同样,怕过激的方案导致项目流产,前功尽弃。静默的等待令人焦躁,大家都知道,改革是必然的,只是还幻想无限期的拖延下去,似乎就可以躲避改革带来的伤痛。
一个月后,一纸调令,董事长被调回国资委,公司元老牟总临危受命,重新掌舵。牟总是一个心怀大爱,对公司有感情,有担当的性情中人,也是雷厉风行的改革派,他深深的知道H集团在今天这样的局面下,非改不可,否则气数将尽。
解铃还须系铃人,体制造就的一切,还得体制来还,在国资委和某资本的推动下,H集团经过股权转让,政府只占很小一部分股权,一夜之间,H集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再也不是受体制保护的温室花朵,他必须独立面对风雨,面对充分的市场竞争。
一场血雨腥风的改革,自上而下,从高管到员工无一幸免。某家分公司高管因为员工举报被检察院带走,涉嫌广告费行贿,金额上亿元;那些躺着就能赚钱的利益既得者,在阳光采购改革下,一下没了油水来源,不得不另谋出路;中层干部又一轮重新竞聘,德行能力不够胜任者只能让贤;曾经上班不上班都一样拿钱,干活不干活都一样拿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生产车间实行工段制改革。把生产程序切分为若干工段,给予工段长充分的人、财、物调配的权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这样的分配机制下,优秀者一年就可以实现过去几年的收入。工段长的竞聘中,涌现出一批有胆识、有想法的基层骨干,他们有基层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怕吃苦,不怕挑战,愿意在这场历史性改革的大潮中,拿起桨,举起双臂,带着一帮新人,奋力前行。牟总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和自己奋战的兄弟们的英勇无畏,他重新燃起了信心和希望。
营销体系实施扁平化和智能系统改革。之前靠赚差价躺着就能赚钱的代理商被砍掉了,智能的产品管理系统,大大提升了产品管理效率,区域大大小小的十几个要经理合并为一个,以节约费用,最快速度推动智能化和扁平化改革者竞聘胜出。集团推行N年营销管理人员下基层调查活动一直迟迟无法落实,智能化体系实施后,每五分钟定位一次员工的位置,谁也无法偷懒,再也无法造假。改革初见成效,产品价格下降,让利于客户和供应商,集团业绩开始好转。
对于曾经为集团作出贡献,无法继续工作的老员工,集团给予比继续工作更优惠的买断政策;对于因岗位调整没有工作机会的员工,由员工自行决定买断还是以最低工资收入等待工作机会。尽管付出的成本很高,但是为了改革的稳定过渡,不得不这样。
那些失去工作,不愿接受现实的员工继续去政府门前闹事,一位40多岁的大姐痛哭流涕,“我们在这样生活半辈子了,我只会打扫卫生,离开这里我活不下去。”请愿人群中也有大学生,在H集团这些年的工作,他们只学会鞍前马后的伺候领导,什么专业本领也没学会,领导下台了,再也没人罩着他们,他曾经嘲笑的一同进集团不会拍马屁、只会低头研究技术的同学,如今竞聘上工段长的职位,比自己当初的薪酬高出3倍,而自己早已把专业荒废。
从来没有人能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稳定才是最大的奢侈品,要想稳定,只能不断的进步。
杨华在迷茫期曾经无数次想离职,或者磨掉身上的棱角向潜规则妥协。集团领导开导她,“只要留下来,就还有希望,棱角分明不一定是坏事,需要有人赏识和合理引导。”出于对公司的感情,她留了下来,认真学习和钻研新岗位技能,也做的有模有样。
邓总领导的Y公司业绩并不理想,经过重新竞聘,德高望重、业务精湛的老将孙总几乎全票当选。杨经理也通过竞聘重新回到人力资源经理的位置,积极协助孙总参与推动改革,孙总经常对她说,“我们做的事情可能不被人理解,但是我们自己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不要恐惧和自责。放手去做,我全力支持你。”她不畏艰险,改革过程中多次遭受威胁、辱骂,还被冠上拿人好处等恶名,但她顶着压力继续推进,不屈服,不退缩。Y公司是最早完成改革,进入正常运营的企业,也妥善解决了下岗员工的问题。
这个世界有很多条道路,暂时好走的路未来不一定好走,暂时难走的路未来不一定难走。我们曾经如此期盼一帆风顺,岁月静好,最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还是寄希望于自己的努力吧,你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