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般家庭经济相对宽裕,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但若是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孩子凡事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为别人着想;不爱惜财物,大手大脚;任性骄纵,不尊重别人;社会适应能力差,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差等。严格地说,行为习惯属于德育的范畴,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的作用极为重要。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呢?
习惯一: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小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而且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兴趣匮乏,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那么,在孩子婴幼儿阶段,父母应注意发展孩子的哪些能力呢?
第一阶段:零至六周,身体接触。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身体接触,需要爱和温暖。如果母亲能在这个时候喂养母乳,对孩子笑、说话、唱歌,目光要有接触,更能增加母子间的亲密关系。
第二阶段:六周至五个月,接触环境。继续给婴幼儿爱和关心,经常拥抱。若婴儿表现出不开心,照顾者要有回应。同时,可以让婴儿趴在地上,借此练习抬头及加强视觉能力。在婴儿头部左方距前大约十二寸处挂一个会转动的风车,风车的小叶片涂上不同的颜色,风车转动起来,可以帮助婴儿集中注意力,学习用眼追踪物件,对以后发展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阶段:五个月至两岁,发展智力。多带孩子接触世界,并和孩子分享心得;帮助孩子社交,联系其他孩子的父母,让孩子在一起玩;也鼓励孩子和成年人交谈。这些训练,肯定会为您的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开始。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妈妈带着“读”书,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孩子一岁前开始。
另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时间由短到长,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由爸爸或妈妈陪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产生对书的浓烈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之,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爱读书习惯,让幼儿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看书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
习惯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5岁的莉莉是个胖胖的小姑娘,她食欲很好,可喜欢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快餐。可前不久幼儿园体检,莉莉竟然血色素偏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婴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小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为了避免这些,父母应该从自己做起,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
习惯三: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作为一名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在孩子牙牙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从事了20多年幼教工作的王玉芬女士告诉笔者,通常情况下新人园的幼儿只要跟她说几句话,她大致就能猜出这孩子的家庭文化层次、孩子有没有“规矩”。这里所说的“规矩”,其实指的就是好的行为习惯。
还有一个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习惯。一个人的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习惯四:集体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现代社会中,一个固步自封、以我为中心的人不容易取得成绩,更不容易融入社会这个整体。那么,如何让孩子早早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交往。在0—3岁期间,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让孩子不认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引导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
一般说来4—6岁的孩子就有了东西的归属意识。比如,这个玩具是我的,这盆花是妈妈的,玩具娃娃是幼儿园的。父母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教育孩子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轮着玩,甚至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习惯五:劳动习惯,让孩子从穿衣做起。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在教养中,父母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是一项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
一般来说,幼儿的好奇心使他喜欢自己做。我们都知道孩子从1—2岁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可常常是饭菜洒了满桌,就是放不进嘴里。类似的情况还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拾玩具等。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父母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父母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女儿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父母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父母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更改。为此,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与人相处的人。
永远都不可缺少的五大品行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我们祖先和后代在生活中都需要快乐和勇气,都需要与人们和睦相处,都需要保持有助于他们成长、成熟和进步的永恒的价值观。这些不因物换星移而过时的品行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五种:
品行一:快乐品行,感到人生的乐趣。
正如缺少快乐让很多人在痛苦中毁灭自己一样,拥有快乐,使许多破碎的心得以继续跳动。当然,快乐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而且人生也不可能时时拥有快乐,但是养成自寻快乐的习惯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个性,回忆往昔的快乐会使人感到人生的乐趣。
女儿周岁时,我把一颗草莓塞到她手里。她的小脸蛋马上绽出笑容,手舞足蹈,格格地发笑。咬了一口草莓后,她把这美妙的食物举到眼前,用喜出望外的目光凝视它,然后一下把它全塞进小嘴里……
这个场景过去6年了,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快乐是珍贵的、短暂的,作为父母,怎么教会孩子自己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快乐呢?我认为,大部分快乐要靠孩子自己去领略――只要是合乎情理的。给孩子另外一颗“草莓”,给孩子一星半点的机会,他们就会自寻快乐。父母所要做的是教导孩子把这种习惯保持下去,并且带进他们未来的成人生活。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本时代的时尚,这并不奇怪。一顶军帽和一件F4衬衫可能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前者在20世纪70年代同样是时髦的物件,也让那时的孩子们心驰神往。现在的孩子对此一定会笑得半死,这很正常,没人能跨越时间。有必要指出的是:这只是形式的不同,内心的精神属性却完全一致。
品行二:爱心品行,成为他的处世准则。
在讲求竞争和效率的社会里,教会孩子保持爱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下时代的风气容易让人感到爱就像风一样,倏忽而来,倏忽而去,这种风气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因为他们需要像每天的日出一样可靠的持续的爱。无论任何时代的孩子,都需要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个孩子不仅需要爱,更要学会做一个仁慈的爱别人的人,让爱成为他的处世准则。爱也许可以得而复失,而一个仁慈的人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那样永远不会失去温暖。困难在于,孩子并非天生就懂得怎样做一个爱别人的人。一个小孩子可以对妈妈说:“我爱你,妈妈。”过一会儿因为某个小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说:“我恨你。”怎样才能引导孩子把刚刚萌发的爱心巩固为成熟的、永久的价值观呢?过多的言语教育可能是苍白无力的,有效的做法是:给他们永不枯竭的爱。孩子的头脑不像父母想像的那么简单,效仿父母是他们的本能,当他们体会到爱的温暖,就会记住它,并把爱的氛围扩展到其它领域。
有哪一个时代的孩子不需要爱呢?现在哪一个出名的歌星不是以讴歌爱而被崇拜的?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真挚无私的爱越来越难得,人们对爱的渴望比过去更迫切。因此,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品行三:诚实品行,未来生活的立身之本。
引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等于教会他掌握未来生活的立身之本。不管时代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人们对诚实正直的需要。当然,在当下一些人随意践踏诚信的情况下,教育孩子成为诚实的人是相当困难的,甚至诚实可能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感到自己很“傻”,很“吃亏”。但大部分情况不是这样,言行一致、不撒谎、不虚假的人,最终会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
教育孩子诚实,身教胜于言教。有一个孩子,受到老师的错怪,他站起来骄傲地说:“我们家的人从不撒谎。”老师和同学顿时对他肃然起敬。您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享有这份自豪吗?
诚实也意味着做错了事能够坦然接受批评。一个孩子在书店里发现一本漂亮的书,但他没有钱,就偷了出来。父亲发现后,不仅严肃批评了他,而且坚决不同意仅仅把书送回去了事,而是带着他向书店管理员道歉,并接受书价5倍的罚款。书店管理员原谅了孩子,对父亲的做法大加赞赏。父亲要告诉孩子的是:不诚实,是要付出代价的。相信那个偷书的孩子会终生记住这件事,他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使做错了事,只要光明磊落地接受批评,一样是诚实的表现。
品行四:勇气品行,最受尊敬和爱戴。
有哪个时代的孩子不需要勇气呢?勇敢的人总是最受尊敬和爱戴的。“蝙蝠侠”是当下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在扶危济困、勇敢正义方面,跟古代的梁山好汉有何不同呢?看来,任何时代都需要勇气,都崇尚勇敢的人,问题是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气。
要培养孩子的勇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经历痛苦。因为如果不让孩子接触到不幸和痛苦,那也就意味着不让他接触到生活本身。当他遇到伤心事时,应该简单地告诉他:“生活就是这样。”你可以安慰他,让他知道你理解他的心情,但是不要制止他的哭泣,要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情感。等他安静下来,再进行解释和开导。可以说:“让我们看看你能从中学到点什么,看看怎样做才能更好。”要告诉他一个人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欢乐也好,痛苦也好,都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最后,为了使孩子适应未来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痛苦,应该引导他去同情那些受苦的人们。不少人在发现有人比自己更不幸、更需要自己的理解和帮助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伤心事置之度外,成为勇敢的强者。
品行五:理想品行,人生变得更加明朗。
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无论是想成为一名邮递员还是一名将军,他们都希望自己将来从事一项有意思的工作,或者成为一个伟大的有贡献的人。只要父母耐心地、津津有味地倾听孩子们诉说,无论他们的想像是多么幼稚、多么疯狂,父母都会发现他们同自己小时候的愿望简直如出一辙。
心存理想是很重要的,没有理想怎么会有奋斗的动力呢?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们畅想未来,向他们敞开书籍、音乐和科技的大门,因为那里是理想和幻想的存身之地。此外,父母要向孩子传授坚信理想的信念,有了信念,在孩子眼里,人生就会变得更加明朗,仿佛在黑暗的森林里发现一条光明之路。
快乐、爱、诚实、勇气和理想,或许还有更多,但内涵莫出其外,都是不随时代更迭而改变的优秀品行。这些品行将铸成孩子们未来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