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件小事。
古开风
把简书的名字改了下,改成了古开风。想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比较喜欢。
改这个名字的时候,问了几个朋友觉得怎么样,他们问有什么典故或意义。
搜了一下,找到了一句歌词:
说不完盘古开天风云事。——古开风
不是知道这句歌词之后才想到这个名字,而是取了这个名字之后,开始找典故,于是找到了这句歌词。
顺便说一句,关于阅读笔记、博客文章等等,百度搜索“古开风”可以找到一部分。
“未完”
此前在Time Meter做时间记录的时候,关于阅读的描述这种格式:
阅读:《书籍名称》,开始页码-结束页码
盘点了一下2015年未读完的书籍,还是有很多本。于是想到,干脆总在TimeMeter里面增加“未完”。格式变成:
阅读:《书籍名称》,开始页码-结束页码,(未完/读完)
也就是,每次读书的时候,都增加一个未完/读完的描述,这样就知道了一本书是不是有读完。
书的影响
每次读什么样的书籍,都可能会受到怎样书籍的影响。思考的程度和计划也都都会与此相联系。
- 读艾萨克·阿西莫夫、菲利普·迪克、阿瑟·克拉克书籍的时候,就对科幻类的非常感兴趣。找了不少同类型的书。
- 读罗素、休谟、叔本华、康德的时候,哲学的书籍又找来不少。
不同类型的书籍会让我们进入到几种不同的状态中去,体验不同的人生。
尤其喜欢体验到不同的人生的状态。在不同世纪、不同的国度之间穿梭,会更多地思考生活的意义。
一本书的阅读引向下一个阅读的路径,在阅读梁文道《我读》的时候,扩展到了《私人阅读史》《我的一生——卡诺萨瓦自传》《卡诺萨瓦是个书痴》《好绘本如何好》《天工开物·栩栩如真》,还重新阅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王小波全集》等等。
有书可看,就是意义所在
值得感谢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什么时候,不用担心没书看。
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有书可看,这就是全部意义。
与此同时,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写作。
手机带来了极大便利性,加上乱序双拼、语音写作带来速度,码字成为了一种常态。用E迅码字也越来越好玩了。
音节码掌握了没有?
昨天发的文章,“如何快速掌握E迅速记的音节码”掌握了没有?没有的话,可以这样:
- 首先,记住键位。
- 其次,找出规律。
- 然后,读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