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是琦君的《春酒》。浅浅小语:浅浅的,把语文扎扎实实地交给阅读,交给岁月,急不可耐的心,嗅不到春酒的芳香。
整个教学设计分为五部分:一,整体感知。二,读标题,品春酒。三,春酒中的甜蜜,忆春酒。四,春酒中的伤感与坚守,怅春酒,找春酒。五,对比赏析,深化主旨。
第1部分整体感知,由作者琦君导入新课,然后问学生,这篇叫做春酒的文章都写了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明确,这篇文章写了,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做春酒,表达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师生合作把整篇文章都读了一遍。师:同学们看一下这篇文章我们还有什么没读?然后自然转入第二部分,读标题,品春酒。生:春----酒----。(悠长)师:为什么读的这么悠长?生:因为本篇文章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说要读出思乡的绵绵情感。师:标题本身也是有情感的,是吧?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教师充分的尊重和认可,教师在珍视每一个孩子的阅读体验时,适时引导,灵动与巧妙尽在对话之间。就这样孩子们在阅读体会中找到自己发声的情感依据,为后来的课堂推进奠定了极好的感情基础。其他的情感和朗读方式具体如下:春----酒。(慢、悠长)对家乡春酒的自豪之情;春酒(平淡)对家乡的回忆,用平淡的声音表现浓浓的爱;春----酒。(低沉、悠长)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这时候母亲已经去世了,所以思念里面有悲伤;春----酒。(轻轻的、悠长中透着思念)思念过去,平静,不动声色;春酒(很快乐)对春酒的喜爱之情,回忆快乐的童年时光;春酒(声音轻下去)母亲已经去世,而她也酿不出那种味,家乡的味道要很遗憾的来读;春酒(无限惆怅)她虽然也会做春酒了,但是她已经在异国他乡,酿制不出故乡的味道,所以一丝惆怅,满腹心酸,思愁满怀;春酒(陶醉)作者写了很多对以前美好的回忆,她也陶醉于这些美好的回忆之中。师:大家感觉到了吗?标题的本身其实是作品全部文字的凝聚,咱们真的不可以忽略它的内涵。我们看出来了,春酒这个标题凝聚了同学们阅读中的很多感情,这些感情可以归为几类呢?生:两类。一类是回忆春酒时的陶醉,甜美,享受,一类是回忆清醒以后找不到春节的那种惆怅、忧愁。师引导学生用两种感情再次读标题。春----酒。(陶醉);春----酒。(忧伤)
那年在苏州,现场聆听本节课,学生没有全文朗读,只是读了几段文字。对标题的朗读似乎也没有那么多种,只分析到第三部分--春酒中的甜蜜,就下课了。现在看的这个课堂再现,背景是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首届全国正道语文高端论坛学术研讨会。许是这里的学生素质高吧,居然可以在短短的一节课,推进完全部教学流程。两节课对比,我最大的发现是,肖老师,把以学定教真正的落到了实处。肖老师课堂的推进,几乎全由学生的认知程度来决定,眼里有学生,心中无自我。慢即是快,“急不可耐的心,嗅不到春酒的芳香”。再读浅浅小语,告诫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