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月考,今天晚自习重温《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又有别样的惊喜。
当我们讨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有礼貌时,出现了辩论小高潮,公说公有理,婆说理由长。待双方争执不休时,一小女生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七岁的元方入门不顾,我能理解他,他有情绪是正常的……"。她看到了元方的情绪,而不是用“礼"去简单评价。教室里哑然无声。
我再发问:"这个动作不写行吗?""不行,这样写写出了七岁小孩子天真率性的特点。"“这可以说是元方的缺点,是人都不完美,何况是七岁小孩子。"我小结:多角度写人,人更丰满,真实。
再讨论元方品行"方正"时,大家七嘴八舌:据理力争、落落大方、知礼识义、不惧权威、有孝心……坐在前排的小男生说:"我觉得元方不仅品行正直,而且与人说话时冷静,讲求方法……",我追问:“什么方法?”他说:"友人怒,骂元方父亲时,元方没生气,只是讲事实,先说无信,再说无礼,相当于给对方两记耳光。"全场爆以热烈的掌声。是啊,静能生慧。元方是个聪慧的孩子,在坐的元方你怎么看待古代的元方呢?
最后交流学后感悟时,有的说,我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又有人说,做人不仅要守信,还要有礼貌。赵敏桢说:"我的感悟是,大人的话不一定正确。"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教室里顿时开了锅,"是的,我妈有时就说得不对,还强压我。"……大家情绪高涨,这架势似乎要将所有的委屈都倾吐出来。于是,我收网:"你的思维很独特。另找一个时间,听你具体说说好吗?"她欲言又止。我看到了孩子心中的委屈。下课铃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