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奇特的一生》,是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看到了李笑来老师对它的介绍和推荐,我是在16年3月份看了第一遍,惊叹于此书的主人公—苏联科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他对个人的时间管理做出了超出常人的付出,同时他站在一生的角度去规划自己的时间,坚持56年如一日的“时间统计法”,让他获得了极大的学术成果:
他生前发表了70多部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各个阶段以及波尔姆大学……此外,他还讲课,到俄罗斯各地考察,利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搜集了大量地蚤标本,对它们进行鉴定、测量、做切片。
他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的“时间统计法”,“时间统计法”的本质:针对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我们随便拿他一天的工作日记来做例子----1965年夏季的一天:
索斯诺格尔斯克(城市名):
基本科研(图书索引—15分,陀布尔让斯基—1小时15分)。
分类昆虫学,参观—2小时30分。
安置捕捉器两个—30分,分析—1小时55分。
《消息报》—20分。
《医学报》—15分。
霍夫曼的《金罐子》—1小时30分。
给安德朗写信—15分。
共计8小时45分钟
拿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来举例,柳比歇夫从来没有节假日,每天有5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们可以看下面一组数据:
1937年 1840小时
1938年 1402小时
1939年 1362小时
1940年 1560小时
1941年 1342小时
1942年 1346小时
1943年 1612小时等等
记得去石油大学学习的时候,有一堂课专门讲时间管理,课程的内容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老师推荐了一款叫做“番茄钟”的时间管理工具,不过,回来以后,我并没有去买“番茄钟”,更没有去践行老师所讲的时间管理方法。
直到2014年底,自己突然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开始珍惜时间,这真的不是开玩笑。从小到大,我们经常被教育的一句话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真正意识到时间重要并去有效管理时间的人却少之又少。后来想想,其实也理所当然,因为我自己也是从接触时间管理这个概念到开始践行、到放弃、再践行、再放弃,反复很多次,足足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而很多人其实连时间管理这个概念都没有听说过或者说即便听过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或者也曾经尝试过管理时间,但最终因为太难而放弃了。幸运的是,通过不断摸索,我遇到了一些高人和几本好书,在他们的引领下,终于稍微有一点儿入门了。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说:人是时间的单位,人是时间的尺度。比如我们在介绍“思想家胡适”时,会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一段时间----胡适(1891-1962),人是生命,有生卒年月,一个人,归根结底,是一段时间。我们在时间中获得生命。
刘未鹏在《暗时间》中提到,认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是一种错觉,每个人的手表走的都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
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其实全书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时间无法管理,能够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
他们每个人对时间的解读,对我都是一次冲击,且这种冲击是叠加式的,直到我彻底惊醒,并真正产生“时间真的很宝贵”的意识。我也终于明白,当一个正确且有用的道理或经验,让不同的人去理解并彻底明白为什么总是那么的难?因为背景不一、阅历不同、时间不够….
16年12月,新东方乐静老师在课上推荐了一款非常实用的时间管理APP,名字叫做aTimeLogger2,我刚下载到手机上时,内心真是一阵窃喜,感谢伟大的编程语言,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工具;同时我又生出一丝感慨,时间的记录大师-柳比歇夫,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全凭借纸和笔,竟然能够坚持56年,甚至他儿子在前线阵亡,也没有阻止他在时间记录上写下一笔。
柳比歇夫,我要用自己的时间记录方式像你致敬!
Atimelogger2下载到手机上以后,我已经用了快两个月。每天,我几乎会用打开微信的频率打开它,随时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下面,先介绍一下这款APP:
aTimeLogger2自带一些项目,但是想要让这些项目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契合的很好,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其实,到现在,我偶尔也会忘记点击项目开始或项目结束,但,忘记没有关系,想起来马上操作就可以了,因为记录时间是自己的事,不是让自己给别人交一份满意的作品。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分类:
每个项目组后面的数字就是组里的子分类,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工作项目居然达到7类,这还是我使劲精简、整合、归类过的,可见工作之繁杂,此处领导请略过。
下面是交通这个组的子分类:
一直以来,很多朋友和同事都问我,还住在老城区?我说嗯,然后我就会在他们的表情上捕捉到一丝“住的那么远?”的疑问和同情。其实,对我来说,除了油钱多那么一点,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我是很享受的,我可以毫无打扰的听有价值的内容,比如英语、有声书,单程我就可以听完一本书的浓缩版音频,这样,不仅时间被充分的利用,还能收获很多的知识。
读到这,也许有人会说,何必呢?这么做累不累呀?这不是给自己按上了紧箍咒嘛?
苏格拉底老先生曾经说过:一个unexamined的人生是不值得过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时间过的越来越快,(其实这是有科学解释的,感兴趣的可以知乎一下),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利用时间、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费时间,而不是眼巴巴的看着时间从我们指缝里溜走。我觉得,用记录时间的方法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框定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前提是,你从内心深处认为时间宝贵。
如果要说记录时间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想有以下几点:
1、更加精准的感知时间
通过记录时间开销,我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体知道了做一些事要花费多长时间,可以让自己更加从容的制定工作和生活计划。
2、减少时间的浪费
开始记录时间之后,通过不断的磨合,自己知道了每天要做的事,设置好项目以及活动以后,直接在项目、活动之间进行切换,以前的那种无所事事、发呆、愣神状态全部消失,因为我的项目里没有这些活动内容(娱乐和上网我几乎从来不点),完成一个活动,逼迫自己开始下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减少了时间的浪费。
3、记录时间让自己更加专注
当切换到一个活动以后,大脑马上会提醒自己,投入精力、抓紧完成,最起码也不会拖拖拉拉,因为我知道时间已经在atimelogger2上一分一秒的计时了。慢慢的,让自己养成做事更加专注的习惯。
柳比歇夫才是时间的朋友,他的时间好像物质,不会无影无踪的消失,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他的一生并没有建树什么丰功伟绩,可他建树的要比功绩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的很好的一生。
如果你也有拖延症、想管理时间、想管理自己、想获得成长,和我一起,用自己的行动,为柳比歇夫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