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利用上班闲余时光读完了石田衣良的《孤独小说家》,开始并没有抱很大的兴趣去阅读,读到大约一半时,越来越觉得有吸引力,书中讲述的是一位作家在妻子亡故的四年以后的生活,独自带孩子,面对小说的一度不畅销,后来在文学大奖中崭露头角,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拿得了至高荣誉的奖项。
读到一半时,讲述主人公的作品落选时我急切的翻看后面的答案,就想知道主人公的作品最后有没有入选,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看不得中间的坎坷和对未知答案的迷茫,只有当我知道了最终答案以后才放心的看中间的内容,尤其是看电视剧最为典型,看到结局主人公的作品最终摘的了大奖以后,我迫切的心情也变得激动,仿佛那些过程中主人公糟糕的心情,头一次没得奖的失落,终于可以摘得奖来安慰一下,提前透支答案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好像一下子为主人公释放了执笔过程中的心酸。
顺其自然的读到最后发现答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就连摘奖的描写都简单几页带过,然而主人公第一次落选却用了很长的篇幅,已经不需要过多的文字来安慰,读到最后我突然想要一个痛彻心扉的答案,如果主人公的儿子也遭遇意外的话,文章应该会极致的悲凉,才符合了《孤独小说家》,但是作者还是愿意给读者一个圆满的结局。
这些年读的书由于心境的改变很少产生当初读书的那种心情,时而豁然明朗,时而悲痛欲绝,难以抵触心灵深处,至多像现在这样,读一个故事,被主人公打动湿润一下眼睛,一切无关忽读者自己,我想一本书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打动读者,而是读后内心久久难以平复。这些年已经没有读到那种书,既然没办法找到,那就选择去广泛涉猎,总会读到让你内心难以平复的书籍。因为不去阅读你永远无法知道这本书是否能与你产生共鸣,多读书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