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幕大戏,似乎还没到高潮,就要落幕了,回家的话题尚余音缭绕,告别的号角已经吹起。拖着箱子离家的年轻人,带走了欢声笑语,留守的老人又开始守候一年的寂寞,等待又一个新年的到来。
想起一首小诗
再见
文/张心馨
再见——
我对猫说
再见——
奶奶在里屋
回答了我
我对猫说再见,而奶奶却在屋里回答了我,因为奶奶以为我在和她说再见,如此简单的几句话,把奶奶的孤独和不舍写得如此深刻,把每一位留守老人对后辈的依恋写得如此深刻。这首只有十七个字的小诗我反复读了几十遍,每一次都能轻轻的敲打到我。
从这首诗里,我看到了我九十多岁的奶奶,爷爷去世多年,奶奶的六个儿女中,三个儿子也已相继去世,三个女儿也都是疾病缠身的老人了,还都忙着当奶奶带孙辈,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和探望老母。奶奶和我母亲,两位老人居住在一栋大房子里,母亲每天忙里忙外,很少落座,所做的,不过是照顾奶奶的一日三餐。
那个曾经一手拉扯大六个儿女,又带大更多孙辈的风风火火的妇人如今老了,她虽儿孙满堂却无绕膝之乐,因为绝大部分儿孙都在外地,即使在本地的,大人忙工作,孩子忙学习,并不能够常来陪伴。热闹,于老人来说,是稀缺品。我们这些晚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关注面太广了,我们热爱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总是急着投入那花花世界之中,我们对门前可爱的小花猫的留恋胜过对于奶奶的留恋。
奶奶每天坐在沙发上,默不作声,有时候好像睡着了一样,但是如果有人肯在她身边坐下来,和她交谈,她却能够侃侃而谈,谈几十年前的往事,也谈最近听来的八卦。然而这种交谈的机会,对奶奶来说,并不多。
奶奶是被动的,她已经去不了任何地方,她的世界很小,很单调,很冷清,她只能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等待后辈们去探望她,默默的盼望,盼望有人来打破她的孤寂。我们这些后辈每回去探望一次,就会在她那死水般的生活中溅起一朵朵的浪花,她贪婪的和那些浪花嬉戏,但是很快,浪花就消失了,水面复归死一般的静寂。九十岁高龄的奶奶,如今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儿孙们给她买来这样那样的礼物,她也欢喜,还会跟人念叨好长时间,这是某某给我买的新衣服之类的,但是这些礼物也都是浪花,很多时候她甚至找不到念叨的对象。她眼睛看不大清楚了,耳朵也听不清了,人却精明得很,但是行动不便,有时候感觉她已经能够被风吹倒。因为精明,所以她总是想最大限度的不麻烦别人,不妨碍别人。她就像一个乖巧的生怕给大人惹麻烦的孩子,有时倒宁愿她糊涂一点。
每每谈到她的儿子们,老人总是眼泛泪光,:“为什么不让我先走?”高龄的老人,看着相濡以沫的丈夫离世,看着自己拉扯大的儿子离世,她看到了太多,经历了太多,如今虽然五代同堂,却又如何?
又一个春节过去,回家的儿孙们就要踏上新的征途,奶奶又要经历新一轮离别之苦,回归到她一个人的寂寞。
附:因这首诗对写作的感悟
我非常喜欢这首诗,如此的言简意赅却寓意深刻,胜过千言万语,胜过无数说教,直扎内心,它也教给了我写作的秘诀,虽然功力上尚不能及,意识上至少已经觉醒。
一个诗歌群里的一位老师时常强调,我们并不需要去写老人是如何的孤独,如何的不舍得后辈离去,那些都是废话,那样写就是煲白开水。我曾经颇为自己的“诗”得了白开水的评价而不平,现在我是越来越知道什么是白开水,什么是好诗了。
好作者,恰是好的陈述者,而不是说教者。好的诗歌和文章一样,不以字数胜,而以力道胜。
注:小诗摘自公众号“隐性鸟飞行模式”。本文原发于公众号《小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