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我的半推半就了。
因为,面对在座的这么多优秀美术老师,我突然就觉得自己没有特长了。有点局促的自己,经过“百千计划”的培训,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美术专业职业生涯的方向。
如果说原来是口头的不放弃,那现在就是实际行动地践行了。
大家都知道,一个规模不大的学校通常只会配备一名美术老师。放眼全校,好孤独,但好在这个培训给了我们一个知道彼此的机会,知道了还有更多的美术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
如果说之前是一个人的独行,那现在就是一群人的结伴。人都是有惰性的,今天会因为有朋友邀约而放弃基本功的练习,明天也会因为工作的事情而懈怠基本功的精进,后天更会因为家庭的琐碎不开心而放假一天……长此以往的自我宽容,就只剩下了虚空的架构,华而不实地职业倦怠迎面袭来,渐渐就默认了“教书匠”的身份。
但徐老师提出,我们可以是一名研究型学者,以一名学者的心态去研究自己的美学教育工作,化被动为主动的心态,就能看到更有趣的一面,主动收获认知,然后成为这个领域的精英!光是想想就很心动了,这不还有则心灵鸡汤就说过: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改变是成长。既然想要进步,就得下苦功夫钻研。不倒逼自己一把,怎么能知道:原来自己可以这么优秀啊!
也正是有了这个培训的存在,瞬间就感觉没那么孤独无助了,结伴而行的这一路,壮实了自己的羽翼,也丰富了内心的欢愉。
找对人,做对事,就会走得又快又稳,满满地踏实感!
一个人或许会偷偷懒,但通过参加这个培训后,身边有一群人在陪伴着做同一件事,在大环境的无声感染下,借口多的自己,似乎也被这种沉浸的氛围所同化了,也愿意抽出越来越多的时间去关注自己的专业,提升自己职业的专业性。
长达4年的养成培训,许多的专家级老师讲课的精彩还停留在脑海最深处,而每一次培训后,都会激发一股知耻而后勇的余劲儿。想着回去后,有个学习规划,虽然现在快半年过去了,但我还想把今年初的目标和现如今的实施情况给大家汇报一下,感兴趣的可以监督:
1、学习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手工(上半年在眼花缭乱的手工中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掐丝珐琅,预计下半年花时间操作)
2、练习书法(因为工具和具体实操不复杂,目前正在练习《智永真书千字文》)
3、学习国画山水技法(了解了些临摹的书籍,最后敲定了康熙版本的《芥子园画谱》,再查找相关的视频,正准备落实配合练习中)
4、完成2幅四尺三裁的工笔作品(本来是预计上下学期各完成一幅,但意外总是赶超计划,现改为即将到来的暑假安排完成)
5、订阅美术杂志学习(由于不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期刊,就在图书馆借阅了一些相关的期刊杂志,目前改为定期在图书馆借阅也不错,后续再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调整继续借阅或者订购)
生命漫长,时间总要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上,才会不觉得度日如年。今后还有很长的职业之路呢,我想每年都能学习一个新的技能,年年更新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这次的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在成为研究型学者的专业性道路才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油!
最后,我引用一句先秦《诗经·淇澳》里的一句话作为我朴实无华的发言升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说:高雅的君子,学问如象牙钻研打磨得更加精湛,品行如璞玉被雕琢得更加良善。
感谢大家听我絮絮叨叨了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