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已经工作11年了,最近几年常常纠结于是否选择对了行业,职业。再往上的路是选纵向向上还是横向向外,或者按照爱好做斜杠中青年的可能。在这些过程中我又常常反省着想当年是怎么走进这个行业的呢?过去青涩的刚毕业的社会新人找工作。
说起找第一份工作,作为用人部门的代表我还是可以每年都要给部门招新人的。想想过去几年面试了超过70位应届毕业生,虽然她们大多数都没能和我成为同事,缘分大概只够见一次面的,但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一、为什么来应聘这个职位?
这个话题不论是第一次找工作还是后面跳槽都是必问的。听到的很多回答是,“我在学校的课题就是做这方面的啊,化学专业的分析仪器都摸过,课也都知道的。找对口的工作内容,这个我觉得自己能做好,其他不知道了。”其他回答也差不多。一、因为专业或研究经验受限,面试者只有能做好原来熟悉内容的信心。二、对新的工作内容的挑战更多是面试官觉得应聘者能做的话,那ta就答应试试看,还得给鼓励和宽容。三、同行或类似企业里有师兄或者师姐推荐过,觉得出来工作就是只能做这个了。好像当年我找第一份工作时也是这么想的,首先就给自己缩窄了行业的范围,天花板定的非常有限,并没有考虑过这份工作的实质和自己特质的匹配度,性格也没考虑过。所以我在面试者后会让HR加一份性格测评,不论TA能否成为同事,我希望对TA的选择做给到我的帮助和负责,不合适的内部工作的性格还是放TA去外面多看看的好。
有两位应聘者的故事比较有对比性,讲给大家想想。
两位都是名校毕业的博士,在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一位说跟着老师在医院做现场随访过程中,觉得体系太慢了,发展很慢不能跟上她对自己的期望,不想找体制内的工作。想找企业拼一下,因为我们是私企,在和我聊了之后她觉得工作内容太杂,会稀释她的专业度,还是找个规范点的好入门。这是很清楚自己想要的啊,在第一份工作时就能想清楚挺好的,也愿意为了能得到而努力付出。
再一位也是博士,在回答完专业对口的情况和了解工作内容后,问她能不能尽快来适应实习下。她不确定自己做不做的来,还问我觉得她能做什么,大概多久能达到我描述的工作期望。听完我就有点怕了,这样的人招进来,天啊!这是多大的培养责任。
是否在找工作时,我们都犯过同类错误,依靠公司或者部门,环境等来带自己做工作,不论工作要求是否合适,对自己的表现和付出都没有做过思考,脾气好好的任上司给工作内容和目标,自己本身的需求在忙碌中淹没了,直到遇到职业的发展瓶颈才想起来,自己擅长做什么,想做什么呢都没有答案。都说自我是个昂贵的奢侈品,未来3年的自己好像贵的不存在,不可触一样,现在都不敢不去要求。可是啊,3年后的你还是会现实出现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符合心意。
二、你有什么爱好或者特长吗?或者能说一下最值得你骄傲的事情吗?
这个也算是必问项之一吧。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一脸茫然的面试者。或者“就是读书,户外,唱歌,和大家一样的。”的回答,或者“参加过学校的XX比赛,有获奖算不算是最骄傲的事情”,大多是“考上我们学校算不算时最骄傲的事情”,这类让我没法回答的情况。明确知道爱好或者值得自己最骄傲的事情的应聘者比较少,这个问题大概是值得我们常常自省的。最值得你骄傲的事情,是由自身的价值观和经历而定的,不是面试者而定。当然它是否真的值得大多数人都感到骄傲有待商议。可过去几十年的学校生涯,总是有那么几件事情是发自内心感到骄傲的吧,能坚定的说出来,就赢了很多茫然的人。
这个问题在我曾经最初面试时遭到了很大的打击,一度以为自己是没什么值得骄傲和擅长的。当时面试500强外企,HR是国内第一学府出身的,面试者群面,挨着说自己感到骄傲的事情。说完得到的都是对应的评估和打击,比如“都没出过国,算什么值得骄傲的啊。~~没参加过500强的暑假实习有什么好说的,来应聘我们”没有一个是中性的,总能找到评价点。这个让当时的我们都觉得很难受,甚至有人直接离席。这是早年的抗挫折能力的考验吧,也许真的从HR角度看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是这样的文化和打击还是给大家很深的冲击和影响,后来这家企业当年真的没在我们专业招到人。
其他还有一些是面试时要问的,可我从面试者身上每问一次,也想问自己一次,这个问题我有答案了吗?和去年的还一样吗?回答“为什么来应聘这个职位”和“爱好或者最值得骄傲的事是什么”这2个问题时,是在探索自我的价值观,对自己了解多少。价值观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才浮现出来的,是区别于其他人存在的特质,自我表达很贵,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因为它符合你的价值观,也因为它在回答是否转行,往后余生向哪个方向发展的时候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的,我还在常常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也常常会有新发现,即使只是发现一点点也总比都不知道的好,面对外界否定的声音时,能坚持做自己。为了回答好这2个问题可以多去尝试寻找自己的爱好,和多去做一些事情,慢慢的就有了自己值得骄傲的事,也探索了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