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但罕见有人想改造自己。而我们只有首先改造自己,才具备改变世界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奋斗。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人公,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只要你实心实意地自我完善,持续奋斗,陶冶变化也一样可以成为超人。他就是曾国藩。
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和父亲曾麟书第六次并肩去考秀才,这是年过四十的父亲第17次踏入考场,而曾园藩也考了快10年。每一次考试,对曾国藩父子来说,都是痛苦的经历。
首先是辛苦。去赶考时要带考篮,用来装笔墨纸砚、书籍和食物,加起来有二三十斤重,每次都得背着篮子徒步往返六七百里。
其次是屈辱,考场对读书人毫不尊重,考试前各种搜身。考试的房间也是狭窄低矮。而最痛苦的,莫过于看榜时名落孙山的打击以及他人的嘲笑讥讽。
这一次,父亲终于考中秀才,而曾国藩不仅落了榜,还被当成了反面教材。主考官说他的文章“文理欠通”文笔还行,道理没讲通,大家引以为鉴。
经过这次的打击,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么多年考试的经历,他将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最后他总结出自己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而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
道光十三年曾国藩再次踏上科举之路,这次曾国藩果然中了秀才,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紧接着又中举人。接着考进士虽然有些波折,但最终还是高中,并一路顺利地进入翰林院。就这样,曾国藩在仕途上获得一个绝佳的起点。
三十岁这一年是曾国藩一生非常重要的年,这一年他立志学做“圣人”。他通过写日记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来改变自己。通过记日记的方法,曾国藩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对自己的性格,脾气进行反省。
但过了数月之后、他发现还有很多缺点,远没有那么容易迅速改掉。经过不断的失败,曾国藩领悟到学做圣人,是终生的事业,许多根深蒂固的缺点,毛病,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化解。他这一生,就是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一天也没停止持续奋斗的脚步。
62岁时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在日记中依然自责自省,同他30岁立志做圣人时一样。
曾藩生成功的要决:立志高远。
这一志向促使他在多大的困难面前都不苟且、不退缩。
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的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所以笨拙看起来难,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朝着目标去努力,努力成为为自己最喜欢的样子,就算不成功,至少也会喜欢持续奋斗,努力的自己。
曾国藩最终成功了,他的成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只有持续不断的改造自己、持续奋斗,才能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