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一个崇尚知识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读书,投身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不少朋友都在努力尝试且困惑一件事——打造知识体系。要打造一个知识体系,我们究竟要学多少东西?究竟要学到什么程度?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知识体系?
如果不知道知识体系长什么样,等待有一天积累到相当程度,忽然福至心灵:“原来这就是知识体系!”这种方法不是不行,但是歧路太多,效率太低,产出太慢。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体系产出慢,就意味着价值转换慢,系统化慢,意味着,我们学习的东西越多,有可能会越糊涂,充满各种杂乱知识的脑海,就如同一间满是杂物的房间,看上去物件很多,但是要在当下需要时找到某个有用的东西却很难,更不要说通过有序的分析、加工产生更有价值的创新了。
知识体系,就相当于在满是杂物的房间,放上陈列架,定制一些柜子,把房间里杂乱的物件分门别类放好,加上标签。好的陈列方式,会将碗筷碟盆、油盐酱醋放在炉灶锅具旁边,取用方便,而不好的陈列方式,则可能将碗筷碟盆放在了马桶旁边,分类倒是分类了,但是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然而,无论好的陈列方式还是不好的陈列方式,只有在分类以后才能体现出来,也才能从不好的陈列方式向好的陈列方式调整。
对于物件,这个过程是分类;对于知识,这个过程有个高大上的专有名词:结构化。知识体系,就是知识结构化的结果。
理解了知识体系的概念,我们再来看看,如何迈开知识体系打造的第一步?
我们再来看看那个堆满物件杂乱无章的房间。一个房间需要整理,前提是什么?前提当然是房间里已经有了很多很多有待整理的物件。同理,要打造知识体系,前提是脑子里得有足够的有待结构化的知识。这大概就是不少朋友拼命往脑子里装知识的原因了。
但是!
但是,我们再来深入想一想,我们从小到大,从现实的课堂,到互联网朋友圈,几乎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向大脑中填充“知识”——其实,不能说“知识”,只能是填充“信息”。这就如同面对一间堆满物件杂乱无章的房间,我们还在不断地往里边塞东西。
这样的结果会如何?你猜对了,房间只会越来越乱,而不会自动变得整洁起来。面对这样的房间该当如何?最好的办法是先把当前的房间整理好,未来新添加的物件一进入房间就按整理好的门类分别放置。
出了初生的婴儿,我们绝大部分人,更像是已经堆满杂物的房间,而不是空房间。我们在上学时,被输入的是已经结构化的知识(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构方式),如同一个一个打包好的箱子;除此之外,我们在游戏、上网、看电视、看手机、社交、工作等各种活动中,都在不自觉地输入各种“信息”,直到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需要整理一下了,而此时,房间里已经堆满了杂物。
若要更高效地打造知识体系,先从已有的知识下手开始整理,而不要急于,或者仅仅满足于获取新知识。
有的朋友也许会发现,把充满各种信息的大脑,类比为堆满杂物的房间,不是很贴切:房间,我们可以随时关上或打开门窗,自由决定是否往里面放物件。但大脑,却不是那么听话,即使我们闭上眼睛,堵上耳朵,捂住嘴巴,大脑自己的各种活动都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更多的信息,这个过程叫做“胡思乱想”!
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兼收并蓄,又有条不紊?既海纳百川,又泾渭分明?这就牵扯到知识体系打造的具体方法与工具了。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