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二十年间,信箱已经从一个常用设备变成了某种鸡肋。
小时候也经常去帮爸妈开信箱,因为那时候的水电煤的单据都是每个月送到每家的信箱的。毕业后自己租房住,也还会用到邮箱,里面多了网费单。再来就是各种广告宣传单老往里塞。哦对了, 高中的时候,还会有贝塔斯曼的小册子。
来到北京后,虽然租房搬家很多次,但几乎再也没用到过信箱,也从不会去问房东要信箱钥匙。因为信箱在上海的一大用途就是收各种单据,而北京很大一部分小区的水电煤几乎都是用预付费插卡的,所以信箱的使用率自然就低了。
今天出门看到有邮政的人来开箱送信,就有点感触,因为我们家的信箱是在楼外的,在我们这栋楼的东侧的人行道上,觉得单独立这么个东西真是不太实用了。
回看信箱,或者说邮箱的作用,其实和后来的电子邮箱一样,你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异步队列,等接收方什么时候有空了再一并处理,没有人会因为你不在家就不能交差。在这方面,挂号信就是个反例。
现在大家都不收信了,收得最多的自然是快递。从利用率角度来说的话,如果能把信箱改成更实用的快递箱的话,相信生活毕竟时能美好一些的。毕竟,现在如果人不在家,最多只能送到小区门口的『菜鸟驿站』、『易代卖』之类,如果碰上稍微重一些的箱子,夏天扛回来也是够累一身汗的。
现在都说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大头还是要靠自提来解决,菜鸟驿站什么的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但自提的最终归宿,其实应该是每家楼下的快递箱。
既然是有用的想法,那咱再来考虑下实现难度。首先还是先看信箱,信箱之所以如此普及,是因为每个信箱它小啊,一栋楼的信箱连着放一起也就占一面墙。完了它之所以小,是因为信、单据这些东西本身很小、很扁,因而信箱的入口也只要留一条不宽的缝就行了。入口小,意味着能进不能出,这样也就自然避免了很多信件安全问题。
总结下信箱在居民楼那么普及的原因:
- 小 - 只放信,单据即可
- 简单 - 留一道缝就行了
- 安全 - 那道缝能进不能出
再来看快递箱,如果要建快递箱的话,需要什么解决些什么问题。可以这么说,唯一的问题就是,「体积」!
快递的体积有大有小,首先它先天的不标准,因为一道小缝肯定解决不了如何投入的问题,快递员怎么把东西放到你家的箱子里是个问题。另外,如果碰上大的快递箱,很有可能自己家的快递箱还会不够用。
整理下快递箱的需求:
- 大 - 能放各种尺寸的快递
- 灵活 - 必然不是每家都天天都收巨多快递,灵活分配对于解决尺寸和数量问题很重要
- 安全 - 一是投过东西别让人拿了,二是不能随便什么都让人乱投
一想到灵活分配这点,我就能想象到,如果真有这么个东西存在,那有可能每存进一个箱子,这个机器就要像玩华容道一样左右腾挪,找到一个装箱的最优解。
说回来,光灵活分配这一点,就注定了快递箱一定不能只是个木箱子了,电气化是免不了的。有了电气化,就有软硬件,然后就有了一笔不那么小的成本,商业模式自然也就需要解决。无非向用户收费,包年或者按箱子收费,还有就是机器上放广告。
光有收入还不行,还要打通各个环节,首当其冲是小区物业。他们为什么要支持楼下的快递箱?钱肯定是要分一点的,这逃不了。再来是快递员,以及背后的快递公司,如果这玩意儿不能提升他们的效率,相信肯定也不会来用你。
写到这里,自己感觉有点虎头蛇尾,是要继续畅想下怎么设计这个快递箱吗?也并不是,只是今天刚好想到这事儿而已。也有创业公司在做这个,效果如何可以过些时间回头再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快递箱最关键的是对接到快递公司和物业,解决了这两个节点,对用户的价值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希望3年后,或者5年后,可以在下班回来,上楼前,在楼下扫下手机,把快递给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