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摘选自清泉谷.释迦茅屋.太湖山人所著法宝《心住非家》系列之《菩提树下成正觉》。
能解决身心的实际问题,那才是真正的佛法,觉悟者的法。
我们现在学习佛法,首先要把法讲清楚,讲明白,只要我们把法给厘清楚了,把法搞明白了,解脱是佛法应有的功能。也只有对法的清晰,我们的内心才能产生对法的正信,由此才能正确的认识佛陀,体现佛陀的慈悲与伟大,也只有把法认清楚了,我们才能正确的理解“僧”。对法清楚了,才能正确理解离家出走,出家做和尚,到底为了什么!这样,才能对离家修行的出家人,产生真正的,从内心里发出来的恭敬;心中有法,才会对于出家的修行心向往之,明白出家所谓何事。只有对“佛法僧”的正知正解,我们才会以虔诚之心来亲近弘法的善知识,才会对善知识所讲的法,产生正信的实践。
所谓的正信,是心中坚固不动摇的信仰,是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不会被外面任何的境界所左右,不会被一个电话的内容所左右,不会被一句莫名的是非所动摇。只有正信的确立、正法的建立,才能八风吹不动。苏东坡讲的“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如何吹你不动呢?那是因为心中有法,心中有主,心中有定见,肯定的见解,至此不渝的坚信。正信的确立,它必须有永久性、普遍性、必然性,凡是对于事理或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必须经得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才是正信的确立。只有心中有法,才能远离迷信,远离盲从,远离颠倒,远离是非。只有正信的确立才能对自己的这个五蕴身心真正的认清与负责。
禅宗典故凡夫之见,总是有人我是非,对错好恶。见性之人,所见之时,赤裸裸,光明普照;光灼灼,磊落坦荡;圆陀陀,一丝不挂;不见有什么病。病如是,不病亦如是;生如是,死亦如是。来人虽说是探病,实则是毫不客气的验证了老禅师的境界,老禅师也确实有所体悟并如实对答。
“洞山良阶禅师,在入灭示相前,有一位僧人来探病,看望问候他。出家修行人的看病可不像我们世间人一样,即使对方病的快要死了,他还是拿法来试问,说到:“我听说大和尚,您的身体不是很好了,请问还知有不病的吗?”
来人的功力也是相当了得,一问就知道是非常人所能见闻得知。人家既然问了,洞山回答道:“有的”。这位来人紧接着又问说:“不病的还看你吗?”
这位洞山老法师也很实在,知道来人考他境界,回答说:“我看她有份。”也就是说我在看他呢,他没资格看我。来探病的僧人更进一步问道:”不知您是如何看的?”洞山良阶这位老法师回答来生说:“我见他时没有什么病。”
凡夫之见,总是有人我是非,对错好恶。见性之人,所见之时,赤裸裸,光明普照;光灼灼,磊落坦荡;圆陀陀,一丝不挂;不见有什么病。病如是,不病亦如是;生如是,死亦如是。来人虽说是探病,实则是毫不客气的验证了老禅师的境界,老禅师也确实有所体悟并如实对答。
既然你拷问我,我也来问问你,于是,老禅师对来人说到:“离开了这个有漏的肉体,我们什么地方相见?当四大分散,五蕴身心离析崩解以后,我们将在什么地方再相见呢?”这是洞山良阶禅师考问探病僧人的问话。来僧无言以对,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里,我们抛出学佛、修行最根本的态度:依法不依人。心中有法,已见法性的人,生与死早已看透。当你身体四大违和、失调的时候,会怎么样呢?洞山良阶老和尚说:“我看“他”有份。我们生病呢?是不是病看你有份!腰酸背疼腿抽筋,稍微一点点疼就在那里撒娇,娇气的很,还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人生难得现已得,诸根难俱,现在也都具足了,虽然不是很好用,或者还有点病。虽然,诸相不是很圆满,但是不妨碍修行,不妨碍解脱。能这样子,是最幸福的事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幸福的。所以大家坐在这里,不是业障深重,而是福报非浅呀!看看自己,鼻子长的象鼻子,眼睛像眼睛,有手有脚,整个身体,可能是你自己不是很满意,感觉不是很好,但是坐在这里即能活动,行动自如,又能听闻佛法。所以,这已经是大福报大定性了。
那离此壳漏子,向什么处与吾相见呢?这个老和尚问来僧,离开这个肉体我们在什么地方再相见呢?
大家说什么地方相见?
心中有法,你就清楚了,是在法上见。
佛法讲无常、无我,就在这个法上相见,住在法上,法是无常无我,所以,本无所执,心无所住。在这里,指示我们学佛的人,学佛目的是为了见法。只要见到法了,即使这个肉体消失了,也能在法上相见。在法上见,不能以为有个“我”在那里见。法是什么法?法是“无我”之法,只有你体会到“无我”,他也体会到“无我”,同样体会的都是“无我”,所以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心照不宣,心知肚明,彼此彼此。
这一部分内容告诉大家学佛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话,如果老和尚死了,你怎么办呢?老和尚走后与他如何相见呢?所以要依法不依人,我们今后都会老都会死,说不定明天就无常了。只有依法不依人,我们对这个生死的无常才能看透,对这个生命,才能放下。
试问我业习的惯性如何能改变,试问我执着的爱染何时能了却,试问我无明的冲动如何能漸缓,试问我轮回的脚步如何能停下。生命中因为有佛陀的眷顾,正法的延绵,才让生命得以离切无知!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一灯之明,照亮轮回的夜空,令更多的有情得以岀离。让佛陀的三皈五戒,佛法僧戒,能真正的利益众生脱离苦海,四不坏净,是佛法的基础,更是佛陀的心声;是众生的明灯,更是解脱的导航!愿我们在四不坏净的导向下,趋入于解脱海。 ――清泉谷.释迦茅屋.太湖山人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