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地区,红白事的宴席最能体现一方水土所独具的饮食文化,不同的待客习俗中,最是彰显浓郁的地方特色。即便是在同一个县,四村八乡的风俗也不尽相同。
就拿隆尧县来说吧,村子的红白宴席上,大锅菜绝对是宴席中的大腕,一定要等最后时分才华丽丽压轴出场。许多人为了喝上两碗这浓香味美的大锅菜而翘首期待着,仿佛没有这两碗大锅菜下肚,这场宴席就不能算是完美收官。
(阿兰若素修图)
正宗好吃的大锅菜,只有在农村才能吃得到。大大的铁锅被固定在土灶台上,火苗舔着锅底,锅里倒油,灶下烧火,随着油热,花椒大料的下锅,灶台上已经开始有了香味。手脚麻利的大师傅舀一大勺面酱入锅翻炒,那浓郁的香气顿时呼啦啦直窜上来!灶台旁的风箱起劲儿地拉满,一鼓作气加水放料,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白菜、豆腐、丸子、粉条、海带……小火慢熬,直熬到各种食材消弭了彼此的界限,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熬到了菜软汤汁厚,简直能把人的口水逼仄到极限!这时候,香喷喷热腾腾的大锅菜被满满盛在憨实的粗瓷大碗中,点上几滴醋,手中再攥上两个刚出笼的热馒头,一口馒头一口菜,这时候,根本没有谁会斯斯文文地吃,所有人都甩开腮帮子酣畅淋漓地狼吞虎咽!
大锅菜的魅力就在于此。丰富、温暖、融洽而厚重。
而在隆尧东部和县城一带,红事的宴席虽然也吃热热闹闹的大锅菜,但这菜却又与别处不尽相同,因为菜里又多出一份内容——煎饼,于是这菜也被人们称为“煎饼菜”。
(阿兰若素修图)
要说煎饼可真是个神奇的吃食,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晋代,起源传说更是众说纷纭。如果说煎饼前世的在历史上是军粮、是特产,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那么煎饼的今生则化身为民俗的代表了。“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这是蒲松龄在《煎饼赋》中对煎饼的描写和赞美。
煎饼可以蘸酱吃、可以卷上油条菜馅等一切可以卷进去的美味来吃,而隆尧的煎饼菜也算是煎饼文化的又一创新和升华,只是这创新可谓是年代久远,至于是从何时流传下来,早已无从考证了。
在婚宴的头一天,人们就开始动手摊煎饼了。摊煎饼的过程实在是个美妙的过程。先将绿豆面和白面按比例调成煎饼糊,不稠不薄;用刷子将鏊子上的油刷匀,将面糊均匀地摊在温度适中的鏊子上,再用劈子反复在鏊子上抿,直到抿干,沿鏊子边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来放好,接着用浸透豆油的“油搭子”把鏊子擦一遍,以便摊下一张时好揭。搅面、抹油、摊面、抿干,反复的煎烙,既要掌握好火候,还要一气呵成,这目不暇接的摊煎饼过程简直像是在施展一套拳法!
(阿兰若素修图)
刚刚摊好的煎饼可谓是香软之极。糯糯的饼中夹杂着浓郁的绿豆香味儿,趁热撕扯一张吞入口中,简直顾不得细嚼就直接咽下肚去!
好戏还在后面!喜宴当天,提前备好的煎饼被切成三角形,洒在浓香肥美的大锅菜上,两者皆有宽阔、大气、热情、包容的品性,迅速相依相融,完美地合二为一,大有英雄相惜之势!此时再撒上一层香菜,当然还不能忘了必不可少的醋,当你用筷子拨开油汪汪的汤汁,顺势吸一口早已沾染了大锅菜香气的煎饼,一不小心滑溜溜的粉条被吸进了口中,此时任谁也会埋头吃得肚子溜圆!直到你大汗淋漓喝完三大碗才恋恋不舍放下碗筷时,除了遗憾自己饭量不够大,也只能期待下次再吃煎饼菜了。
作者▕ 碧螺
阿兰若素官网:www.alanruosu.cn
阿兰若素素食商城网站:www.alanruosu.com(关注本公众平台也可直接进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