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男女吵架。
一句“你有没有在意我的感受?”俨然已经成为了女人的必杀金句。而男人“多喝热水”的简单粗暴也同样令女性吐槽不止。
然而上天将男女分开,并不是为了互相嘲讽与鄙视的。男女之间无论是先天的生理差异,还是后天大环境形成的性别意识差异,这些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一昧地苛求一视同仁,本来就是一种不公平。正如我们不能要求男人像女人一样怀胎十月孕育生命,我们亦不能用男人的标准去要求每个女人都有饱满体力与耐力。
我想,作为一个女性生于这个时代,应是万分幸运的:我们既不会被困于闺房,也不会被学堂拒之门外,更不会被长长的裹脚布绊倒。反观漫漫历史长河,我们终于能够理直气壮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拥有了更多选择自己人生与梦想的机会。
然而当女性走出了闺房,走出了家门,我们才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如书中描述地那么友好:我们的学生时代常常会被建议去读文科,又或是在理科类的成绩不如意时,被一句“果然女生就是不擅长理科”噎得哑口无言。我们去找工作的时候,亦常常不可避免地会被问到结婚生子,然后因为产假问题和家庭与工作的平衡被HR问得汗水涔涔。
女性被解放出来的是写在法律上白纸黑字的权利,却丝毫没有动摇普罗大众的意识根本。
诚然,然而话虽如此,人们却往往毫不自知地将“果断、高执行力、高抗压”等这些原本属于性别中立的性格概念与男性的身份直接划上了等号,再先入为主地将女性置于下风,甚至直接挑明了说不招收女性。当一个女性身上展现出了这些品质时,人们又往往会觉得她们十分强势,会很难相处。在这样的刻板印象的作用下,女性便不可避免地要比男性承受更多的不公正。在职场中,女性表现出的优秀往往会得到“和男人一样能干”的诸如此类叫人不适的评价。反之,当男人表现出女性普遍拥有的品质时,人们又往往会笑着赞许他们“注重细节”。
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细节,细细想来,不禁叫人有些惶恐。
年轻有为的男人往往会让人想到卓越和智慧,而年轻有为的女人却会被别人用暧昧的语气说着闪烁其词的猜疑。直男癌们说着“你们的努力不就是为了取悦我们”的论调,七大姑八大姨从你的父母那里关心着你的男朋友你的老公的着落。于是,那些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叹着气来苦口婆心地劝导自己的女儿:“多点用心在家庭上”、“最终还是要嫁人生子的”、“家庭为重”……
那些细密的话语,从小到大,一点一点灌溉渗透进我们的生命历程。潜移默化中,相夫教子俨然成为了每个女性最终不可避免的归宿。“以后嫁个好老公”的话语,慢慢地由从别人嘴里变成了从自己嘴里说出来。这个社会大环境不断地敲打着我们,告诉我们,我们不如男性优秀,我们终将回归到家庭重心的人生里去。我们听得多了,便也信了,我们跟着催眠着自己,再去催眠别人。
我不禁想问,如果我们的一生幸福都要尽数维系于另一半的身上,那么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更优秀的人,意义何在?我们一生努力,难道只是为了在挑拣伴侣的博弈中增加手里的筹码么?我们付出了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才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社会地位,又凭什么要为了别人眼中的轻视而放弃?
“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我也许会忍受黑暗。”然而已经品尝过奋斗的充实,感受过一步一个脚印迎向未来的成就感,我们为什么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梦想成为在家相夫教子的女性,不过是逃不过命运森然,唇舌迫人。
也许当我们为人妻为人母,天性使然,我们中大多数人不可避免地会将更多的重心移向了家庭,但是,这绝不该被理解为理所应当,更不该成为对那些依然为梦想奋斗的女性的指责。
恰恰就在我们振振有词地质疑这个社会是不是对女性太苛刻的时候,一位男性朋友却轻描淡写地反问道:同样是二十来岁的年纪,女性对适龄男性的择偶要求是有房有车,这不是也十分苛刻吗?没有原生家庭的助力,又有几个男性能够凭借几千月薪在几年内迅速独立完成这两项指标呢?此言犹如醍醐灌顶,叫我忽地有些明了:“有房有车”的直截了当,又何尝不是社会在潜移默化中加在男性身上最沉重的枷锁?
谁有能说,男人就比女人过得更容易些呢?
我们觉得别人的眼光与偏见,给我们未来与梦想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然而时间流转,我们也已经成为了一道道锐利审视别人的目光。也许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评判,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去选择的人生,多一点温柔也多一点善良。
我愿为那些为心爱的人牺牲让步的人鼓掌,也愿为全心追逐梦想的人叫好,我更为那些始终心怀梦想,在被生活和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也拼尽全力去靠近梦想的人喝彩,无论成功与否,她们都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只愿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能将心爱的鱼或熊掌都尽数入囊,无论她们人生精彩在何处,都能收获温柔善良的鼓掌。
本文首刊于《厦门航空》195期,请勿私自转载,否则千字千元付费。
此资金80%用于打赏所有成功申诉的参与者。
微信转载千字300元,计费方式以国家稿酬规定为准。
若有其他非商业用途请私信联系本人,以我个人判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