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而他那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则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等帝王的倾心和向往。
其实,除了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曾动过王羲之书法作品的脑筋,而且是直接向王羲之的后人武周石泉县子、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王方庆访求,聪明的王方庆来了个反手一招!
则天求字折本
武周石泉县子、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王方庆出身于古代望族琅琊王氏,家族代有藏书的传统,他的先祖东晋东亭献穆侯、征虏将军、尚书左仆射王珣,南朝宋豫宁县文侯、太子詹事、侍中王昙首,南朝宋豫宁县愍侯、吏部尚书、侍中王僧绰,南朝齐南昌县文宪公、中书监、太子少傅王俭等人在南北朝时期,就是著名的藏书家,万卷经典到了王方庆手中,实在羡煞旁人。
武周神功二年(698年),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按捺不住好奇,就在一次退朝后,单独召见了王方庆,问他访求先祖东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的墨宝。
王方庆显然早就料到了这一天,他从容不迫地回复道:
“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
王方庆也是如数家珍,他说十世从祖王羲之的四十多幅书法作品,已被唐太宗李世民问他的父亲王弘直要走了,现在只有一幅还在家里。而当时李世民拿走的,还有他十一世祖东晋始兴郡文献公、丞相、太傅王导,十世祖东晋领军将军、中书令王洽,九世祖东晋东亭献穆侯、征虏将军、尚书左仆射王珣,八世祖南朝宋豫宁县文侯、太子詹事、侍中王昙首,七世祖南朝宋豫宁县愍侯、吏部尚书、侍中王僧绰,六世祖南朝齐南昌县文宪公、中书监、太子少傅王仲宝,五世祖南朝梁南昌县安侯、度支尚书、射声校尉王骞,高祖南朝梁南昌县章侯、左民尚书王规,曾祖北周石泉县子、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少保、小司空王褒及九世从祖东晋中书令王献之等共二十八人的书法作品共十篇。
武则天听完之后震惊了,第二天就命人到武成殿,把王方庆家族历代的书法作品拿出来遍示群臣,还下诏命中书舍人崔融作序,说明王家的世代传承,称之为《宝章集》。
之后,武则天又将《宝章集》赐给了王方庆,朝野上下都为王方庆感到非常荣耀。
重提严明礼法
由于武周王朝是建立在开国才数十年、仍处于上升趋势的唐朝基础上,而且李唐皇室的皇位继承人庐陵王李显、皇嗣李旦,都是武周开国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的儿子,所以反对武周、拥戴李唐的势力很强大。
为了维护武周王朝,武则天不惜任用酷吏,采取严刑峻法,大力打击李唐皇室成员和拥护唐朝的人,导致社会风气出现滑坡。
武周石泉县子、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王方庆针对这一情况,特意上疏武则天曰:
“令杖‘期丧、大功未葬,不预朝贺;未终丧,不预宴会。’比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陪预朝会,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伏望申明令式,更禁断。”
王方庆认为,礼法的败坏,首先出现在王公大臣身上,老百姓自然有样学样,这种情况不能放任不理。
武则天深有同感,立即采纳了王方庆的建言,下诏切责不遵守礼教的人,于是朝廷内外都很害怕王方庆。
不久,王方庆以年事已高为由,向武则天请求告老还乡,武则天没有同意,而是改命他为麟台监,修国史。
力挺冬季练兵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想要在冬季举行练兵,可有司称不能按时做好准备,武则天只好决定来年春天再练。
石泉县子、麟台监王方庆不以为然,他立即上疏武则天道:
“谨按《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此乃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以习射御,角校才力,盖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也。‘孟春之月,不可以称兵。’兵者,甲胄干戈之总名。兵金性,克木,春盛德在木,而举金以害盛德,逆生气。‘孟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蔡邕《月令章句》云:‘太阴新休,少阳尚微,而行冬令以导水气,故水潦至而败生物也。雪霜大挚,折阳者也。太阴干时,雨雪而霜,故大伤首种。首种,谓宿麦也,麦以秋种,故谓之首种。入,收也,春为沍寒所伤,故至夏麦不成长也。’今孟春讲武,是行冬令,以阴政犯阳气,害发生之德。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王方庆认为,按照古代的礼法时令传统,春夏秋三个季节都不适合练兵,只有冬天可以,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武则天原本就有这个打算,看完王方庆的奏章,马上写了一封手诏答复道:
“比为久属太平,多历年载,人皆废战,并悉学文。今者用整兵威,故令教习。卿以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举金伤木,则便害发生。循览所陈,深合典礼,若违此请,乃月令虚行。伫启直言,用依来表。”
武则天有居安思危的念头,她完全同意王方庆的意见,就按他说的来。
悦史君点评:王方庆知道武则天的心思,能够在不违背她意愿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主张,先祖的墨宝也得以回到自己手中。
不过,王方庆真的投向了武则天,放弃了唐朝了?
这恐怕就看关键时候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