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来这是一个事,并非模糊虚幻的事,我曾看过一个女子低头,手里捧书,沉默不语,我猜测她就在读书,诸如此类的场景,于我窄小的见识中,并不少见,由此我觉得我可以谈谈读书这事,毕竟我见过,也体会过。
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书,当然这得在我认字之后,曾经我以为很小的时候读过书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直到后来有人问我有多么光荣时,我一时语塞,因为我不知光荣二字为啥意思,故此回答不来,不过那时我总算发现,原来生活有诸多层迷雾,剥开一层还有一层,正如道家所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上学那会,每个学期开始,都会分发好多书籍,乃至于分门别类得如此清晰,老师会告诉你这是语文,这是数学,崭新的纸张还散发着墨香,无不让我觉得这是好东西,于是便如饥似渴一天看完一学期的课本,后来发现这个习惯跟随了我多年,好比,好吃的食物总想一下子吃到没,他们说这是缺乏自控力,说这是本能,我边想边吃,最后觉得这是对美好食物的向往。
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猛然勃起的兴致也会在过后步步入迟暮,那句歌咱唱的,高潮过后总是空虚,俗吗?你的心才俗。当一朵美丽的玫瑰花插在牛粪上,你会觉得玫瑰花是香的吗?我想凭我迟钝的嗅觉,只闻到牛粪的气味,学校的书籍,在考学升学这个压力锅煲煮下,早已流失了原汁原味,尽管我想象力不够丰富,提到课本,我也能想到压力,哦,他们又说,这是本能,我信。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众人谈起课内书这三个字时,我便想到还有课外书,我不知这是我小学反义词学得好,还是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然我选择后者。于是我开启了读书的另一扇大门,可以想象当门开启之时,阳光随意洒落,淡淡的书香飘来,我站在那,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于是我便广泛阅读着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多少个日日夜夜。
王小波说:“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而我认为,这世界只有两种书,一种我看得懂的书,一种我不懂的书,当然,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可以递增或递减的。互联网的兴起,我又发现了好多阅读书籍的渠道,也发现了好多人说可以教你一个月读完几十上百本书,凭借我以往的读书经验告诉我,这是假的,而别人告诉我,这是焦虑,什么都求快准稳的焦虑,这下我相信两者了,读书向来我寻求个中滋味最大化,若别人说帮我嚼碎,我容易吃,我会礼貌地说句谢谢,不,说句谢谢你,你字显得很有诚意。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问我读书是不是真的无用,我微微一愣,虎躯一震,以往我的概念里只有懂与不懂,现在提出的有用无用之说,令我一时想不来,但是总有人太喜欢答案了,看见符合自己的答案,欣喜若狂,我不禁想站在人多的一队,以表达我的立场,但是我读了那么多书,我还是谨慎且认真地说了句:“书无有用无用之分,你觉得有用,必会找到有用之处,无用便会找到无用之处”这真的不是偏见,人总会为他的选择付出代价,或得到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