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突然接到三小爷的电话,说我三爷爷"老"("老"指老人过世)了,抓紧让我父母回老家奔丧。听到这里我没有一点哀伤,反倒是很平静,不知道为什么?
提起三爷爷,我经常听到父母说起他的事情,其实他是个苦人。三爷爷从小因为家里子女多,就送给南乡(南方)一户人家,总之南边一个很远的地方。我太爷爷有子女4人,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那时候家里的确很穷,穷的都揭不开锅了,所以三个儿子之中有一个要送人。因为三爷爷年龄最小,又是最顽皮的一个,所以家里忍痛送人了,送人的时候,他已经十几岁了,能够记事了。
有时我也纳闷:为什么这么迟送人?一是父母不忍心送人,所以迟迟拿不定主意;二是家中到了最困难的时刻,迫于无奈。老谢家的事情,其实你不懂!
三爷爷被送到一户没有生养的夫妇家中,刚开始对他很好,再后来夫妇俩生了个儿子,就开始嫌弃三爷爷,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有时候让他干家中的所有的重活累活脏活,10几岁了,也不让上学。话说回来,三爷爷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他从小看人家打牌学人家赌钱,好的不灵坏的灵,一看就会,所以沾上了赌博的恶习,以至于他的几个儿子都会打牌,可能是遗传的缘故吧!
由于三爷爷的坏习惯,这家人对他越来越不满了,后来还是因为赌钱的缘故,三爷爷的一条腿让对狠心的夫妇给打瘸了!并对他的死活不管不顾,三爷爷只好在村子的南边搭了个草庵子住了下来,在村上以乞讨为生,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遇到好心的人家都会给口饭吃,暂时不至于被饿死…旧社会就是人吃人的社会。
太爷爷过一段时间总会去看三爷爷,虽然送人了,但毕竟父子情深。不知太爷爷怎么听说了这件事,当他看到三爷爷被赶出家门,腿也打瘸了,抱着半个馒头在草庵子里睡了几天了,父子二人顿时抱头痛哭,观者无不动容!为了不让三爷爷再受苦,太爷爷毅然决然把他领回了家,一家人见到三爷爷的时候,全家都掉下眼泪。
三爷爷回家的时候,他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至于多大年岁,我不是很清楚。没过几年家里就开始为他张罗着说亲的事情,附近的姑娘听说了他的事情,看到他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哪个敢嫁?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其实三爷爷长得还是上得了台面的,个头不矮,长相清瘦,如果不是腿有毛病,许多人家还是愿意和老谢家结亲的。我们全家都替他的婚事操心,尤其是做父母的。当时我的大爷爷,已经入赘在村上;我的爷爷,排行老二,也已经成家;大姑奶奶也嫁人了。所以现在三爷爷的亲事就被搬上议事日程!总之全家发动所有的关系,找亲朋好友,四处求人,为三爷爷的亲事而奔走。最后,我们村北边的一个村子的一位姑娘,也就是年轻的三奶奶说愿意嫁。当时三奶奶做姑娘时名声也是不好,为人精明要强,事事斤斤计较,所以一直很少有人愿意给她提亲。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偏偏三奶奶看上了三爷爷,这就叫做缘分!什么叫缘分,就是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我听说旧社会结婚,男女双方是不见面的,也不相亲,只有到入了洞房才能见到对方的真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嘛!当然他们是见了面的!三爷爷很幸运,村里人都这么说。
三爷爷娶了三奶奶!
三爷爷结了婚,没有分家,和太爷爷、我的爷爷一大家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说这话没错,当时一大家子,就住在老屋里,三间房子,一家一间。我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住的下的。即使这样,家庭里也会爆发出矛盾,虽然三爷爷和我爷爷不会,但妯娌间是难免的,因为我奶奶脑筋有点不好使,好说些不中听的话,三奶奶呢也不是好惹的,所以经常免不了有口舌之争。一般情况下,我奶奶每次都能占得上风,因为她经常会拿三爷爷的腿说事,三爷爷就是个胆小的人,他不愿坏了兄弟的情分,经常息事宁人。但三奶奶气不过要求分家,于是太爷爷就在村子南边给三爷爷盖了三间土墙草屋,让他一家单独另过!
分家的时候,三爷爷已经有四个子女了,也是三个男孩,一个女孩。有时候我很感慨,三爷爷家是人丁兴旺,而我们家到我从我父亲这一辈就开始都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我父亲、我姑姑、我和妹妹。
以前的日子不好过,这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现象。那个时候还没有分田到户,挣公分,吃大锅饭,挣得多吃得多。三爷爷因为腿脚不便,所以干起活来比别人慢了不少,当然拿的工分就少,就像我们拿死工资吃饭一样。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全靠工分吃饭,一年也难能挣下几十斤粮食!三奶奶又是一个要强的人,虽然也上工,但工分也少,所以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有时感到很庆幸,听说以前都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还好这样的事情没有在我们家族中上演。
一家老小要吃饭,而三爷爷又腿脚不便,但无论如何也要撑下去的。除了农忙时节去上工,三爷爷还跟着村里的匠人学会了盖房子造桥的本领,也能挣点收入,我就曾经见过他在村上造过石头桥,10几年过去了,石桥仍能过车马,受三爷爷的影响,他的四个子女都会这门手艺,尤其是三小爷的手艺最好。后来分田到户,个人忙个人吃,这个相当于自主创业,不再有工分的束缚了,三爷爷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田里的收成好了,一亩地也能收两三百斤小麦,家中的日子也就好过多了。为了让田里的庄稼收成更好,村上的人家基本都喂牛,大人小孩割草喂牛,牛是生产力,牛既可惜犁地拉车,牛粪又可以肥田,所以牛的地位要比人的还要高。那个时候有些头脑活的庄稼人已经开始使用化肥 ,因为用化肥增产明显,收成就好。农民嘛,一年到头就这些个事情,伺候庄稼,有吃有喝就行了,多么朴素的生活啊!但三爷爷偏偏不喜欢使用化肥,人家都用,可他就是不用。为什么呢?我父亲经常和我说舍不得上呗。可能他没有意识到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的道理吧,其实都不是,家庭的原因——没钱买肥料;还有三爷爷怕借钱,因为胆小,或者说是无能为力吧。至于他到底怎么想的,只有有空问问三奶奶了。
后来三爷爷费尽周折总算把四个子女拉扯大了。说一件事情你大概就清楚了,二小爷结婚的时候需要六百块钱,三爷爷家里没钱,600块钱对普通人家,这在10年前都应该都能拿出来,但这是个特殊的家庭!三爷爷只有再次舍下脸面,向村上的人借,后来用了几年时间才还上,欠了一个好大的人情。还有一回,三小爷结婚的前夕,三爷爷还在嘉兴拾破烂,有人问你儿子都快结婚了,你还拾什么破烂?他这才恍然大悟,当他回到老家时,正赶上三小爷的婚礼。我不知道他当时的心情是高兴还是生气?
从第二件事情来看,在这个家里,三爷爷的地位已经不是一家之主了。不是说家庭不需要他,而是家里的子女都长大了,能做主了,他们也不想让三爷爷太操心了。我想这不是什么坏事,但在这件事情上面,三小爷做得有点过份。自从三小爷结了婚,家里也欠下一笔债,三爷爷没有和他们分家,为了还三小爷结婚借下的债,而是继续到嘉兴和三奶奶一起拾破烂。两位老人因为没有本钱收破烂,所以只好拉着板车到处拾,边走边拾,一天下来要跑几十里地,中午从不回来吃饭,随身携带干粮。以前我们村到外地都干这个,我们村其实是远近闻名的“破烂村”、“厨子村”、“瓦匠村”、“大学生村”,收破烂的多,厨子多,瓦匠多,考大学的多,也算是人才济济了(我们不是蓝翔毕业的)!那时候收破烂最为低弱,没有面子,仅仅只是作为获取一种外收入的方式,但收破烂入门快,也不需要技术,是个人都可以干!顺便说一下,我父母就是做这个的,但是他们去收,很少捡,没什么丢人的,我有时候感觉到很自豪!与以前相比,现在收破烂已经成为一项光辉的事业,许多人拿它当事业这么做。我父母有时劝我,不如收破烂,说不定哪天我就改行了!
三爷爷基本上属于没有能耐的人,腿都这样了,我们还能要求做什么呢?三奶奶是个好强之人,又是个爱干净的人,她感觉嫁给三爷爷窝窝囊囊的,嫌弃他。每当三奶奶说些不中听的话,三爷爷都会选择沉默,或许他感觉自己真对不起三奶奶吧!
后来三爷爷耳朵越来越背,有时候需要大声喊他才能听见,这才是前几年的事情。去年回家过暑假,我才听说三爷爷突发脑溢血,差点要了命,我送了两百块钱去,三爷爷坐在躺椅上,还能说话,能认识我。我以为他会好起来,谁知道到了年底,三爷爷又发病了,这次却只能躺在床上,靠吃流食活命。期间,我母亲去看望过他一次,听说由于长期躺在床上,身上都烂了…久病床前无孝子,儿女虽说孝顺,照顾起来的确难人,都有了嫌弃的意思。后来我偶尔也打电话回去问问三爷爷的情况,只听大小爷说就那样。后来就没有再问。
三爷爷毕竟是走了,我想他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吧!他也算是儿孙满堂,开枝散叶了,并且他的儿女都是有手艺,又能挣钱,如今我们老谢家的人走在街上,没有不客客气气跟我们说话的,老谢家已经成为村上的“名门旺族”。老谢家牛气哄哄!三爷爷这辈子我想能用“默默无闻”四个字来概括,他默默无闻走过74年。 如果说他能够给我们留下什么的话,那就是他的那条腿的故事和老谢家不烂赌的家风。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和三爷爷不够亲,但他的确对我很好。三爷爷没读过书,他教育孩子都是极其严厉的。虽然我不是他亲孙子,但他对我有时也用骂的方式,他骂的对,我从来不还嘴,因为他是长者,这也是家风(顺便总结老谢家的家风,关键词:不烂赌,孝顺,忠厚仁义,责任)。
关于三爷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些事情也不是很确切,有必要回家再问问三奶奶。
逝者如斯,三爷爷,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