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


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


各位好,今天我们来讲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我保证这本书每个人都会喜欢,叫作《哲学的慰藉》。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为它做翻译的是社科院的前美国研究所所长资中筠先生,她虽然是一位女士,但是大家都尊称她为先生,可见她的学术地位之高。为这本书写序的人是周国平。


这本书的体量正好承载了一个普通人对于哲学的需求。就像我们大家都是平凡人,没有好好读过哲学,如果让你读大部头的哲学史,或者把尼采、叔本华的作品做一本专著给大家讲,确实都很费劲。德波顿挑了六个史上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写了这本书,让这六个人分别给我们的人生做出某一个方面的安慰,所以他把这本书叫作《哲学的慰藉》。


德波顿这个人有必要介绍一下。他十八岁的时候在剑桥读书,到了剑桥他发现没什么好学的,都没意思。然后他的爸妈就跟他约定,说:“你可以不好好上学,不要紧,但是我们给你在附近的一个书店办了一张会员卡,你可以在那儿随便记账,想买多少书就买多少书,买书不限制。”后来他爸妈很后悔做了这个决定,因为他买太多书了,这个人上大学就是读书,自由买书,读了特别多的书。


他选出来这六位哲学家,能通过不同的视角,教会我们坦然地面对和接受生活当中的各种各样的安排。


那第一位当然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所带给我们的叫作“对与世不合的慰藉”,如果你生不逢时,如果你和你所活的这个时代有很多的冲突,产生大量的痛苦,那么你应该读一下苏格拉底的故事。


首先从苏格拉底的死亡说起。画家大卫画过一幅很著名的画,叫作《苏格拉底之死》(雅克·路易·大卫,法国著名画家,1789年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这张图就是著名的、大卫画的《苏格拉底之死》。


图片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还在以手指天,在跟大家讲他的哲学想法,然后另外一只手伸向那个毒汁,准备要喝毒汁自杀。旁边是他的朋友,床前坐的这个白头发老人是柏拉图。实际上柏拉图当时只有二十九岁,但是作者把他处理成了一个白头发的人。画面上还包括痛哭流涕的苏格拉底的妻子等等。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399年的春天,三名雅典公民对这位哲学家提起了诉讼,告他不敬城邦之神、传播异端宗教、腐蚀雅典青年,罪名重大,非判死刑不可。为什么苏格拉底会被判死刑?因为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个东西叫作观念常识,当这个社会上大量的人都拥有这么一个观念常识的时候,一个哲学家挑战了这个常识,就会招致其他人的愤怒。


当我对这个世界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牢固的认知框架的时候,如果有人挑战到了我的框架,如果你告诉我说,我的认知框架不对,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好奇,并不是想要问一下我为什么不对,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所以苏格拉底做出了牺牲。


那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苏格拉底的生平。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生于雅典,这个人一辈子赤脚,不爱穿鞋,据说终生就穿一个袍子,估计味道很大。有一个非常凶悍的妻子,他的妻子冲他大喊大叫,然后过了一会儿,就一盆水泼过来。然后大家都笑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说:“我就知道电闪雷鸣之后,一定会有倾盆大雨。”他跟他的妻子就用这样的方式相处。


当时的雅典并不大,一共二十多万人,相当于咱们今天一个大型社区这么大。苏格拉底每天在大街上走,遇到一个人,他就拉着人家提问,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大家明确很多的概念和定义。


公元前423年,阿里斯托芬(古希腊三大喜剧家之一)写了一部喜剧,叫作《云》。这部喜剧对于苏格拉底的人生有着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在这部喜剧当中,阿里斯托芬把苏格拉底作为嘲弄的对象。大家知道,喜剧的力量是很大的,因为喜剧只需要负责嘲讽,只要能够把这么一个学究的那个学究气描述出来、嘲讽他,就会让老百姓通通地不喜欢他。


所以,当阿里斯托芬用喜剧塑造了苏格拉底这样一个特别奇怪的、有点傻傻的、有点怪里怪气的哲学家的形象的时候,雅典人就跟着这个喜剧一起来嘲笑苏格拉底,所以苏格拉底的形象被不断破坏。


苏格拉底的思辨方法基本总结下来是这么几招:“第一个,取一种为世所认定的常识论断,比如说勇敢、团结、勤劳这样的词;然后,第二步,想象一下这一论断可能是错的,尽管说这话的人充满自信,寻找这一论断可能不对的情境,不断地提出疑问;第三个,如果对以上问题找到例外的情况,那么原来的定义就是错的,或者至少不准确;第四步,最初的论断必须考虑到以上例外,并将之精确细腻地表达出来;第五步,如果随后又找到了对以上修正过的论断来说的例外,那么整个过程再重复一遍。”


“真理——就迄今为止人类可以企及的而言——寓于一项看来驳不倒的论断。追求真理就是发现我们原来差不多认为是的,其实为非。不论阿里斯托芬如何加以歪曲,思考的产物总是优于直觉的产物。”


这一段话,是作者根据他所读的苏格拉底的书,总结出来的苏格拉底的方法论。最后这句话很重要,就是无论那些嘲笑的人、那些写喜剧的人怎么样去开玩笑,怎么样去引发大众的哄堂大笑,让大众觉得这人真傻。但是你经过理性认真地思考的结果,就是优于你从直觉简单地得出的结论,这是苏格拉底当时所做的贡献。


然后,他被送上了法庭。那时候古希腊已经是有陪审团制,有的案件会有上千人一块儿审,像苏格拉底这个案子有五百人在现场。最后投票的结果是二百二十票判无罪,二百八十票判有罪。苏格拉底听到这个结论以后说了一句话,他说:“我没想到比分这么接近。”


可惜的事是什么呢?思想不像陶器那么容易分辨。我们看到一个人做陶器做得很好,那个人做得不好,我们大概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是,思想的优劣,这个人的思想好一点,那个人的思想糟糕一点,这个人是真正的哲学,那个人是一个心灵鸡汤,这个表现是非常难以分辨的。尤其是对于缺乏这方面训练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思想不像陶器那么容易分辨。所以,苏格拉底被判决了死刑。


这个作者讲:“真正的尊严从不来自多数人的意志,而是来自正当的论理。”你说理的过程是不是符合逻辑,是不是正当,这个才是你真正尊严的来源。而不说有多少人在鼓舞,有多少人在投票,这个并不重要。


苏格拉底最后做了一个陈述,他说:“如果你们处死我,你们将很难再找到像我这样的人。事实上打个玩笑的比方:我是受神灵委派附在这个城邦身上的,这座城就像是一匹良种马,由于身躯太大、容易懒散,需要牛虻蜇一蜇。如果你们听从我的意见,就会让我活下去,但是,我猜想不久你们就会从瞌睡中醒来,听从阿尼图斯的话,一巴掌把我打死,然后再接着睡。”(阿尼图斯是审判苏格拉底时的审判官之一。)


他预言到了自己是一个警醒者,他预言到了自己是在做警醒的工作,就像马身上的那个牛虻一样,蜇它。但是城邦里的人所用的办法就是打死牛虻,接着睡觉,这个城邦不需要被你唤醒。所以苏格拉底被判决死亡。


然后行刑者来了,手里端着一杯毒药——这都是当时参加过苏格拉底的行刑现场的他的朋友,所做的记录——苏格拉底见到此人就说:“朋友,你是此类事的专家,你说该怎么做?”他说:“把它喝下去,然后在屋里走,直到两腿发沉,然后躺下,它就会自己发作了。”说完,他把杯子递过去,苏格拉底平静地接过来,手不发抖、面不改色,他把杯子放到唇边一饮而尽,神色怡然并不觉得味道苦涩。


“到那时为止,我们多数人还能忍住泪。”——这是斐多的叙述——“但是,当我们看着他真的喝下去时,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不能自已。在我之前,克里托已经控制不住眼泪而走开了,阿波罗多罗斯早就一直在流泪,此时不禁哭出声来。他使得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不能自持,除了苏格拉底本人。”就是苏格拉底能够坦然地面对着死亡。


在苏格拉底死后,事情迎来了反转。就是希腊人在苏格拉底去世了以后意识到了苏格拉底的伟大,那三个状告苏格拉底的人都被判流亡,他们都纷纷选择了上吊自杀。甚至雅典人听到苏格拉底的名字就会流下眼泪来,因为整个城邦都为苏格拉底难过。


“但是苏格拉底之死也可能使我们有被误导的危险”,这个作者在最后强调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它可能使我们形成一种自我欣赏的信念,在被多数人憎恨与正确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好像天才和圣人的命运就是先受误解,然后再由利西波斯给他们塑铜像。”利西波斯是著名的雕塑家,雅典人为了纪念苏格拉底,请他给苏格拉底塑了一尊雕像。


虽然苏格拉底是与世不合,但不代表着所有与世不合的人都是对的。作者说这不是苏格拉底的意图。“认为与世不合就是真理的同义词,与认为与世不合是错误的同义词一样幼稚。一种思想或行动是否有价值,不取决于它广受赞同,或广受攻击,而取决于它是否合乎逻辑规则。一个论点不能因为多数人谴责就是错的,但也不能以英雄的姿态总是对抗多数,以为这样就一定正确。”


哲学家向我们指出一条路可以摆脱两种有力的错觉——应该永远听从舆论,或者决不听从舆论,这是两个错觉——这条路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追随他的榜样,努力做到永远听从理性的律令,就会得到最大的回报。


所以在苏格拉底的这一部分,我们能够看到苏格拉底坦然地面对生死,这也是哲学给他带来的帮助。另外,我们还能够看到,一个人可以如此地不被世界理解。所以你在现在的社会当中,受到一些与世不合的委屈,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不必苦恼。你想想看,你总没有被送来一杯毒芹汁毒死吧。所以这是第一章,苏格拉底给我们带来的“与世不合的慰藉”。


然后时间再往下,到了公元前341年。这时候,在萨摩斯岛诞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伊壁鸠鲁。我们曾经讲过的《生活的哲学》里边谈到过伊壁鸠鲁,说这个人强调要活得不被人知觉。伊壁鸠鲁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哲学流派,就是享乐主义。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目标,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


这一章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叫作“对于缺少钱财的慰藉”,如果你穷、没有钱,你需要读一下伊壁鸠鲁的作品。但是,你说伊壁鸠鲁不是告诉我们要享乐吗?伊壁鸠鲁说:“如果有人自称对研究哲学尚未准备好,或者已经错过了时候,那就等于说他不是太年轻就是太老,不能享受快乐。”伊壁鸠鲁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研究哲学,就是不能够享受快乐。


他在雅典建立了学校,后来有很多关于伊壁鸠鲁学校的传言流出,因为他老强调享乐主义,就导致有很多人在外边说他的风言风语。说伊壁鸠鲁每天要吃很多顿饭,而且吃饱了以后还想吃,就吐,吐出来,然后再接着吃,说这个人贪吃得要命。还有人说,不能描述,那里面全是淫乱的事情。太糟糕了,非常恶心的一个地儿。


这些东西全都是谣传,但是你知道这些谣传相当有力量,有力量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今天的《牛津英语词典》你去看有一个词叫作“伊壁鸠鲁的”(epicurean),就是用一个形容词,说这个东西、这个杯子,特别“伊壁鸠鲁”,或者这顿饭相当“伊壁鸠鲁”,“伊壁鸠鲁的”这个形容词代表的就是奢华,代表的就是享乐。所以这种传言,对于这个哲学流派是有影响的。


实际上,伊壁鸠鲁的核心是要让我们研究到底怎样才能够快乐?人生怎么才能够快乐?他想研究的是这个东西。这里边有一个比喻特别重要:你问一个人怎样才能快乐,和你问一个人怎样才能健康一样难回答。


在古希腊古罗马的那个时候,假如有一个人头疼,头疼得要命、头痛欲裂,你知道医生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吗?他们会把这个人的脑袋摁在床上,然后用一个钻头钻进去,拿一个钻头给他脑袋上开一个洞,说你脑袋开个洞,漏点气出来,你的脑袋就不会那么疼了。很多人就被这样钻死了,命都没有了。


因为那个时候的人都不知道怎么才能够健康,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乱来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回答怎么才能健康,所以连钻头这样的事都能够发生。


那么反过来,请问大家一下,你真的知道怎么样才能快乐吗?这两个问题的难度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病人不知道病因。所以当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快乐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很多错误的方式。


比如说我们不断地挣钱、我们不断地买车、我们寄希望于买个包可能会变得更好,我们想到谈一场恋爱可能会变得更好……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外在的这些物质,能够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欢乐,但实际上往往会带来更多的痛苦。比如说你狂吃了以后你要减肥,你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车以后你要还贷款。然后你痛苦得要命,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看看伊壁鸠鲁给出的这个快乐清单。实际上他生活得很简单,伊壁鸠鲁只喝水、不喝酒,一顿饭有面包、蔬菜和一把橄榄就满足了。他吃得特别地简单,他根本不像传说中那样那么奇怪。他开出的快乐需求清单上只有三样东西:


第一个叫友谊。一个人要快乐,要有友谊。他说:“凡智慧所能提供的助人终身幸福的事物中,友谊远超过一切。你在进饮食之前,先好好想一想,要与谁同进,而不是吃什么喝什么,因为没有朋友共餐,生活无异于狮子和野狼。”伊壁鸠鲁的住宅像一个大家庭,但毫无阴沉闭塞之气,有的只是同情和温馨。因为他认为友情很重要。他办过学校,也是为了让这些能够说到一块儿的人生活在一起,大家价值观一样,都追求简单的快乐。


第二个叫自由。家徒四壁,不必汗颜;黄金万两,无可炫耀。就是你首先得自由。我们打算将来给大家讲一本书,叫作《瓦尔登湖》。《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就说,他如果只是要挣够这一年所需的热量——因为人活着就是为了热量,你只要挣够这个热量就够了——只要工作六周就足够了。工作六周挣够了这一年所需要的热量,剩下的时间谁也不伺候,就在湖边坐着看书、走路、玩、听鸟叫,然后观察自然,这才叫真正的自由。


而我们今天呢,是拿了大量的时间,想要挣更多的钱,但是丧失了很多的自由。所以对伊壁鸠鲁来讲,清单上的第二个就是自由。


第三个叫作思想。就是如果你只有简单的思想,没有深刻的追求,你不能够读更多的书,不能够理解更透彻的自然,那么你的自由和友谊是肤浅的,所以要有深度的思考。


伊壁鸠鲁特别关切的是同他的朋友们一道分析他们由金钱、疾病、死亡和鬼神引起的焦虑。他的理论是:如果能合乎理性地思考生命有限的问题,就会意识到,人一死,物我两忘,复归于无,不用担心死亡。伊壁鸠鲁用深刻的思想来打败死神,对于真正懂得不活着没有什么可怕的人来说,生命中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


所以伊壁鸠鲁曾经做过一个特别不讲理的论证,他说:“死神来临之前我活着,所以我不用怕死;死神来临之后我已经死了,我更不用怕它,所以我不怕死。”无论这个死神来,还是不来,我该活就一直活着;死,反正我已经死了,所以我不会跟死神一直待在一块儿。这是伊壁鸠鲁的理论。


他认为人都有欲望,其中有些是自然而必要的,有些是自然但不必要的,还有一些是既不自然又不必要的。哪些东西是自然而必要的呢?比如说朋友、自由、思想、食物、避风雨的地方、衣服,你看这些东西是自然而必要的,我们都得有的。


自然但不必要的呢?太大的房子不必要,虽然很自然,但是不必要。然后需要有个私人浴室,需要顿顿都宴饮,吃很好的东西,需要有奴仆,需要吃鱼、吃肉,这个是自然的,但是并不必要。


然后还有一些既不自然又不必要的,比如名望和权势。就是你特别想出名,你特别想拥有上百万的粉丝,像这样的事都属于妄念,因为那个东西不能够给你带来幸福,反而会给你增加特别多的负担。


伊壁鸠鲁说在消除了匮乏的痛苦之后,清茶淡饭与丰盛的宴席带来的快感是相同的。

比如说,你月收入在一万块钱以下的时候,每增加一千块你会高兴很多。哇,开心。但是当你的月收入,比如说,达到了五万,到达了十万、一百万,其实带来的感受就差不多了。因为你再有钱的人,你无非是行、住、坐、卧。每天要吃饭,要烦恼,要跟人互动,要解决很多的问题,所以人不必要追求过度的物质的享乐。


所以,你如果真的懂得了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你会发现他其实是安慰我们的,让我们知道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钱,也可以过得很好。


既然伊壁鸠鲁说的这个道理大家都能听懂,那为什么这个社会上的人还在拼命地追求更多的东西?包括我在内,大家都在拼命地追求更多的东西,为什么?伊壁鸠鲁给出的答案太牛了。


伊壁鸠鲁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对于我们不理解的需要,昂贵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适当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并不能够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你就会觉得,那些看起来很贵、别人都没有的东西,搞不好那个算是一个解决方案吧?


当我们心中想要自由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自由,看起来那辆越野车应该算是自由吧?我们以为那个越野车代表着自由,所以我们买下了昂贵的越野车,以为我们买到了自由。当我们想要获得友谊,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友谊,但是我们看到了一瓶昂贵的葡萄酒,我们觉得这瓶昂贵的葡萄酒可能能够给我带来友谊吧?于是你去买昂贵的葡萄酒。


所以这就是这句话的背后的含义,就是对于我们不理解的需要,我们需要友情、需要自由、需要爱,但是我们不知道如何获得。这时候,昂贵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恰当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这句话特别神,就是让我们真的理解了伊壁鸠鲁所带给我们的安慰:对缺少钱财的安慰。


所以听完了伊壁鸠鲁的故事,你有没有觉得会稍微淡定一点,有几颗橄榄、有一些面包其实日子就可以过得很好。


接下来,这位哲学家叫塞内加,这就从希腊到了罗马时代。大卫也给塞内加画了一幅画,大卫这个人擅长画的这种历史题材的大型叙事画,他画了第二幅关于死亡的画——《塞内加之死》。


图片

《塞内加之死》


塞内加是在公元65年4月份的时候去世的,他的学生是尼禄。各位听到尼禄这个名字有没有汗毛倒竖,这是古罗马时期的一个著名的暴君,卡尼古拉下边就是尼禄,这两代人都是暴君,极其残暴。尼禄是塞内加的学生,他给尼禄做了五年的老师,还做了十年的副官,两个人按理说应该有着相当好的感情基础。但是尼禄派了一队士兵到他们家,说皇帝让你自杀,就给赐死了。


这时候,塞内加周围的人就哭成了一片,因为塞内加是一个哲学家,人品很好。然后他的妻子也哭得不得了,他的妻子说,我也想跟你一块儿自杀。塞内加说:“你树立这样美好的榜样,我将无怨。我们死得同样坚强,不过你的死更加崇高。”他跟他妻子说完,他妻子刚一划这个手腕,就被那个罗马的卫队长制止了,说:“不行,皇帝没有说让你死,只让他死。”


周围的人都在哭,你们听,塞内加这时候说什么,他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名言:“你们的哲学都去哪儿了?”你们跟着我学哲学学了一辈子,到了此刻关键的时候,在最关键的时候,正是要用到哲学的时候,我没有在你们身上看到哲学,你们的哲学都去哪儿了?“多少年来,他们相互激励的那种处变不惊的精神哪里去了?”他说,“当然,谁都知道尼禄残暴成性,他弑母杀兄之后,只剩下杀师了。”


所以从塞内加以后,西方的话语体系当中出现“哲学”这个词的时候,各位知道代表着什么吗?“哲学的”代表镇定自若。就是塞内加是镇定自若的典型代表。他所从属的哲学流派,就是我们所说的斯多葛学派(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它的主要思想是在面对动荡不安,不可预测和态度刻薄的世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他是斯多葛学派最重要的一个代表。


他的地位很高,他经历过庞贝古城,他经历过暴帝卡尼古拉,然后还经历过尼禄,所以这个人每天面对着非常强大的压力。二十岁的时候,他得了肺结核,经过了六年的折腾最后终于活了下来。结果在卡尼古拉被刺杀身亡以后,他又被卷入一场宫廷的政变当中,然后被流放到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就是拿破仑的老家,在那个地方又流放了八年。


所以塞内加是怎么挺过这一切苦厄的呢?他说:“是哲学给了我生命,而这是我对它最起码的回报。”就是在他最后临终的时候,他能够用哲学的方法冷静地对待这一切,是他对于哲学最大的回报。


他的理论核心就是:挫折必不可少,所以每一个人要做好准备。其实我们这一生当中大量的时间都是在遭遇挫折的,而普通人如果没有哲学的帮助,我们会出现很多奇怪的表现。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会愤怒。遇到一个墙过不去,我们会很愤怒;家里边遥控器找不着,你会生气。你会说:“怎么搞的?”然后把那些东西翻得乱七八糟的。


你知道塞内加怎么评论这件事吗?他说:“这是滑向精神错乱最快的捷径。”就是晚饭迟开了几分钟,周围有一些声音嗡嗡嗡嗡地响,正在录像的时候苍蝇飞来飞去,这些事情会让你觉得无比地愤怒,甚至,你吃饭的时候旁边有人大声说话,干扰你,你都会觉得要发作。


生活必不能十全十美。你想,他是这么位高权重的贵族,他是皇帝的老师,但是他时刻相信生活不能够十全十美。“恶人做恶事有什么奇怪?仇人害你,朋友惹恼你,儿子有过失,仆人行为不端……难道这些都是前所未有之事吗?自古以来这种事常有发生,你为什么对这些事大惊小怪呢?”所以愤怒是不必要的。


接下来就是震惊,就是我们很多人在面对这种不确定的事发生的时候会震惊。作者举了很多飞机失事啊、出车祸啊这样的事情,他告诉我们说:“无常的发生天天都在,焦虑就是来自对无常的抗拒。”就是我们总是觉得人生还很漫长,但是对于一个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来讲,他认为这一切东西随时被剥夺掉都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他每天都在做这样的训练。最逗的是这个,因为你知道他跟尼禄待在一起,尼禄是动不动就杀人的,所以塞内加身边经常就有朋友就被拖出去喂老虎了、喂狮子,就被吃掉了。所以塞内加说:“每当有人在你身旁或身后倒下时,你要大声喊道:‘命运之神,你欺骗不了我!你要趁我不备扑到我身上,我知道你的计划,诚然你打击了别人,但我知道你的目标是我!’”


还有一项是焦虑的情绪,塞内加说了一句特别狠的话,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作为很多人的座右铭。塞内加说:“如果你想消除一切担心,那么请设想你所害怕的一切都会发生。”


其实我就这样做的。我们整天就想说千万别这样,千万别那样,老担心这些事情,我觉得你老担心这样的事,不如你好好想想,真发生了能怎样?这个才是真正能够让你减少焦虑的方法,而不是天天烧香拜佛,祈祷着不要发生事。


大家看的《红楼梦》,《红楼梦》里边最爱烧香拜佛人是谁啊?大家知道吗?是王夫人。王夫人天天烧香拜佛。那谁最焦虑呢?也是王夫人最焦虑。就是你越想求神拜佛,你越希望各种坏事都不要跟我沾边,不要发生在我身上,事情就会突如其来地发生。


但是,如果你能够像贾宝玉一样经常设想:妹妹们都走了,我也死了,我就乘着眼泪漂走了。他把这个糟糕的事想了很多遍,所以到最后真正抄家的时候,最淡定的人是贾宝玉。这就是哲学对一个人的帮助。这很有意思。


塞内加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他说,智者什么也不会失去,万物皆备于他一身。智者没有什么好失去的,智者是自足的。如果他因疾病或战争失去了一只手,或者某种意外使他失去了一目或者双目,他也会满足于只剩下给他的那一些。


最后这段话,塞内加说:“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即使在她似乎愿意和平相处之时也没有。我把她所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那些东西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


我们大家今天可能会觉得,我离塞内加还差得远呢,他是拥有那么多东西的人。其实大家拥有很多东西,比如说你有健康,你有美貌,你有爱情,你有家庭,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那么一点点财富,有一个地儿可以住……这已经足够多了,你跟一个古希腊或者古罗马的人比起来,你已经足够多了。你还有手机呢,你想想看,你有这么多的东西。


但是你要让你和这些东西之间保持一个很宽的距离,这个很宽的距离意味着说这些东西可以被命运女神夺走,但是对你不会有丝毫的影响。这个距离发生在心里,就是你在心里边如果和所有物质的东西搅和在一起,同化了,那么就算是丢个手机,摔碎个手机壳,你的心都疼得要死,都难受,因为你跟它们混在了一起。


但如果你能够把这个距离拉开,像塞内加一样,说这些官位、这些名誉不重,要它们跟我始终有一个很宽的距离。“智者不把错误的解释强加于一切事物”,这个就是斯多葛学派的典型学说。


所以塞内加有一句名言:“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这话说得多好。就是如果你真的悲观到了这种程度,其实是一种幸福。你可以开始坦然地面对生活了,因为还能更糟到哪儿去呢?没有什么更糟糕的事情了,命运女神给你的东西都可以随时拿走。这是塞内加对于受挫折的慰藉。


好了,接下来这位要轻松很多了。


蒙田给我们的叫作“对缺陷的慰藉”。蒙田特别关注人的肉身,他认为一个人身上有什么样奇怪的肉体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你根本不需要自卑,不需要难过,谁还不打嗝放屁呢?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1533年,蒙田出生在法国波尔多。他们家有个巨大的城堡,因为这些贵族都不用工作,他每天就是读书,就是一屋子拉丁文的书拼命地读。他有一个观点说:像动物一般生活,强似拥有巨大书斋的理性的人的生活。


就是像古代的塞内加这些人,会提出很多对于智慧的追求,在蒙田看来太奇怪了,他觉得没必要。因为有时候人没有动物开心。他认为动物比人更懂得照顾自己,你比如说,一只羊如果受伤了,它会找到相应的草咬碎了放在这个伤口上;一条蛇如果受伤了,它会自己自救。而人受伤了,不会。所以他说动物更懂得照顾自己。


然后动物遇到事情更淡定,有一个故事:思想家皮朗跟一群人渡河,在那条河上遇到了大的风浪,整船人都惊呼,吓得要死,整个船上最淡定的是跟他们一块儿搭船的那头猪,那头猪波澜不惊,完全没关系,后来皮朗就认为说猪比人更淡定、更有理性。

还包括动物也更善于处理爱情的问题,不会像人为爱情发生那么多的烦恼。这都是蒙田的观点。


蒙田认为,肉体对人的限制和影响是非常大的。他说:“我饭前饭后判若两人。”你们大家没觉得自己饭前饭后判若两人吗?就是当你下午下了班以后,饿得半死的时候,你是不是脾气特别暴躁,然后一吃完饭,血糖量一上来就好了。你会安安稳稳地坐那儿说,欣赏点什么好看的电视剧呢,心情马上就变好了。


还有蒙田认为说,身体的缺陷或者是歧视是没必要的。因为器官是平等的。人的浑身上下、从头到脚的器官是平等的,没有必要说哪一部分器官非得藏着掖着,哪一部分器官是低贱的,没有,它们都是人身上的器官。


在1580年的夏天,蒙田进行了一次长达十七个月的骑马旅行。那时候旅行都骑马,从法国出发,然后到德国,然后绕欧洲一大圈,最后回来。这十七个月的旅行给了蒙田特别大的启发,因为他看到了沿途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什么叫作正常,什么叫作反常。


蒙田认为,人们对于正常和反常的定义,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习惯。到了瑞士用这样的炉子,到了法国用那样的炉子,但是大家就觉得别人用的那个东西好怪。那个东西怎么用?没法用。


你们家如果是南北结合,就更有体会。我们家就能体会。我岳父、岳母是南方人,然后我们家是北方人。每次我们一吃面,我岳父、岳母就开始大惊小怪,说:“这怎么吃?这么宽的面条,哇, 天哪!”就这样,他们觉得很不正常。然后你让我妈跑到南方去吃他们的那些米粉,我妈说:“这有啥好吃的,哎呀,真是不会过日子。”就觉得米粉不好吃,米粉软软的没有劲。


我们都以为自己的生活是正常的标准,而别人的东西叫作不正常。


所以当蒙田跑完这一圈以后,他开始反思法国人的行为。他说:“法国人他们一离开自己的村庄,就好像鱼离开了水,无论到哪里都紧抱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对外国的方式骂个不休。遇到一个同胞就当作喜事来庆贺。他们郁郁寡欢、小心翼翼地旅行,把自己紧紧裹在大衣中,保护自己免受那陌生地域的感染。”


就比如一个暖气片的应用。蒙田就非得把德国的那个暖气片拉回到法国来用,然后法国人就觉得这不好用,但是蒙田觉得很舒服,整个屋子里边都变得暖洋洋的。他们法国当地是直接烧木头,所以那个火就很烈,但是整个屋子不会暖。德国的暖气片就是有着格栅的那种暖气片,加了一片铁皮在上面以后,整个屋子就暖洋洋的,相当于我们今天暖气的这个作用。


他就是为了让当地的人知道,不是只有你们这一种生活方式。他说:“人人都把他们不习惯的事物称作野蛮,除了本国的舆论和风俗,我们没有其他标准来衡量真理和正确的理性。我们总是认为本国的宗教和政治制度十全十美,一切行事处世的方式都是既深刻又完美。”蒙田在做这样的反思。


然后他认为智力上的缺陷也不重要,好多人觉得说这孩子上学成绩不好,蒙田说那都不重要。上学的成绩就代表智力吗?不一定,他说真正能够代表一个人智力的是日常生活当中的考试。


他认为一个人、一个孩子如果要考试,考什么呢?爱、性、病、死、孩子、金钱和野心,这些东西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你这一辈子当中迟早会遇到、要面临的问题。这些东西如果你不会处理,你只会去写拉丁文、写一些文章、写一些韵文,根本救不了你的命。


蒙田给他心目中的聪明人下了一个定义,就是在蒙田的定义之中聪明人是什么样子的呢?“据蒙田重新画过的够格的、半理性的人的肖像,这个人呢,不会希腊文、有时放屁、一顿饭后就改变主意,对书本感到乏味,对古代哲学家一无所知,常常混淆西庇阿与那西庇阿,都是可以的。善良而平凡地生活,努力追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有此成就足矣。”


在蒙田看来,所谓的那些智者、聪明人、哲学家,他们所掌握的东西跟一个完全不会这些东西的人没有太大差别,因为没有人能够摆脱沉重的肉身。你看起来再高尚,你也照样要坐在一个屁股之上。这个是蒙田的名言:“登上至高无上的御座,仍只能坐在屁股上。”有本事你别坐在屁股上,你说你坐什么样的椅子跟别人不一样,大家都要先坐在屁股上。


所以人跟人没那么大的差别,有缺陷的,不用自卑。因为肉体没有什么缺陷,只要长在你身上都是合理的。智力上没有太大的缺陷,因为你搞不懂的,他们也搞不懂。他们只是会写诗,但他们搞不懂生活。所以蒙田一下子拉平了各种缺陷之间的区别,给我们很多考试成绩不太好的人,带来了莫大的安慰。然后也让那些考试成绩好的人需要有一些反思和警醒,这个是蒙田对缺陷的慰藉。


读完这四个有没有觉得生活好了很多?


第五个慰藉来自叔本华,叔本华告诉我们的,叫作“对伤心的慰藉”。因为叔本华这一辈子一直都在被人伤心,这是特别惨的一个人。


叔本华1788年生于但泽(过去为德国城市,今属波兰),他的父亲是一个富商,很有钱。在叔本华十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自杀了,给他留下了一大笔遗产,保证他一辈子都不需要工作,所以叔本华其实很有钱。


然后他的母亲是个交际花,比他父亲小二十岁。所以他父亲死了以后,他母亲周围有很多男人,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好朋友叫歌德。歌德经常来叔本华他们家,然后跟叔本华聊天,叔本华很崇拜歌德。他的母亲送他到英国学习,所以叔本华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他的英语能够讲得跟当地人一样好,然后游学法国。


在这过程当中他就表现出了抑郁症的症状,他每天都在思考人间苦难。因为父亲的自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阴影,这个在心理动力上会有一种跟随的欲望,所以叔本华一直在很痛苦地思考人生的苦难。在1809年到1811年的时候,他考上了哥廷根大学,然后在那儿学习哲学,然后和歌德见了面。


歌德很喜欢这个年轻人,给这个年轻人的笔记本上留下了一句诗,这句是用德文写的,翻译成中文是“欲求人生乐趣,必先珍惜此世。”实际上歌德是替他的妈妈劝他,说你别一天到晚那么发愁,先把日子过好再说。然后叔本华很高兴,接纳了这首诗。


等歌德一走,叔本华在旁边批注,自己写了一句:“与其把人认作实非其人,不如听其保持本来面目。”意思就是犯不着你劝我,我就这样,挺好的。所以叔本华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年轻人。


1818年,叔本华写了自己非常著名的一本书,叫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在今天当然很火了,满大街都有这本书,凡是号称自己喜欢读哲学的,肯定得有一本这个书。但是,在当年这本书只卖出去了二百三十册,就是基本上养活不了他。


然后1820年的时候,叔本华到柏林一所大学里面教授哲学,但是在他的教室里边只有五个学生。可能他因为不太会讲,比较内向,班上只有五个学生。而隔壁,黑格尔在上课,黑格尔的班上有三百个学生。


所以你知道叔本华有多生气吗?叔本华评价黑格尔哲学,说:“其基本思想是最荒谬的幻想,一个颠倒过来的世界,是哲学的插科打诨,其内容是傻瓜喜爱的最空洞无意义的词语展示,他的表述是最讨厌的胡言乱语的废话,使人想起疯子的呓语。”哎呀,好痛快呀!在我们读不懂黑格尔的书的时候,我们也想这样说,但是不敢。但是叔本华就特别讨厌黑格尔。


他曾经和一个女生有长达十年断断续续的恋爱,但是一直都没有结婚。叔本华的核心观点是认为:生命在本质上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是靠需要和幻觉保持运动。就是人生没有意义,人生没有价值,他是一个绝对的悲观主义者。


然后在1833年,叔本华定居到法兰克福。我还去看过他在法兰克福的那个故居,还有他的一个雕像。在那里他喜欢养一只卷毛狗,每天带着那只卷毛狗散步。1851年,他写了一本叫《杂文与笔记》的书,结果这本书畅销了,卖得很火,到1853年他已经享誉欧洲了。


一个人的一本书火了以后,其他的书也会跟着火。所以他前面那些书也火起来,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享誉欧洲的哲学家。法兰克福的人竟然以养卷毛狗为乐,因为叔本华养卷毛狗,所以法兰克福很多家里面人都养卷毛狗,向这个哲学家致敬。


1860年叔本华去世。他一辈子也没有结过婚,他最恨的人就是女人,他对爱情的态度是什么呢?叔本华说:“爱情,随时都可打断严肃的工作,有时最伟大的头脑也会一时为之所惑。它无所顾忌地干扰政治家的谈判,学问家的研究,它甚至能将情书或者小卷头发塞进部长的卷宗,或者哲学家的手稿中。它有时会要求人牺牲健康,有时牺牲财富、地位和幸福。”这是他对爱情的评价。


他同意蒙田的看法:“我们的思想是从属于肉体的,尽管我们高傲地持相反的观点。”但是叔本华还要进一步,他不满足于颠覆理性的松散的例证,而是给我们内里的那种他认为先于理性,强大得足以歪曲一切理性的计划和判断的力量,起了一个名字,叫作“生命意志”。


他说谈恋爱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好,但是人为什么要谈恋爱?因为有强大的生命意志。就是有一股力量要求你去繁衍,你必须得生孩子让这个生命延续下去,这个东西才使得人们像傻子一样地去谈恋爱。


那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既不是沟通感情,也不是发泄性欲;既不是为了求知音,也不是求欢愉。爱情在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因为它对缔造下一代,对未来的人类的存续和特有的体制起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人把爱情说得特别没意思。叔本华把这些东西看得特别透,他觉得这些都没意思,都是你骗我、我骗你这样的一个过程。是那个强大的生命意志使得每个人都在一代又一代重复地做着这样的事情。但是,面对这么一个悲剧的没有意义的这么一个人生,人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叔本华认为,人们把生命都献身于无意义的生存,但是我们要学会做一件事,就是把痛苦化为知识。他很崇拜的歌德就是这样。歌德谈恋爱不顺、很痛苦,他把这个痛苦化成知识,写了一个小说叫《少年维特之烦恼》。光拿破仑就看了九遍,你想想看这个小说的影响力多大。


所以他最后讲,在他的生活和不幸的过程中,他着眼于人类整体的命运多于自己的命运,因而行为更像是一个知者,而不是一个受难者。就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智者应该这样做:“我们在黑暗中掘地洞之余,一定要努力化眼泪为知识。”人生很悲惨、没有意义、很痛苦,但是我们要学会将这些悲惨的生活化为知识留下来。这是叔本华带给我们的安慰。


接下来最后一位登场的是叔本华的私淑的学生,尼采。没有得到某人的亲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学问并尊之为师的,我们称之为私淑。就是这两个人可能没见过面,但是尼采读叔本华的书。尼采是1844年出生的,叔本华是1860年去世的,他们俩的人生还有一段十几年的交集。


尼采给我们的是“困难中的慰藉”。就是人生一定会遇到特别多的困难,特别多的痛苦。我是读到最后这一章的时候决定一定要讲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尼采太有意思了。


尼采在1888年的时候——那时候他四十多岁——说了一句话,他说:“命中注定我是第一个像样的人。”他是第一个像样的人。然后他有一天说:“我非常害怕有一天我会被宣布为圣灵。”就是有人会宣布他是圣灵。他说:“让我们假设到两千年左右,人们将获准读我的著作。”他认为只要他们读,就一定会喜欢。“我觉得手里拿一本我的书,是任何人能赋予自己的最有价值的显赫形象。我甚至猜想他拿书时会脱鞋,更不用说脱靴子了。”


他认为苦难是非常重要的,人这一辈子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你不能绕过困难,因为只有苦难才能够造就超人。尼采说:“对于我所关心的人,我祝愿他们受苦受难、孤寂凄凉、疾病缠身、受尽虐待、备尝屈辱,我希望他们不得幸免于以下的体验:深刻的自轻自贱、缺乏自信的折磨、一败涂地的悲惨境地。”


像不像一个激进版的孟子?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二者是一样的。


尼采就认为说,这些痛苦都是铸就我们辉煌人性的必不可少的素材,所以你看尼采最有名的一句话,今天流行起来的一句话,叫作:“那些杀不死我的将使我变得更强大。”就是这个道理,尼采的核心论点就在这儿。


他曾经受叔本华的影响,1865年的时候,叔本华去世五年了,尼采在莱比锡的一个书摊上看到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尼采说他耳朵里边就好像听到一个声音说,拿走这本书,拿走这本书。然后他也不知道、不认识这个人,他就把书拿回去看,看完了以后,深刻地受到了叔本华的影响,所以他一直以来都认为人生没有意义。


但是在1876年的时候,尼采发生了一次转变。1876年底,尼采给瓦格纳写了一封信,瓦格纳就是那个音乐剧大师。他给瓦格纳写信,宣布了他的转变,说:“如果我告诉你一件逐渐形成而突然进入我的意识的想法,你会不会感到惊讶?那就是我不同意叔本华的教导,几乎在所有的总体性观念上,我都不站在他的那一边。”


尼采深感到叔本华的理论怯懦而不真实,就是他并没有发挥出生命的力量。而这个转变是怎么来的呢?1876年的时候尼采被别人邀请访问意大利,当时男男女女都有,很多人,那段时间是尼采人生当中最快乐的时间。他吃着意大利的美食,然后每天在海里面游泳、晒太阳、远足、登山,从来没有人见过尼采笑得那么开心。所以尼采从快乐当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觉得叔本华说“完全没有意义”不对,人生一定是有意义的。


顺便要讲一下尼采的这个超人哲学,他认为什么叫超人?怎么才能够活出一个人的这种超人的状态?不是我们现在电影里看到那个超人,他的超人有四个楷模,其中三个是:蒙田,我们前面介绍过了;歌德;还有一个人叫亨利·贝尔。我说亨利·贝尔大家肯定不知道是谁,亨利·贝尔的笔名叫司汤达(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就是写《红与黑》的那个人,还有一个人叫加利亚尼(18世纪著名意大利外交家)。


这几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富有好奇心、有艺术天才,尽管有阴暗面,但是都开怀大笑,不少人还经常跳舞。所以尼采倡导的酒神文化的核心,用我们的话讲——我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可能比较粗浅——就是你要活得尽兴,你要尽兴地去活,你不要试图绕开生活当中的痛苦,因为所有的欢乐都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你既然追求这个欢乐,你就要勇于承担那个痛苦。


这就是一个超人所能够面对的世界,所以尼采说:“苦与乐如此紧密相连,谁想得到多少这一面,就必须尝到多少那一面。你可以任择其一,是尽量少要快乐,简而言之就是无痛苦呢;还是尽量多要不快,以此为代价,得到迄今很少人享受到的丰富的内在的乐趣。如果你决定选择前者,宁愿减轻人类痛苦的程度,那么你也必须降低人类享乐的能力。"


他所宣扬的这些东西全部都是超人哲学,是怎么样让生命焕发出更强悍力量的哲学。


尼采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爬山,他写的大部分的书,都是在瑞士的这个山脚下写的。他在山脚下租了一个小木屋,然后没事就往山顶爬。瑞士的那座山好高,三千多米海拔,他自己爬上去。尼采特别喜欢山顶的空气,他觉得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够带来灵感,才能够给人带来挑战,而爬山的那个艰难的过程会让你感受到这种乐趣。


同样以此来类比,你就会知道,尼采分析历史上的这些伟人时,发现他们都有勤奋的那一面。就是他特别相信刻意练习,他不相信天分,他以拉斐尔为例,他就分析说不要讲什么天赋,“生而知之”。


“可以列举出各式各样的伟人并没有多少天赋,他们的伟大是后天获得的,是通过一些人们不大愿意谈论的品质而成为我们所说的天才的。他们都是勤奋认真的工匠,都是先把各部分做得合格了才敢于从事整体的创作。他们不怕多花时间,因为他们从制作细小的次要部件中获得更多的乐趣,超过从辉煌的整体效果中得到的。”


你看他展示了拉斐尔的很多草稿,拉斐尔在画一幅画的时候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有大量的草稿做铺垫的。这个跟登山有什么关系呢?这种刻意的练习,这种不断地遭受磨难的过程,就跟登山一样,它是人生必需的。你必须得能够经历这个登山的过程,才能够享受山顶的清新的空气。


图片

《尼科里尼-考波圣母像》及习作稿


同时,尼采也特别喜欢种植园艺,他也可以随手拿出园艺来做比喻。你比如说我们看到一株花,这株花的下面就有根。花是什么呢?花是艺术、美和爱,这些在《悲剧的诞生》里我们讲过。根是什么呢?根是愤怒、怜悯、好奇、虚荣。


昨天我还跟一个老师聊天的时候说,为什么我们写不出小说来?你发现能够写出伟大小说的人,都经历过人生极大的痛苦,所以他有着这个愤怒、怜悯好奇和虚荣做根,他才能够长出那朵艺术之花。


而如果你回避掉这些东西,你说我的人生就希望一帆风顺,我希望我永远不要出现任何岔子,就这样一直到死就好了,那你哪有能力长出那个艺术之花呢?所以尼采说仇恨、嫉妒、贪婪、权欲等情感,都是生命的必要条件,是贯穿于整个人生的经营中的基本要素。所以你就没必要回避它。


最逗的是后面这一段,特别好玩。因为尼采很痛苦,他也是多次求婚都被拒绝,别人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生活,然后瓦格纳作为他的朋友有一天就给他写信,劝他说,看在上帝的份上娶一个富婆吧。


因为尼采很穷,尼采没有叔本华有钱,尼采饿的时候连面包都买不起,就是真的已经穷得快饿死了。然后瓦格纳给他的建议是:你去娶个富婆吧!但是瓦格纳自己不知道,尼采暗恋的富婆就是瓦格纳的妻子。他喜欢柯西玛,后来还给柯西玛写过情书。


但就是这么一个像预言家一样站在山顶召唤我们的人,在1889年的时候疯了。1889年1月份的时候,他在都灵的街头看到有一个马车夫在打一匹马,然后尼采的精神突然崩溃,他冲过去,抱着那匹马的头痛哭说:“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哭得要死。


然后他被塞进了一辆火车,运到德国一家疯人院,以后由他的母亲和妹妹照看,直到十一年后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尼采一共就活了五十五岁,最后是以发疯告终。


尼采还讲过一句话说:“把痛苦的状态笼统地看作应该予以消灭的对立物是极端愚蠢的,总的说来后果是灾难性的,几乎与想要消灭坏天气一样愚蠢。”所以如果你听进去了尼采所说的这句话,你就会得到困难的慰藉。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一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而这些困难是使你焕发出生命力量的一个动力,假如你想要回避所有的困难,那你就回避了所有让你的生命力得到焕发的机会。


以上,我们讲完了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当然,在这么薄的一本书里边要能够把这六个人的思想全部都讲明白,肯定有着大量的简化,也有着顾此失彼的取舍。


所以,我就希望这六个人的故事能够给我们大家一些小小的启发,让我们觉得哲学好有意思,这些人的生活都蛮好玩的,他们的理论我想再深入地了解。那么我们可以沿着这六个人的方向,你喜欢谁,想要研究谁的理论,去读一读有关他们的书。


周国平先生在序言里边讲了一句话,我也很认同,他说:“哲学绝不仅仅是慰藉,哲学更是人生的智慧。”它不光是让我们面对生活当中的苦难,舔舐自己的伤口,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让我们充满智慧地去发掘我们人生的力量。


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