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时,六祖惠能去往县城卖柴,返途中经过金台寺,听闻有人咏诵此句:凡有所相皆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忽大悟,后请教,得知乃《金刚经》,湖北黄梅五祖弘忍所讲,故辞母前往。
唐玄宗执政前期非常出色,开创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开元盛世”,遇到杨贵妃以后,国力日渐衰落,自安排了杨国忠当宰相后,天下就慢慢开始乱了。那个时候在南岳衡山有个非常有名的和尚,这个和尚啊,又懒又脏,不爱洗澡,袖口都是黑的,鼻子下还总吊着鼻涕。当时唐玄宗听到有这么个和尚,就安排人去拜访,那个钦差大臣看到流着鼻涕的和尚觉得不可理解,这不小孩儿才刷鼻涕的嘛,你这都一老大人了,还是大和尚,还挂着鼻涕,于是就跟他说,你把鼻涕擦一擦吧。没想到和尚说,我哪儿有闲工夫为你擦鼻涕?!
这个大和尚性情非常懒,也从来不做饭,每次都是捡其它和尚的剩饭吃,别人都不知道这个和尚姓什么名什么,看见他懒,又只吃剩饭,于是大家就叫他“懒馋”。
古时候读书人一般比较可怜,若不是大户人家都没处去,所以常常去古庙里读书。有次,这个衡岳寺就来了一个读书人,他看见懒馋和尚,就觉得这个人不简单,一定是个有道之士。于是,有天晚上,他就去敲他的门。门不开,他就跪在门外,一动不动,说:求见,求师父慈悲。和尚被馋得不得了了,有些烦,就说,好吧好吧,进来吧。
进屋后,书生发现懒馋屋里什么也没有,他生了一小堆火,在那儿正烤着山芋,于是再次跪下,说:求师父慈悲,指示我一点佛法。懒馋也没跟他说佛法,继续拨弄着火堆,拨来拨去,终于拨到一个山芋,拿起来,吹两下,说:给你吃了。书生便恭恭敬敬地接过来吃了。
也亏得那位书生,要换了别人,光想想懒馋那个样子,那袖口,那鼻涕,那双黑乎乎的手,能吃得下去么?书生吃完了山芋后,懒馋跟他说:你吃了这个山芋后,将来你可以做十年太平宰相。后来这位书生高中,真的做了十年宰相,而且还被封为列侯,他的名字就是李泌。
这位懒馋和尚还有个偈子:我不爱升天,亦不爱福田;饥来吃饭,困来眠。愚人笑我智者知。意思是说,我不想着去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想受什么福报,我只是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笨的人都笑我,有智慧的人懂我。
这让人一下想起了那些同样逛街打游戏的,成绩还不耽误,依然挺好的同学,同样做一件事,不同的人结果往往不一样,同样是吃饭,睡觉,有的人就不一样,比如懒馋,别问为什么,人家是悟了道的睡觉,吃饭。我记得唐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和尚,天天睡觉,什么事都不做,甚至有时候连饭都不吃,老和尚们也拿他没办法,有次主持想跟他说点什么,走过去看见他就躺在走廊上睡,于是回头走了,一百天后,这个和尚突然醒了,不睡了,写了本书《睡经》。
现在人谈养生,说保健,其实都是怕死的一种表现,佛教说,如果连生死不怕了,那还有什么可怕的?这个观点跟孔子的说法相反,有人问孔子:人,死后如何?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但佛教却说:不知死,焉知生?不知道死是什么东西,怎么知道这辈子该怎么活呢?如果知道死后会发生什么,那就会非常清楚生的时候该怎么活下去。
所以说,真正了解了这一点,便生死无欲,更复何求?呼来无事做,春来草自青。 懒馋悟道了,便可以如此,一般普通人可别学,也学不来。
禅,说到这里了,是不是感觉有些像“道”?翻看禅宗的经书,事实上,受到了很多《道德经》的影响。这也是禅会在中国影响力这么大的原因之一,禅,是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禅的修行,须得悬崖撒手,非得大死一番,才能活的过来,这些都不是我们普通根基的人能做到的。
禅,在唐朝的时候相当盛行,即便当时,也流传着:大唐国里无禅师。不是无禅,只是无师啊,可见这禅的修行是得有多难,真正悟了道的人不多。
禅,是很容易流入狂妄的,稍微悟了一点,就以为自己知道了,天天将这些名词或者概念挂在嘴边,变成口头禅。在美国,这叫嬉皮禅。这是在学习懒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