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车限号,下午趁机去看了场电影,最近热播的<芳华>。看完天已经黑了,跟琳姐一起走回去。去看之前,跟同事说,看了一定写写感想,因为看了太多人的影评,每一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
但是当我看完,内心五味杂陈,却不知道要写什么,整个影片不到两个小时,传递的信息量太大。
回到家,却发现家里停水了一整天,我却不知道,而家里竟然一点存水都没有。内疚感油然而生,冲淡了忙里偷闲去看电影的快乐。
带着孩子出去吃饭,给老公打电话让他回来弄点水,一顿安排,脾气不由自主的升了好几度,心想,怎么这么多让人讨厌的事情,没水竟然没接到通知。
1、晚上睡觉,脑子里心心念念的还是电影的一幕幕。之前看过影评,说刘雷锋如果不向林丁丁表白,也许结局会好一点。而我一直在想,如果换做我,那是一定要表白的,没有为什么,不会去管结局。
这就是人,感性的人所做的事情,如果都变得理性,连身体里分泌旺盛的荷尔蒙都能克制的话,世间哪还有那么多凄美或者绝世的爱情故事,人都会变得自我保护,变得瞻前顾后,爱情自然也就变了味道,变成了只有世俗的味道,美在哪,还有什么值得世人传唱。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至今也不觉得是傻事。
高三课业最繁重的时候,每个人都绷着一根弦,因为我们要挤过万马奔腾的独木桥。作为山里的孩子,作为高考的大省,考大学,似乎成了每一个人真正的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的唯一道路,除了这条道,我们想不到更好的。
压力,紧张,焦虑,让每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变得有点神经质,一个个眼神里露出的是沧桑之气,完全没有了青春该有的活力。
身边也有早恋而彻底不管不顾的人,看着他们每天时而高兴,时而悲伤,像捉迷藏一样,躲过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偷偷的约会,想借爱情的甜蜜,暂时麻痹掉因为前途学业带来的茫然感,我看到时,总是默默警惕自己,千万别学他们,仿佛那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爱情这东西,来或者不来,跟个人的意志并不总是一致的。
有一天跟闺女卧谈,她是一个初中就开始早恋的女孩子,两个人谈着谈着,就说到心中的择偶标准。这都是平时不会轻易打开的话题,可是借着夜色,借着两个人面对面的窃窃私语,少女的心事就自然打开了。
我突然发现我喜欢的那个人,就在身边。
从上高中那一刻开始,就在日记中立下誓言,高中禁止谈恋爱,要一鼓作气考大学。以后也是对自己严加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是那一刻,所有的禁忌全部崩塌。我特别特别想告诉他,我喜欢他。
理性也在不断的告诉自己,后果可能会很不好,比如遭到拒绝,很可能就会影响心情,影响学习,或者,即使同意,也一样会让自己分心。
所有表白的结果都是不利的,可是,人不冲动,怎能对得起这份自我感觉感天动地的爱情。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强压之下,我还是跟我心目中的男孩子,表露了心迹,好在结果没有刘雷锋惨烈,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是因为想好了结果才去表白,而是那一刻,根本就没有计较结果如何,只是遵循了内心而已。
2、琳姐说,你看到没,就是文工团里,也都是些干部子弟。像何小平这样的,永远也不会得到重视,不管她基本功有多强,因为很多时候,外人看不出功力的深浅。
是,我也看出来了。
陈灿骂郝淑雯连手风琴都谈不好,而郝淑雯笑陈灿吹的也不咋地。可是两个人的北京都是高干子弟,技术再烂,也不影响两个人在团队里的主力地位。
相比较之下,萧穗子何小平,都是再努力也很难上A角的人,因为两个人的背景非常一般,好歹萧穗子的父亲还能活着平反,而何小平的父亲到死都是劳改犯。
同样的,因为背景,未来也差别特别大。好在萧穗子能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考上大学,那些高干子弟的子女不会愁前途的事情,甚至会早早借着大势成为新中国最早富起来的红二代。
可怜的刘雷锋和何小平,依然摆不脱底层社会的命运。
3、我的领导听我们讨论芳华,晚上就跟老公去看去了。正巧第二天,开全体主管会,领导问,你们看了芳华啥感想?我们都没说话,感想太多,从何说起。
她说,我看了就觉得压抑,堵得慌。
我问,咋了,为啥堵得慌?
她说,你看,父母混的好的,子女一般不会太差,而父母没啥本事的,子女混好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这就是阶级分层,同志们,你的孩子的未来,与你们现在的奋斗程度还是很有关系的!
领导七零后,可能更见多了这种现实情况,所以她看芳华,就是这样的感慨。
而身处领导地位,竟然把芳华看成一部励志片,激励下属要好好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我们现在最看重的是孩子,所以当把孩子的未来加到我们的肩膀上的时候,也许还真能激起我们奋斗的激情吧!
朋友圈里一位六七十年代当过兵的大叔,也写了一篇芳华的感想,还配了很多自己的军装照,竟然跟芳华的服装一模一样。言语中,尽是留恋和不舍,估计看的时候,没少流泪吧!
同一部电影,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影子。看很多的影评,有写人性的,写命运的,写性格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观点,因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芳华。